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2014-10-22贾建梅柴华龙
贾建梅++柴华龙
摘 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不仅具有理论研究价值,而且还拥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而人是这一目标的实践者。人的塑造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反过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否对人的塑造也有双重性的影响,所以,应该将塑造新人放置于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中心环节。
关键词:马克思;人学;哲学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9-0049-0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落实这一目标,不仅需要顶层谋划,更加需要作为市场主体的人去落实。因此,个人能力和素质的高低,对于我国实现这一目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反过来,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也关系到个人能否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当下的现实情况是:无论是个人的素质和能力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程度都还有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即个人素质和能力的低下阻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顺利进行,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也给个人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作用,阻碍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抓紧对人的塑造,就成为当下的首要任务。
一、人的塑造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能否取得成功,既取决于它是否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基本法则及必要的客观条件,也取决于人的素质状况,尤其取决于从事经济活动的人的素质。比较而言,人的素质是第一位的。由于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中,人发挥着主体作用,所以,如何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一)要破除旧经济体制的弊端,必须改造“旧人”,塑造“新人”
在一定意义上,以往的体制弊端与人的素质能力等方面的缺陷有关,素质的缺陷会造成体制的缺陷。另外,旧体制的缺陷又往往会对人的素质提高起到消极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不积极拥护改革,给改革制造种种障碍,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的思想行为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于是,往往在社会变革时期,塑造人就会成为时代的主题。邓小平同志把“解放思想”放在改革的首位,也意味着他把人的思想观念的变革看作旧体制改革的首要前提。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要求塑造新人,并以此为前提
人的素质能力的高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有密切的关系。素质高的人,发现规划、蓝图的漏洞会主动去补,而素质低的人,规划、蓝图再完善也不能阻挡其去钻空子。人们对法律的熟视无睹和对潜规则的热衷,虽然原因有很多,但和有的人的素质低下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想让体制建设中的规划、蓝图能顺利实施,必须加强人的塑造。
(三)近现代西方历史证明,商品经济发展要求以人的发展作为基础
因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不同于以往的文化价值基础,并反映它的内在本质要求,文艺复兴中的部分人文主义者从观察自然界中发现了“人”:他们通过运用思想独立和精神自由从而反对教会的独断专行;通过运用个人利益和人性从而反对封建剥削和人性压抑等等。所有这些,其实质是人的主体精神和人的文化的复兴,是人的文化价值观的革命,是人的塑造,其目的在于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建立提供人的基础。在文艺复兴之后,人就已经成为了西方文化的主题和核心。例如:马克思提出的“全面发展的人”和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提出的“人的革命”和“新人的形成”等这些观点,从某种方面来说都是为了说明人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意义。因此,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强对人的塑造,都是目前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人的塑造的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而且尤其是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时它对人也会有消极的、负面的影响。这与市场经济的特点密切相关。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人的积极影响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能够使个人获得相对独立的主体地位。这是因为:从经济学角度看,市场经济体制使企业经营者摆脱了过去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对政府的依赖,企业经营者开始拥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从文化角度讲,新的经济体制其实是帮助在经济活动中的个体摆脱了指令性计划等诸多方面的束缚,使其回归市场,并成为能够独立自主发挥作用的经济运营主体。实际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在资源配置和调动生产者积极性等方面强于旧体制的原因,从哲学方面看,首当其冲就是因为主体及地位不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已经不仅仅是经济运行的主体,除此之外,还有劳动者和企业。不同的主体,它的社会效果就有很大的不同,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个体具有独立自主性,能够帮助社会中独立个人的形成。
其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助于充分发挥个体的能力。在旧体制中,由于个体不享有独立的、平等的、自由的主体地位,因而人的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帮助每个个体变成了享有独立的、平等的、自由的主体,这就会使得个体凭借他的能力从事经济活动,参与市场竞争,在相对自由地经济体系中独立的发展自己。市场经济体制使得个体享有了平等和自由,这些为个体充分发挥其能力提供了必要条件。这是由于个体仅在具有一定自由和平等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他的能力。同时,市场经济中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和优胜劣汰的平等竞争原则的存在,也促使个人在市场经济中必须充分发挥其能力。虽然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支配人的命运,但当人们经历了市场经济的洗礼和砥砺之后,同样可以增强将自己摆脱这种支配并且把握自我命运的能力,以使人逐渐走向自立,而只有当人能自立的时候,才能成为独立的个人。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存在物只有当它用自己的双脚站立的时候,才认为自己是独立的。”endprint
