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照水冰如鉴,扫雪玉为尘

2014-10-22程丽君

读者欣赏 2014年10期
关键词:甘肃省玻璃

程丽君

玻璃制成的日用品和工艺品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已非常普及,它的透明度非常高,具有各种鲜艳的色彩,又很轻巧、耐高温,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玻璃的历史也可谓久远,考古发现最早的玻璃残片出土于伊拉克,其时代为公元前2300年左右。玻璃器皿的出现则是公元前16或15世纪的事了。罗马帝国的玻璃业十分繁荣,先后发明了吹制法、刻花玻璃和套色刻花玻璃。在古代埃及和古罗马,高级玻璃器皿的价值甚至比黄金还要高。古罗马衰落后,玻璃生产中心向东转移,萨珊、波斯的玻璃业发展很快。公元8世纪至9世纪以后,伊斯兰玻璃业兴盛发达,一直持续到14世纪。

中国制造玻璃的历史也颇悠久,并以其独特的成分自成体系。中国在西周时期就已经能够制造玻璃,是世界上最早的玻璃产地之一。西方玻璃一直以钠钙玻璃为主,最大的优点是耐高温。中国玻璃则以铅玻璃为主,其不耐高温、轻脆易碎的弱点使其在中国古代人们生活中的使用受到局限。加以中国人向来有浓烈的崇玉情结,在工艺品领域,对玉的尊崇几乎压倒了一切;而独步世界的青铜制造,又使青铜容器成为上层社会生活用品的主流;随后兴起而且久盛不衰的制瓷业,为大众常用器皿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这种种因素,都极大地抑制了玻璃制造业在我国的发展。所以,我国玻璃器种类一直较少,多为装饰品、艺术观赏品和寺院塔基中的舍利器,而很少用于实用器皿。玻璃器在古代世界一直是重要的贸易商品,我国出土的玻璃器中有一部分就属于进口玻璃。但由于玻璃器容易破碎,往往难以保存下来,所以古代玻璃器就更加珍贵。甘肃地处古代丝绸之路的中心地段,甘肃省博物馆藏玻璃器虽然不多,但颇有价值。

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中出土很多俗称“蜻蜓眼”的玻璃器,这是一种呈球形或多面球形的珠子,中间穿有小孔,球径一般1厘米到2厘米,球面上常有多组由蓝色圆点和白色圆圈组成的鱼目纹,有的圆圈内外形成多彩的套色。这种玻璃珠往往出自墓葬,与水晶、玛瑙、玉、石等饰件组成串饰,佩戴在死者的颈部、耳部或腕部。甘肃省平凉市庙庄的两座战国墓中就出有57枚蜻蜓眼,其中16枚分别出在两座墓的椁内,距离墓主人尸骨不远,为大小不等的圆球形,宝蓝色,不透明,上有镌窝,以白、绿、黄等色相间填充,磨制出偏心花纹。最大的表面涂半透明橘红色,直径2.2厘米,另外的41枚是装饰在一件兵器残件—铁旌首上的。

西汉时玻璃器的数量和品种都有所增加,并盛行模仿玉器的造型风格。蜻蜓眼已经少见,玻璃璧、玻璃耳珰、玻璃珠饰、玻璃带钩比较常见。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有几十件汉代玻璃耳珰,出自武威磨嘴子、酒泉北稍门外、张掖东固城、兰州中山林等汉墓,有蓝、绿、白、黑等颜色,透明程度也不尽相同,绝大部分透明度较低,但也有几件制作、保存得都比较好。如出自酒泉北稍门外汉墓的一件玻璃耳珰,长 1.5厘米,深蓝色,长柱形,两端呈喇叭状,口部平直,一端大,一端略小,有穿从两边喇叭口通过。从喇叭口的边沿可以看出,耳珰壁很薄,只有1毫米左右。耳珰使人联想到乐府名句:“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诗人笔下的汉代女子是多么优雅、妩媚;以明月喻耳珰,显示其质地是何等玲珑剔透。出土玻璃器的多属大中型墓葬,说明一般人还很难拥有这类奇珍。这时已开始制造工艺复杂的玻璃器皿,但也只出于王公大墓。满城汉墓就出有玻璃耳杯和盘,这是目前我国最早的国产玻璃器皿。耳杯和盘的玻璃质料相同,都为翠绿色,微有光泽,呈半透明状,晶莹如玉。

