APP下载

关于中医药的几点认识

2014-10-22李克林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对策思考发展前景中医药

关键词:中医药;发展前景;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5-0015-04

1关于中医药的历史地位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在2014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讲话中表示中医是个宝,自己非常信中医,并举例说,自己有一次感冒咳嗽久吃西药不好,在别人建议下去找老中医服用“宣肺止咳”的中药,一剂下去就好了,不仅让她对中医药由衷佩服,而且感受到了中医的“宣”,并经常到处宣传中医药。一位同事说,她父亲经常有心慌心悸胸闷等症状,看西医后有控制但没治愈,后面就找中医吃中药,最后病好了,现在特别相信中医,闲暇时间自己找中医书学习,老人身体越来越好,经常到市场或山上或田间地角找采中药,自采自治。一个人脖子上长了一个包块,看了很多西医,吃了很多西药但不见好转,后面找中医吃了几副中药,包块就消失了。被北京中日友谊医院判了“死刑”的一个乳腺癌患者经过云南一位名间老中医的治疗,现在已经康复并重返工作岗位。类似这样的患者不计其数,举不胜举,这说明华夏大地几千年孕育出来并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中医药是一门医学科学,可以拯救众生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贡献世界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文明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留下了一连串闪光的名字,如中医始组及针灸按摩之祖黄帝和歧伯、脉学倡导者扁鹊、外科之祖华陀、医圣张仲景、预防医学家葛洪、第一部针灸学专著作者皇甫谧、药王孙思邈、儿科之祖钱乙、法医之祖宋慈、药圣李时珍、大国医朱丹溪、《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温病学派创始人叶天士等中医药大家和《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经方》、《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医药巨著。但是中医药的发展走过了一条并不平坦的道路,尤其是近现代在西医药传入中国后,中医药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中医药通过各种渠道东渡扶桑、进入西方世界的同时,一些中国人自己在否定中医,这其中就包括一些所谓的“大专家”、“大学者”,也有一些地方政府有意无意的忽略中医药。当然中医药并不会因为不同的声音或杂音停止前进的脚步,他一直在艰难中不断前行,一直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保驾护航。正确认识中医药、理解中医药、宣传中医药、使用中医药对中医药事业本身发展而言、对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卫生制度而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关于中医药的发展前景

中医和西医都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历经几千年的历史,西医进入我国仅一两百年,但从现实情况和统计数据看,中医和西医发展不平衡,形成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一条腿粗、一条腿细的情况,西医发展强势,中医相对弱势[1],现实中也还存在西医歧视中医、西医人看不起中医人的情况[2]。但是,说西医强势不等于中医没有发展,实际上,自己与自己比,一年与一年比,中医药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全省独立设置中医医院由1980年的9所发展到现在的105所,卫生技术人员由906人增加到现在的10950人,中医病床数由667张增加到现在的16858张,并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统计数据显示,从基础设施来看,2007年云南省各级中医医院房屋建筑面积60.02平方米,2012年房屋建筑面积90.15平方米,增长33%;2007年中医医院固定资产14.84亿元,2012年固定资产31.53亿元,增长53%;2007年中医医院万元以上设备0.53亿元,2012年万元以上设备1.49亿元,增长64%;2007年中医医院职工总数10544人,2012年职工总数12686人,增长17%,2007年中医医院卫技人员8919人,2012年卫技人员10950人,增长19%;2007年中医医院编制床位9614张,实际开放床位9214长,2012年中医医院编制床位16515张,实际开放床位16858张,分别增长42%、45%;从服务能力方面来看,2007年全省中医医院总诊疗87158万人次,门诊73116人次,2012年总诊疗1156.32人次,门诊1105.14人次,分别增长25%、34%;从造血功能方面来看,2007年中医医院总收入19.53亿元,其中医疗收入13.32亿元、药品收入5.43亿元、财政补助7759.75万元,2012年中医医院总收入39.60亿元,其中医疗收入19.17亿元、药品收入15.28亿元、财政补助6.03亿元,分别增长51%、31%、64%、87%。可以说,当前正值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最好时期。

2.1历史事实是中医药被群众选择的必然结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总结,是用无数事实和历史证明了的真理,因此,尽管历史上有时会有人发自不同目的想否定或废除中医药,但他们的愿望最终都未能实现,中医药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并传播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历史的事实再一次说明,中医药是人民群众的创造,也是人民群众的必然选择。

2.2独特疗效是中医药生存发展的根本原因人们选择中医药,自然是中医药对人们身体健康有好处,这一好处就是中医药的独特疗效和诊疗上的“简便验廉”。中医古有“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之论,最好的医生,最好的医术是使人不生病,健康长寿,无疾而终;次之的医生是把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让疾病在初期夭折终止,不让其对人体造成伤害;再次之的医生是治病救人,病已形成,人已受害,医者能转危为安,治愈疾病,使人体恢复健康。中医药的先进理念让中华民族在与疫病的斗争中付出较少的生命代价,而西方只能忍受疫病夺去几百万人、上千万人的生命。另外,中医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针灸、艾灸、火罐、推拿按摩等各种非常有效独特的非药物治疗方法;而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和慢性病、病毒性传染病等问题将给中医药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2.3国家政策是中医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国情出发,正确对待中医药在新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中医药事业逐渐走向复兴。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医药事业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步入迅速发展的快车道[3]。2009年,国家启动新一轮医改,逐步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医保全服盖,过去小病拖、大病扛、有病不去作诊查的情况将不复存在,反而出现病人呈井喷式增长,群众对医疗服务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同时,中央出台一系列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把中医药纳入国家层面去谋划,为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endprint