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了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逐渐瓦解了旧体制中的一些旧有的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帮助个体从之前的依附关系变成了拥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的个体,使人们自己的态度和对待外部世界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一定使旧体制中滋生的旧观念带来改变。其中主要有:权位观念向能力观念转变;平均观念向竞争观念转变;一元观念向多元转念转变;小农观念向交往观念转变,如此等等。这些变化标志着人的自我意识得以焕发,而这种自我意识有助于独立个体的形成。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的消极影响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是目前阶段的特点。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具有很多市场经济的缺陷。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及产品只要通过交换表现为商品,就必然带有物化的性质,进而必然产生人对物的依赖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如此,仅仅在一些程度上有所差别。物的依赖的产生,虽然有助于冲破旧体制中的人身依附关系以及在建立个人关系、个人能力中具有普遍的积极的意义,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也往往使得人受到物的支配,意味着物在个体的发展之中成为了一种异己的东西,意味着个体的生存和成长要通过物的存在和发展来表现,进而意味着人的某种个性被否定。个体在市场经济中受到的最大的消极影响既是此。正是这种最大消极影响又诱发出在商品经济社会里都存在的其他一些消极影响。
在一定历史时期,在解决“物质基础”这一过程中会出现某种物支配人的现象,使人发展呈现出两重性,即个人获得经济关系上的某种主体地位、自由、平等和自立,因而人格获得了某种确立,同时又必须通过物的社会关系来表现、实现和确证自己,因而在个人的个性上又使个人丧失独立个性。而这双重性本质上根源于市场经济中人和物的关系。但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地方,就在于它力图为克服物支配人进而为个人真正成为有独立个性个人创造条件。现在的问题是:究竟如何才能把物支配人及其由此产生的消极影响限制到最低限度?如何使个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根据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主体这一原理,我认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一种最有效办法,是针对社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加强人的塑造。
三、将塑造新人放置于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中心环节
人的塑造的迫切性,要求我们客服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只见纲领、蓝图、措施而不见人,以及只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把“人的原则”具体贯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人的塑造之中。所谓“人的原则”,指的是把人看作一切活动、一切关系的主体、基础、前提的基本思想,它内在地要求尊重人、关心人。
(一)在搞活经济时注重活跃“人”
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其首要任务是搞活经济。可以说,人的活力与经济的活力息息相关。所以,在创造社会财富过程中要注重“人的财富”。物质财富和人的财富这是财富存在的两种基本形态。后者主要指人的创造天赋、能力和精神等。就二者关系而言,物质财富是人创造的,因而人的财富更根本。马克思就曾指出:“我们的能力是我们唯一的原始财富。”;“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这样,我们就必须透过财富的“物的”形态的外观,看到财富的“人的”形态和人的本质,把人本身看作最大的财富,必须注重本身的财富,注重研究如何丰富人的财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注重物质财富而忽视人本身的财富。世界银行在考察中国后提出:“在今后几十年内保持快速增长,对中国来说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中国的经济前景将取决于成功地调动和有效的使用一切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否则,众多的人口将成为一种沉重的包袱。”既然如此,我们在开发资源时,要注重有效开发和使用人力资源。
(二)进行物质利益驱动时注重“人的主体性驱动及健全人格的培养”
物质利益驱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通过物质利益刺激来调动个人积极性。在基本观点上,“物质利益驱动”其实是将个体的人当作被组织和管理的客体,而非是主体。对这个观点的绝对化和夸大化,容易出现两种错误的倾向:第一是忽视对个体进行主体性激励的重要性,二是膨胀人的贪欲和物欲,忽视个体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利用物质利益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同时,不仅应该注意人的健全人格的养成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应该注意对个体进行激励。这种激励旨在通过对人的尊重,激发个人把其潜力、能力和独创个性向有利于人和社会的方向发挥,避免把人只看做通过对社会财富的占有来满足其物欲的存在物。
(三)运用“人的尺度”衡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程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状况如何,应当有一个尺度去评价。这里的尺度基本上有两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本身自由而全面发展状况。前者是一种历史尺度,其职能是从社会历史本身发展的水平进行客观的说明和解释,它着眼于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程度;后者是一种评价尺度,其职能是从人的发展角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状况做出价值评判,它着眼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人的状况。因此,应该将塑造新人放置于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中心环节,把“人的原则”贯穿到改革的始终。就当前看,简要说就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确立企业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主体地位和基础地位,进一步解决国家、企业对劳动者个人行为激励形式和方式问题,以充分发挥劳动者个人的能力、独创个性和积极性,因此,改革不仅要从体制改革开始,而且要从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塑造开始,不仅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而且要积极塑造适应与时俱进的新人。
——————————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责任编辑 徐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