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崭新的文明商路

2014-10-22

读者欣赏 2014年10期
关键词:文化圈现代化文明

它是一条世界上最长的、有非凡贡献的古老商路。

是它,横跨占世界陆地三分之一的欧亚大陆,万水千山一线穿。

是它,交融人类古代四大文明,把黄河流域文化、恒河流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融会贯通。

是它,把中国的以丝绸、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为代表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在世界人民间架起友谊的桥梁。

它就是古老的丝绸之路。这条千年古道至今还在启迪着我们,还在深沉地呼唤着我们……

公元第一个千年开始之际,世界只有两个中心:大汉帝国(长安)和罗马帝国(罗马)。两个中心面积相当,但大汉的可耕地面积是罗马的8倍,罗马的贸易比大汉兴盛。

丝绸之路,是联系两个中心(两个帝国)的唯一通道。

因为这条路,才有了世界地理概念。

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马嘎尔尼出使中国,这20个世纪,是“世界走向中国”的时代。丝绸之路,也就是世界走向中国的路。

没有丝绸之路,世界就无法走向中国,世界文明将是另一种状态。

到了盛世大唐,世界只有一个中心,因为罗马帝国衰败以后再也没有复原,而隋唐统一了中华,长安成为世界之都。丝绸之路从陆上扩展到水上,张扬着世界之胸怀与气象。那时候,大道如青天,中国就是世界。

连接中亚绿洲城市的这条路以西安(古代长安)为出发点,途中在中国境内又分为三条:

天山北路:西安—敦煌—哈密—乌鲁木齐—伊犁—苏联(俄罗斯)境内—罗马;

西域北路:西安—敦煌—哈密—吐鲁番—焉耆—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帕米尔高原—中亚;

西域南路:西安—楼兰—且末—尼雅—和田—喀什—帕米尔高原—中亚—西亚。

依托丝绸之路,华夏文化同化了东亚,由中国而至朝鲜、日本、越南及南洋诸岛。由此,在公元第一个千年中,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代表着当时最先进文化的华夏文化圈,这是此阶段中国文化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当时,世界上出现了“华夏化”,与现在的西化、现代化是同类概念。

从盛世大唐到宋元时代,中国的文化国力影响逐渐超出华夏文化圈,通过启发西方的现代化运动,最后影响到全世界。中国文化对西方现代的影响,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首先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促成了文艺复兴与地理大发现,然后是中国开明君主制度与孔子哲学的典范影响到西方的政教改革与革命。现代化并不是西方的独自发明创造。

中国文化从未停止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在公元第三个一千年到来之际,中国文化将以现代化的方式影响世界。中国文化的复兴先从华夏文化圈的边缘开始,这个边缘以日本的现代化为第一波,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为第二波。近20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到21世纪中叶,中国的综合国力将成为世界之强。华夏文化圈的现代化已从边缘走向中心,正在昭示西方模式之外的世界现代化的另一种模式。

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第一、第二个千年里中国文明及世界文明历史的巅峰,也就难以实现第三个千年之始的伟大复兴。

丝绸之路,是成就中国文明及世界文明历史巅峰的第一条路,也是许多个世纪里唯一的路。正如季羡林所说:“丝绸之路对人类的文化、福利等做出的贡献,是怎样评价也不会过高的。”

这样一条路,是人类过去、现在、将来永远顶礼膜拜的路、魂牵梦萦的路。

有人说,人穷尽一生也走不了多少地方,但人一生必须要走一走丝绸之路,它被列为“世界奇观,人类不朽的创造”类型。

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战乱,这条由长安出发,经陇右、河西、新疆到罗马的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当时名城重镇的建筑物已不存在,现有的也是明清重建。除了长城、古关、烽燧等一些土质遗迹,其他全灰飞烟灭了。当记忆和文字、文本对它的复原越来越形象、越丰满,它幸存的星星点点的物质文本便价值连城。人们在长安至新疆之间寻寻觅觅,满目是现代化风景,唯有凿在石头上的一千多年未变的佛教石窟,成为丝绸之路上最原始的见证。

岁月流转,历经沧桑巨变的丝绸之路如今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四国,首次提出共同建设地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这一创新的大合作模式使重现古老丝路辉煌、实现各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变得无比真实。“新丝绸之路”计划设想建立一个连接南亚、中亚和西亚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网络,以利上述地区国家经贸与文化联系……近日,正出访亚洲四国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就道路运输、天然气管道两大领域与多国签署协议,由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经破题。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以全新的地缘、经济、政治内涵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但自古,绵延7000多千米的丝绸之路就并非一片坦途,而今,中国再提“复兴计划”也必然是长路漫漫。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华复兴的大背景下,这条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将再度焕发迷人的光彩。

猜你喜欢

文化圈现代化文明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圈里事儿
对不文明说“不”
打好文化牌,拓展南海“朋友圈”
我的女巫朋友
文明歌
铜鼓文化圈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