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初探
2014-10-22杨良应方章东
杨良应++方章东
摘 要:中国梦是新一届党和政府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而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中国梦的实现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为了使研究具有针对性,本文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针对部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的危机进行了原因剖析与对策分析,文章在中国梦语境下创造性地提出了解决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二维分析策略,以期为全面深化改革助力。
关键词:中国梦;马克思主义;信仰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9-0052-03
一、提出问题
在改革开放以前,意识形态成为了主导政策的重要因素,文化大革命更是将这种主导推向了极致。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中共中央在这个时期尤为重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各种思维、思想纷纷涌入国门,社会各个群体包括领导干部队伍中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收到了不小的冲击,中央一面强调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极度必要性,一方面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模式和方法的改革[1]。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个意见的出台使得马克思主义信仰特别是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受到社会各界包括学术界的重视。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其信仰尤为重要,甚至可以放在战略层次去考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特别是大学生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等日益增强。这种思想上的变化有利于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但是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政治信念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淡化、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欠佳等等问题[2]。信仰危机特别是政治信念和理想信念的缺乏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十八界三中全会以来,新一轮的改革在中华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如果社会群体特别是大学生信仰出现问题,那必然会极大减损改革红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是天方夜谭。因此,在中国梦语境下探讨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尤为必要,也非常迫切。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中国梦
中国梦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在每个阶段中国梦的内涵都有不同,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到21世纪,中国人民怀一直揣着政治民主梦、安居乐业梦、社会保障梦、公共服务梦、生态环境优美及家庭平安梦和精神生活梦,正是凭着植根于中国梦的中国精神,中国人民期待着中国成为一个人民富裕、国家强盛、社会安定、生态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21世纪的伟大复兴[3]。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为中国梦设定了最为精辟的定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4]。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从三个角度去理解。首先,它是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一种信仰态度,从这个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人们对这种理论的相信和信奉,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其次,它是指“信仰者心中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信仰内容,即人们信奉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且这种信仰与实际的科学理论越来越靠近;最后,它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或作为价值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科学性,因而有人信仰它并以它为指导去改造客观世界,这是一种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5]。
三、中国梦语境下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的必要性
(一)中国梦实现的后备军地位要求大学生坚持科学的信仰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实干,中华民族的每一个生动的个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共同构成了实现中国梦的主体。而大学生正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的后备军。这个角色要求大学生需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而这有赖于科学信仰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持。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起到统一思想,科学行动的重要作用。
(二)中国梦实现的路径决定了大学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
习近平主席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里的道路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了的,也是被十八大报告所认可了的。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生力军和人才储备,更是要深刻领悟并坚持这条道路,而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一切便无从谈起。
(三)改革发展亟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巩固
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也不断得以体现和发挥。正如法国学者德里达所说,“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未来。”[6]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们的思想也不可避免的发生改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在弱化,出现了局部小范围的信仰危机,这种状况也与当下的改革红利的释放极不相符。所以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到了该巩固的时候了。
四、大学生群体的局部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
学者钟建华教授曾经对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进行了一些列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大学生中确实出现了局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7]。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有时代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有马克思理论家与教育家的问题,有大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党内极少数干部作风的问题。
(一)时代发展的原因
