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的石窟:艺术与佛教共舞

2014-10-22赵声良

读者欣赏 2014年10期
关键词:佛塔神庙石窟

赵声良

在古代印度,人们相信通过修行可以获得智慧和力量。在佛教产生之前,不同的宗教信徒都有在山中或结草为庵,或开凿石窟从事修行的方式,佛教的发展无疑极大地促进了石窟的开凿。早期石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毗诃罗窟(Vihara), 也就是僧房窟,是供僧人们日常生活和修行用的。通常主室有一个很大的大厅,在大厅的正面和两侧各开出一些小室,僧人们在这些小室中坐禅修行和起居生活,中厅是举行佛事活动的场所。另一种是主要用于礼拜的支提窟(Caitya),也称塔庙窟、塔堂窟。支提窟通常平面为马蹄形,窟室的后部呈半圆形,中央设佛塔,礼拜者绕塔巡礼。僧房窟与支提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往往有一个支提窟,必然要有相应的僧房窟,而僧房窟所在之处,还应该有水源,以便于生活。

在古印度,不仅仅是佛教开凿石窟,耆那教、印度教等宗教都有开凿石窟进行修行和礼拜的习惯。而现存最古老的石窟,多为非佛教的。如开凿于公元前3世纪的巴拉巴(Barabar)石窟和乌达耶吉里(Udayagiri)石窟均为耆那教石窟。佛教的早期石窟有贡塔帕里(Guntupalle,前2世纪)、巴雅(Bhaja,前2至前1世纪)、纳西克(Nasik,前1世纪)等处石窟。已可看出早期的僧房窟(如纳西克第19窟)和支提窟(巴雅第12窟)。只是石窟规模较小,如纳西克石窟的僧房窟,中央的大厅较小,正面和两侧各有两个小室。早期支提窟中的列柱和佛塔造得十分朴素,没有太多的装饰,仅仅把表面磨得十分光滑。比起其他宗教的石窟,佛教石窟十分注重佛塔,因为佛塔象征着佛,所以,支提窟(塔庙)有重要的意义。不论是佛教石窟还是其他宗教的石窟,其建筑的样式,如门、窗、柱、窟顶等形式都是模仿当时人们生活中的房屋建筑形式来雕凿的。而一些大型石窟群的构造也与人们生活中的房屋建筑院落群有密切关系。公元1世纪至5世纪时期,石窟的开凿达到了一个高潮,像阿旃陀石窟(Ajanta)、埃罗拉石窟(Ellora)等著名的石窟已形成一定规模,而石窟的形制也已经完备。随着佛像的产生,慈祥庄严的佛像对信众来说更具有亲和力,所以,虽然有了佛塔,但往往在佛塔上还会雕刻佛像。如埃罗拉石窟第10窟是一个支提窟,而在中心佛塔的前面雕有精致的佛像,周围的列柱上也有精美的雕刻。

阿旃陀石窟可以说是印度古代佛教艺术的集中体现,较全面地反映了印度佛教艺术在石窟建筑、雕刻和绘画方面的成就。阿旃陀石窟位于印度马哈拉斯特拉(Maharashtra)邦的奥兰伽巴德(Aurangabad)市,瓦戈拉河在这里形成一个马蹄形的弯曲,石窟便开凿在瓦戈拉河畔的峭壁上。阿旃陀石窟现存有29个洞窟,按由东到西的顺序编号。石窟开凿的时代大体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为小乘时期,时代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之间;后期称为大乘时期,相当于后笈多时代,大致开凿于450年至650年间。较早的如第12窟为毗诃罗窟,窟室非常简陋,雕饰较少,完全是一种修行的环境。时代较晚的第1窟、第2窟、第16窟等的四壁上有很多壁画,窟内窟外乃至列柱都有丰富的雕刻装饰。第10窟是较早的支提窟,窟内中央后部为佛塔,塔是一个简素的覆钵塔,列柱也仅仅是一些八边形柱子,装饰雕刻较少。而在第19窟、第26窟中,在佛塔前面雕刻出了佛及菩萨的形象,列柱以及门楣都有华丽无比的雕刻。这些都反映了从原始佛教重视修行、崇尚朴素而发展到佛教全面兴盛时重视礼拜、注重形象的雕刻彩绘,从而把佛教石窟建成了佛国宫殿的历程。