隋唐出土的玻璃器数量较多,制作精良,其中有高铅玻璃,也有钠钙玻璃,造型与当时的瓷器相似。1964年12月,在甘肃泾川水泉寺出土了盛装舍利子的一套器具,从外至里分别为石函、鎏金铜匣、银椁、金棺、玻璃瓶。舍利瓶出土时内装舍利子。舍利瓶高2.6厘米,无色透明,长颈,鼓腹,底微凹,器壁非常薄,不足1毫米。其工艺为无模自由吹制,经成分分析为国产玻璃。

从文献上看,宋元时期是玻璃制造业的繁荣时期,这时的玻璃业已走出宫廷,开始比较普遍地生产。史书记载,西京(今洛阳)、幽州(今北京)都出产玻璃。甘肃省灵台出土的宋代舍利石棺内有3件葫芦形的玻璃舍利瓶。其中一件经过复原,无色透明,泛淡绿色,口沿部缠玻璃条,凹底,器壁很薄,约1毫米,也是国产玻璃。

甘肃省博物馆所藏玻璃器中,最受世人关注的,当首推漳县徐家坪汪氏家族墓所出的元代玻璃莲花托盏。这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可以看作元代玻璃器的标准器。它由盏和托两部分组成,为半透明普蓝色玻璃。盏:口径8.9厘米,高4.9厘米,胎厚0.8厘米,胎内含少量气泡;盏身呈七瓣莲花形,小平底,底心略凹;盏底有疤痕。托:口径12.5厘米,高1.2厘米;平底,腹壁直外撇呈八边形,外边沿呈八瓣莲花形;胎内气泡较盏内多。这件器物造型优美,色泽雅致,盏与托搭配得相得益彰,宛如蓝色夜幕下一朵静静盛开的睡莲。由于没有对这件盏托做成分分析,对其的来源只能作一个初步推测。

我国自产的玻璃器皿以小型居多,器壁多比较薄,器形基本上保持了中国器物的风格。小巧玲珑、壁薄如纸的玻璃盒与玻璃葫芦瓶更是我国独有的玻璃制品。国产玻璃在工艺上也有自己的特点,多采用无模自由吹制,口沿的修整多用火烧成圆唇,常常将热玻璃条缠成圈足,或在器盖上粘上球形钮。器身多是素面,没有纹饰。我国出土的伊斯兰玻璃的特点是:成分属于钠钙玻璃,含较多的钾,玻璃质量较好,多采用无模自由吹制成型,装饰手法为几何纹刻花,素面器皿也比较多。从器形来看,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很流行用莲瓣做器形装饰,如江西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青釉莲瓣纹带托碗,时代是南朝齐。唐宋时,除了用莲花等花纹做纹饰,更出现了很多花口、花式碗、盘,器口也做成花瓣,如1973年浙江宁波唐大中年间遗址出土的一件越窑盏托。由此可以看出,用莲花作器物造型的题材,在我国有悠久传统。这件元代玻璃莲花盏托的器形完全是中国化的,但是从它的大小和厚度来看,又不同于一般又小又薄的国产玻璃器。有资料显示,隋唐之际我国就能生产钠钙玻璃,只是后来由于原料的问题没有发展起来。但北宋时,对进口伊斯兰玻璃原料有明确记载。这样看来,这件盏托很可能是用伊斯兰玻璃原料生产的中国样式的玻璃器。

甘肃省的玻璃器皿从时间上看有一定的延续性,而且珍品不少,这与甘肃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虽然在西周时期我国已存在原始玻璃制品,但后来玻璃制造业的发展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西方和伊斯兰地区的玻璃制品,尤其是玻璃制造技术及原料配置方法,都对中国的玻璃业产生过巨大影响。甘肃省位于中国与西方大陆交通的要道,是欧洲及中亚玻璃文化东传的必经之路,与境外玻璃及技术有较多的接触机会,所以才会有不同时代的优质玻璃器留存在境内。

猜你喜欢

甘肃省玻璃
铜奔马
席晓辉作品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Connect Three Generations
为什么沾水后的玻璃不宜分开?
玻璃上怎么会起雾?
《学生天地》(初中版)首批小记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