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游戏中不同类角色小学生交往行为特征研究

2014-10-21肖龙玲于秀吕鹏

山东体育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角色体育游戏小学生

肖龙玲 于秀 吕鹏

摘要:对168名小学生,利用同伴提名技术将其划分为5类角色者,即被拒绝者、受欢迎者、被忽略者、矛盾者、以及普通者,通过质的研究方法对各水平角色者在体育游戏中的交往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角色者在交往行为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和可循的特征规律。对于体育教师了解小学生交往行为特征,进行因材施教,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组织与安排,促进小学生的社会化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体育游戏;交往行为;小学生;角色

中图分类号:G8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14)02-0106-04

收稿日期:2013-05-03

作者简介:肖龙玲(1989-),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针对小学生社会适应目标的培养要求,明确提出要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本研究从角色理论角度,通过质的研究方法来了解小学生在体育游戏中的交往行为特征。5类角色小学生在交往活跃度、选择交往的同伴类型、交往策略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征。本研究对体育教师更好地了解小学生,完成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问题的提出

Roger.D.Gehlbach曾将体育游戏喻称为是“儿童的工作”。这足以说明体育游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着重要作用。体育游戏为儿童的个性形成和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的小学体育课堂中,体育游戏可谓是他们最常见的一种体育课堂参与方式,儿童与同伴共同参与和完成体育游戏,交往行为自然地呈现。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学校和班级这个微型社会中,他们的同伴地位各有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因此不同角色小学生在体育游戏中表现出的交往特点也有所差异。近年来,发展心理学越发注重从生态学方法来研究儿童,强调在自然环境下的观察到的行为才能更好地了解儿童,而目前在此方面的研究却很少。因此,从体育游戏中探寻不同角色类型小学生的交往行为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也为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儿童教育提供實践理论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两所普通公办小学,并从水平一、二、三的1、3、5三个年级中以随机抽样的方式从每个年级中各抽取2个班。水平一学生的平均年龄为7.62周岁,水平二为9.43周岁,水平三为11.56周岁。随后通过同伴提名技术进行角色划分,抽取角色学生共168名,其中受欢迎者44名、被排斥者32名、有争议者32名、被忽略者12名、普通者48名。

2.2研究方法

2.2.1同伴提名技术

本研究在此技术上的操作流程是:以集体施测方式,通过口头方式向被测者分别提出:“你最喜欢和班上的哪3名同学一起玩?”和“你最不喜欢和班上的哪3个同学一起玩?”两个问题,要求全班同学将结果分别写在测试纸上。采用单项计分方式,根据肯定提名结果计算出正提名分,否定提名结果计算出负提名分。在得出每名小学生的正提名分数和负提名分数后,通过SPSS16.0将其转化为标准分数,然后按照分类标准进行角色划分。最终将小学生角色分为5类,即受欢迎者(Popular children )、被拒绝者(Rejected children )、被忽略者(Neglect children )、矛盾者(Controversial children )、普通者(Average children )。

为了分类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笔者间隔3天后再次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将两次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相同率为98%。

2.2.2质的研究方法

笔者以非参与性的课堂观察形式进行。主要通过DV、结合观察日记,课堂观察表的形式记录。

为便于观察,对角色小学生进行染色,即将5种不同颜色袖套戴在不同类型角色小学生手臂上。同时采用时间取样法完成,方式为连续录像。每个被观察班级均有3名录像人员不间断的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每天录像观察被试小学生课堂体育游戏活动,为期一个月,具体为期间的每节体育课,每个被观察班级共计16课时。

借鉴发展心理学家K.Rubin教授于1989年编制的《儿童游戏观察量表》,结合前期的课堂观察,最终界定出的交往行为指标:1)交往对象;2)交往主动性;3)交往策略;4)交往性质;5)交往的控制性。根据操作定义的界定,从研究对象中随机抽取各类角色小学生1名,邀请心理学研究生、录像拍摄者各2名及本人共同对以上5各指标行为进行抽样判断。其中交往性质主要根据角色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特征来判别:言语表达积极、热情,能与对方就当时交往主题顺利并很好的进行下去等特征为积极性交往;能与对方将当时交往主题基本进行,但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平淡的特征属一般性交往;在与对方交往时言语恶劣,或有非言语行为消极或忽视对方的交往,淡漠等则属于消极性交往。通过以上方法,5个指标行为的判断相同率为85%~87%,对于有争议的编码,通过讨论统一划分标准。在对所有数据的处理上,均是进行平均值的转换,即每名角色者在一堂课上的某种行为的平均次数和百分比。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不同类型角色小学生交往的活跃情况

通过表1可知,平均一节课中,受欢迎者的交往人数9.67人、交 往次数24.01次,被拒绝者5.5人和33.65次,矛盾者8人和28.6次,被忽略者5.3人和17.5次。可见,受欢迎者在5类角色者中最受欢迎。矛盾者虽无前者较高的受欢迎度,但是交往活跃。而被拒绝者最为活跃,但能交往的同伴却很少。被忽略者是最安静的一类,且能交往的同伴很少。普通者居中间位置,无明显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受欢迎者、被拒绝者的交往同伴逐渐增多,而其余角色者的交往同伴则有所减少。