阿旃陀石窟的壁画集中在第1、2、17窟等窟。壁画的主题主要是佛像、菩萨像以及佛传故事、本生故事等。此外,飞天的装饰图案也保存较多。第1窟的持花菩萨像可以说是代表作,而且与敦煌早期菩萨形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反映印度壁画传入中国的历程。第2窟窟顶壁画,形成一个一个的方形单元,每个单元的中央是由花卉组成的圆形图案,在圆形图与外侧的方形之间的岔角中,往往画出飞天的形象,有单独一人的飞天,也有男女成组的飞天。印度式的晕染法将人物描绘得十分写实,特别是男女成组的形象,表现两人依偎在一起,好像一对恋人,大多看不出飞行的姿态,倒像坐在地上的样子。这种表现男女爱恋的形象,就是古印度艺术中所欣赏的所谓“艳情味”,在很多佛经故事的壁画中,常常渲染这种男女间的感情。如第17窟须达那太子本生故事壁画中,表现须达那与妻子在宫中生活的情景。须达那与妻子(几乎是裸体)偎依在一起的缠绵状况,这就是富有世俗性的“艳情味”。在表现强烈的宗教庄严感的同时,又表现最世俗的艳情,这在印度艺术中是极其自然的事。所以,我们看到的飞天形象也大多成双成对地出现。而其中的女性形象多为裸体,有意表现女性之美。即使在上半身为人下半身为鸟的紧那罗中,也可以分出男女性别的不同。

埃罗拉石窟开凿在离奥兰伽巴德市区29公里的山崖上,这里距阿旃陀石窟约100公里。石窟是由南到北进行编号的,包括三个区域,第1~12窟为佛教石窟,开凿时间最早(6~8世纪);第13~29窟为印度教石窟,开凿于7~9世纪;第30~34窟为耆那教石窟,开凿于8~10世纪。佛教石窟区位于石窟群南部,以凯拉萨神庙(印度教)为中心往南大约1公里的范围内,山崖上零零星星可见一座座石窟,进入这些石窟,就会发现其规模之大,绝不亚于阿旃陀石窟。佛教石窟中有不少是僧房窟,其中第5窟规模很大,可能就是古代的讲堂,是一个纵长方形的石窟,纵深达三四十米,正壁开一佛龛,内有一佛二菩萨,龛外两侧又各有一尊菩萨像。主室除了两侧有列柱两列,中央还有纵向的平台两条。两侧壁中部凹进,呈坛形。沿两侧壁开有很多小禅室。可以想见,在这样宽敞而巨大的石窟中,当年曾有多少僧人学习和修行。第11窟和12窟都是像三层楼一样的大型建筑。每一层横向都有8个粗大的列柱,通常第一层较浅,第二层和第三层向内延伸,列柱往往多达4~6列。第12窟号称是印度最大的僧房窟。在第三层上雕刻宏伟,正面龛内中央一坐佛,两侧各有菩萨5尊,雕像都高达2米以上。龛外两侧也雕刻了佛、菩萨形象。在中央佛龛南北两侧还各有一组规模很大的七佛坐像,气势雄伟。endprint

埃罗拉石窟的中心区就是称作凯拉萨神庙(Kailasa Temple)的第16号窟,这是从高处的岩壁上凿出的一座规模巨大的寺院,前后开凿了一百多年。据说最早是拉什特拉库塔国王克里希纳一世(Krishna I,约756~775年在位)为纪念战争的胜利而建的一座印度教的湿婆神庙,第一期工程用了近50年时间,此后,第二期工程用了70多年时间才完成。

凯拉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的一座神山,传说是湿婆隐居的地方。凯拉萨神庙就是祀奉湿婆的神庙。所以在神庙完成后,在两侧的山崖上曾涂满了白色石膏,以渲染雪山的气氛。这是一座雄伟奇妙的建筑,它不是那种我们通常想象中的洞窟,而是把一座山凿成了一座庙宇,没有加任何别的建筑材料。当年工匠们是从山顶凿起,按设计一点一点往下雕凿,最后雕出了一座神庙,连同其中大大小小的神像及故事雕刻。