2.4费用低廉是中医药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是老百姓当前反映比较强烈的突出问题,新一轮医改启动后,这一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差距。我们经常讲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应该说看病费用低是中医药的一大优势。李家伟[3]等对中西医门诊治疗同病种费用的回顾性调查、张涛[4]等人对县级医院非手术中西医治疗同病种费用的比较分析证实,同样的一个病,用纯中医治疗比纯西医治疗便宜、中西医结合治疗比纯西医治疗便宜。中医特色技术,特别是一些中医非药物疗法,不依赖大型诊疗设备,医疗成本低,患者费用自然降低。

2.5西医面临挑战是中医药跨越发展的良好机遇

2.5.1抗生素的挑战抗生素是西医发展的里程碑,杀菌特异性强,但是抗生素会产生抗药性、耐药性,对药物适应能力越来越强,催生“超级细菌”,使治疗剂量越来越大,产生药物依赖性,导致人体抗病能力退化,引发人种质量下降和衰退。用药剂量越大,人体内蓄积的化学毒性增大,从量变到质变,产生现代医学无法治愈的药源性、医源性综合症高发,使人类社会健康面临巨大危机。抗生素抑制和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导致内毒素释放,是人体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它与人体内被杀灭细菌的数量成正比关系,细菌被杀灭的越多,人体内的细菌释放毒素就越多,内毒素进入体血液循环后,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病理反应过程,引起发热、休克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衰竭等。

2.5.2病毒的挑战西医为之骄傲的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无效。到目前为止,西医只能抑制病毒,无法杀灭清除人体内的病毒。非典、人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各种新型病毒性传染病通过中西医结合手段得到有效治疗的事实说明,中医药在治疗病毒性疾病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2.5.3治疗方式的挑战输液在国外相当于小手术,但在中国输液是西医治疗的主要方式,到了医疗机构,不论是省州市的大医院还是县乡村医疗机构,不管是急症慢病,大病小病都进行输液治疗,输液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滥用输液会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吊瓶”中加入的药物越多,毒副作用越大,微粒剧增,“吊瓶”中如合用七种药物,其毒副作用就会增加50%以上;有些药物配合不当,进入血管可发生化学反应性沉淀。国内外医学专家呼吁:“医生在选择用药时,要遵循可以口服的不注射,能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的原则”,但执行起来比较困难。

2.5.4看病贵的挑战现代医学利用化学、物理、电子等科技手段,把先进的仪器设备移植和广泛应用于西医临床,更多的西医临床医生只认机器不认人,特别是越来越紧张的医患关系让医生采取保护性诊查,凡是入院病人都搞大检查、大处方,结果过渡检查、过渡治疗比比皆是,增加了病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生存压力,一些地方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反映了生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的深重灾难。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改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但从改革推进的情况和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看,“看病贵”仍然是医疗行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和人民群众反映的一个突出问题。

3关于中医药的发展方向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医药工作,上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就号召“西学中”,倡导中西医结合;1982年宪法明确“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1985年中央书记处在《关于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指出“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1997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将“中西医并重”作为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之一;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和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党和政府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决心;“中西医并重”作为我国卫生工作的一项基本方针,一直指导着中医和西医享有同等发展的权利,保障了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也促进中西医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维护了群众健康权益,推动了我国医学的跃升,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提出要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这为中医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只有坚定“坚持中西医并重”,才能有效做好“中西医结合”;只有把我国的中医药事业搞好了,才能促进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机制”,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目标;而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对2014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关于“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全局中有着重要意义”的批示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任务和明确要求。

当前,中医药事业在国家扶持下,民众需求日益壮大,发展迅猛。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2014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中医药发展正处在能力提升推进期、健康服务拓展期、深化医改攻坚期、政策机制完善期、历史战略性机遇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每位中医药人应在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指导下,充分认识和把握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势”和“大事”,从宏观、中观、微观上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自立、自信、自强,把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继承好、发扬好,为维护国民健康、造福人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克林.云南省中医药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9):13-16.

[2]贾谦,中医药的现状与未来[J].中华原创医学复兴论坛;2008,(11):16.

[3]李家伟,张璐莹,王峦,等.中医与西医门诊治疗同病种费用的经济学评价[J].中国卫生资源.2013,(5):24.

[4]张涛,谢毅强,冯操,等.县级医院非手术中西医治疗脑血管病费用的比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2):17.

[5]韩洪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重视、发展中医药事业述论[N].中国中医药报,2013-11-8(1).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策思考发展前景中医药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关于中高职联合办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