上个世纪的苏东巨变使得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到了严重的挫折,马克思主义关于通过革命手段夺取政权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收到了极大的动摇与批判,当然这对大学生的冲击和影响也是巨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我们还面对着现代性的风险和个人单向度的危机[8],一批思想活跃、思维敏感的大学生产生的不小的困惑和迷茫,一部分大学生深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以至于其对市场经济的道德堕落由不习惯到愤怒直到适应,甚至将这种堕落加以推崇和运用,最终演变为金钱的奴隶;虽然改革开放使社会获取了巨大的红利,但是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问题还是凸显出来,看病难、住房难、就业难、入学难、养老难等等问题等等理想中的社会主义本不可能出现的问题更是加深了一批大学生的困惑。正是风险社会中的不确定性和反思性动摇了部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endprint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与教育家的原因
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只会坐而论道,缺乏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决心,对于当下风险社会的一系列理论和现实问题没有进行科学解释与深刻调研;在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做本体论理解和科学理解时,缺乏必要的深度和层次,没有阐释出马克思主义实践和革命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教育家特别是高校中的教育工作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授依然主要采用灌输方式,缺乏必要的创新,学生体会不到亲切感与真实性,甚至对于这种宣教方式产生反感与不快。
(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当下的大学生处在一个深化改革的时代,面对着各种压力,有些压力属于生存层次的,根据需求相关理论,大学生正在为自己的未来的前途打拼,基本无暇顾及终极的价值追求,这也是一个必须直面的原因。
(四)党内极少数干部的作风原因
党内极少数干部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大肆搞寻租、搞腐败,极大的败坏了党的声誉,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大学生虽然处在课堂和校园,但是随着自媒体和网络的发达,党内极少数干部给党带来的阴暗面也伤害了大学生的感情,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对于党的纯洁性产生了怀疑,甚至影响了党的决策在大学生中的支持度和执行效果。
五、中国梦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对策研究
虽然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在大学生中只是局部和个别的问题,但是这对中国梦的实现和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仍是不容忽视的巨大阻力。这种信仰危机不解决,就谈不上弘扬中国精神,更不会有效地凝聚起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路径便会出现堵塞。本文将试图从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和路径两个层面给出化解之策。
(一)中国梦实现主体层面的信仰危机对策
1.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敢于直面问题,教育家不断创新教育方式
马克思理论家应该密切关注高度风险社会下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深度调研,运用理论严密阐释现实问题,大胆进行理论创新,提出解决对策,为社会的矛盾的化解和社会的改革创新助力;教育家应该不断探索新形式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通过现实模拟与角色扮演等等形式使得课堂教授内容更富有真实性和人性化,敢于触碰现实的各种矛盾和障碍,在形式上以美感人,在内容上以情动人,在传授上以理服人。
2.大学生应该善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去看待社会现象
面对社会现实,大学生不应该冷漠处之,随波逐流,自暴自弃,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善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一时不能理解的问题,虚心求教老师和同学,并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化方面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态势。
3.党和政府必须严惩腐败,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党和政府应该继续保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高压态势,深入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约法三章”的总体要求,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要依法严惩、决不姑息[9]。以此来引导社会风气的改善,使得社会各界特别是大学生群体重拾对党和政府的信心。
(二)中国梦实现路径层面的信仰危机对策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必须依赖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此作出了强有力的回应。现实社会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倒逼改革,通过改革,进一步凝聚社会的共识,坚定社会特别是大学生的信仰,所以深化改革是解决当下部分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必由之路。本文将从解放思想、打破利益藩篱两个层面论述。
1.要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切改革必须思想先行,尤其需要拥有最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大学生思想的先行。解放思想是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加强引导,和大家讲清楚面对的实在问题,明细改革的进程和路径,解放思想便不成问题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学生的广泛参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去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解放思想的过程也是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
2.打破利益藩篱,回答困扰大学生的各种迷茫和困惑
利益藩篱的打破是改革的最大困难,利益藩篱的存在也是大学生产生困惑和迷茫的根本原因所在。利益藩篱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既包括实实在在的利益垄断,也包括具体的政府部门和机构,甚至是具体的执掌利益获取地位的人。但是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捆绑在利益背后的官僚权力。所以政府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砍断权力之手,向利益群体开炮,向他们索回人民出于信任赋予的却被他们糟蹋的权力。利益藩篱的打破无疑会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起到巨大的作用。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离不开体制机制的保证,需要多元主体力量的共同参与,要做到这一点,高校的治理结构必须进行改革。相信这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
参考文献:
〔1〕张文喜,杨影.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初探[J].黑龙江:大庆社会科学,2013,06(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3〕周天勇.中国梦与中国道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17.
〔4〕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5〕刘建军.马克思主义信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21-22.
〔6〕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1.
〔7〕钟建华.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查研究[M].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12(12).
〔8〕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9〕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责任编辑 徐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