神庙坐东朝西,进入正门是难提殿和主殿,其间又有天桥相接。大门入口两侧有巨大石像相对而立,现在一头已经残毁。难提殿并不大,有8平方米大小,共分两层。难提殿之后便是气势恢弘的主殿,长50米,宽33米,高30米。主殿内外布满了各种各样的雕刻,特别是殿外壁规模很大的“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故事雕刻,呈多层横向带状布局,据说连缀起来可达数百米。还有一些大型雕刻,表现这些神话故事的某一个情节,如大殿南侧表现“罗婆那摇撼凯拉萨山”,场面惊心动魄。《罗摩衍那》中说,楞伽岛的魔王罗婆那因诱拐罗摩的妻子而受到惩罚,被囚禁在凯拉萨山下阴湿的洞穴,罗婆那挥动二十臂猛烈地摇撼凯拉萨山,试图反抗。在山顶的湿婆用足尖一压,就使凯拉萨山恢复了平静,而把罗婆那牢牢地压在下面。这一组雕刻分上下两个部分:上部是湿婆和他的爱妃帕尔瓦蒂在凯拉萨山上,周围还有众多的天人:下面则是挥动着数十只手臂、长着10张脸的罗婆那。上部的安定与下部的骚动形成强烈的对比;在安详镇定的湿婆旁边则是惊恐地紧紧依偎在湿婆身旁的帕尔瓦蒂和周围惶惶不安的侍女们。画面极富有戏剧性。

主殿内有16根方形楹柱,分成4组,匀称地排列在中央大正方形的四角上,从而形成穿过中心的十字通道。中殿的两侧和后面还有5个小殿。殿中神龛处处,雕像林立。在大殿顶部和一些墙壁上还可看到壁画的痕迹,说明当初是绘满壁画的,即使是雕刻也是曾经上过彩的。

在第二期工程的开凿中,神庙继续往下挖,形成了下部有无数头大象驮着神庙的景观。并在神庙两侧向内挖掘出深深的回廊,廊中有更为大型的印度教神像湿婆、毗湿奴等雕刻。这样形成了仿佛与中央主殿相对应的“配殿”。环绕这回廊一周,有不少规模宏大的雕刻,如“舞蹈的湿婆”,表现出湿婆充满力量的舞蹈动态,具有豪放强烈的风格,呈现出与阿旃陀石窟艺术不同的情调。还有“三河女神”,表现古印度的耶木纳河、恒河和萨拉斯瓦提三条河流的女神像,三位女神都是丰乳细腰,恒河女神温婉而典雅,耶木纳河和萨拉斯瓦提河女神身体都呈三曲式,绰约多姿,表现出印度古典女性之美。

如果你从上部的山崖来观察神庙的顶端,一定会惊叹这鬼斧神工之力。与其说这是一座建筑,不如说是一座大的雕刻,因为全部是在岩石上雕凿而成的。如此严谨的设计、精细的雕凿,以及精美的效果,在世界上可说是独一无二的。

在埃罗拉石窟第29窟也有一幅湿婆与帕尔瓦蒂在凯拉萨山上的雕刻,这里不像第16窟那样把画面分为上下两部分,而是只用一个画面,对罗婆那的表现差不多是象征性的,画面的重点则在渲染湿婆与他的妻子帕尔瓦蒂安详而亲密地坐在凯拉萨山上。裸体的帕尔瓦蒂紧靠在湿婆身边,湿婆的一只手搂抱着她的腰,画面上部还有一些飞天,都是男女成组,完全像一幅表现情爱的画面。endprint

猜你喜欢

佛塔神庙石窟
中国政府援缅甸蒲甘他冰瑜佛塔修复项目举行启动仪式
形态各异的石窟(上)
雅典卫城:希腊文明的象征
佛塔画(大家拍世界)
印度“神庙”:保佑美签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
天然佛塔
神庙
神庙古老的“异教”神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