3.2不同类型角色小学生交往对象的类型偏好特征

通过图1可知,5类角色者在体育游戏中皆与普通者类型对象发生的交往最频繁,通过实际分析得出原因为:普通者的人数高出其他类型者人数较多。除此之外,普通者该特征在其他方面表现不明显。在与不同类型同伴交往中,被拒绝者和矛盾者交往频繁,与对方的交往次数各为7.57和10.5,与被忽略者的交往次数各只有5.05和3.29。笔者从课堂观察中还发现,被拒绝者和矛盾者交往频繁,在于他们经常发生打闹和破坏行为,矛盾者常指挥被拒绝者。受欢迎者与同类型、被忽略者的同伴交往达5.19和5.74次,而被忽略者同受欢迎者交往有6.37次。可以说,双方互动较多,前者在游戏参与过程中往往会给予鼓励和帮助,后者会积极配合和完成任务;普通者与被拒绝者的交往频繁。随年龄的增长,各类角色者的对象偏好特征则会进一步稳固。

3.3不同类型角色小学生在体育游戏中交往主/被动性特征

通过表2和图2可以发现,在交往的主、被动性上,除被忽略者被动性明显之外,其他4类角色者的主动性较强。其中,被拒绝者最为主动。随年龄的增长,被拒绝者者的主动性略微减弱,但依然是最主动的;被忽略者主动交往逐渐增强,而其他三类角色者的交往则愈发积极主动。

面对不同类型同伴,被拒绝者和矛盾者互相都表现出较高的主动性,双方主动交往次数各为4.36和4.11,两者在互相交往之初矛盾者较被拒绝者更主动。受欢迎者与被忽略者相互间的主动交往明显,双方各为3.34和2.41次,可以看出被忽略者与受欢迎者交往时会表现出较高的主动性。普通者在与受欢迎者最为主动。随年龄的增长,各类角色者的以上主动性特征越发稳固。

3.4不同类型角色小学生交往性质特征

从交往性质方面来看,被拒绝者和矛盾者在一堂体育游戏课中的消极性行为分别为18.37,占总数的54.6%,在各类角色者中最为突出。而矛盾者的12.58次,占44%的一般性行为和11.27次,占39.4%的消极性行为,则反映出在交往过程中,矛盾者一般性行为居多,同时消极性行为也较为明显。受欢迎者的16.35次,占68.1%及普通者的14.53次,占55.9%的积极性行为皆表示两类角色者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積极性特征,其中受欢迎者的积极性特征更为突出。被忽略者虽没有明显性质特征,相比之下,6.44次,占36.8%的积极性行为略高于其他性质行为的表现。随各类角色者年龄的增长,其性质特征皆朝着良好方向发展。

3.5不同类型角色小学生交往策略特征

通过图3和表3可以发现,在交往总策略特征上,排在前2的总策略分别为:被拒绝者16.09次的逆反策略占总交往策略的619%。受欢迎者1478次协调策略占439%。被忽略者946次的顺从策略占331%。普通者119次的协调策略占341%。矛盾者1391次的逆反策略占535%。同时,借用美国心理学家DF李瑞的人际交往的8种模式分类得启,将各总策略进一步细化。排在各类角色者前2位的具体策略分别为:被拒绝者的攻击策略1693次,指挥策略348次,各占总策略的503%和103%。受欢迎者的友好策略717次,合作策略272次,各占299%和113%。被忽略者服从策略579次,反抗策略286次,各占331%和163%。普通者指挥策略65次,合作策略532次,各占25%和205%。矛盾者攻击策略695次,指挥策略38次,各占243%和133%。

可见,被拒绝者逆反策略明显,具体表现为攻击和指挥的策略特征。受欢迎者主要以协调方式交往,具体表现出友好和合作特征。被忽略者以顺从策略为主,具体表现出服从和反抗特征。根据课堂观察分析发现,两种差别较大的策略共存的原因是其会针对同伴给予的性质行为采用不同交往策略,例如当以出现攻击行为时,则会选择反抗策略。普通者主要以协调方式交往,具体表现出指挥和合作的策略特征。矛盾者逆反策略明显,具体表现出攻击和指挥的策略特征。随各类角色者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交往策略特征在整体上无明显变化且逐渐向良好态势发展。

3.6不同类型角色小学生的交往控制性特征

通过表5可以发现,在体育游戏交往过程中,被拒绝者对同伴2194次的完全控制行为占其总交往数的652%。受欢迎者1573次的一般控制行为占655%。被忽略者1012次的顺从行为占578%。普通者1191次的一般行为占458%。矛盾者1084次的完全控制行为占645%。由此可见,被拒绝者和矛盾者均有较强的控制欲望,希望同伴按照他(她)们的意愿行事,很少顺从他人。到水平二、三时控制性越来越强烈。受欢迎者和普通者在交往中表现出平等的交往特征,在交往过程中能够表达自己意见,但不强迫他人听取自己的意见,也不会一味的听从他人的指令,其中受欢迎者在这方面的表现略优于普通者,随着水平的提升,两类角色者的一般控制性特征也更为明显。被忽略者表现出明显的顺从性特征,大多数情况下他(她)们总会听从对方的指挥,按照同伴的意愿行事,极少提出要求或意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前4类角色者的以上特征会逐渐的明显,而被忽略者的顺从特征呈现波浪式发展特征。

4结论

体育游戏中,各类角色者的交往行为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和可循的规律性特征。受欢迎者常能协调好同伴关系使交往更顺利,与各类型对象交往融洽,倾向于与同类型者和被忽略者交往。矛盾者交往方式上过于强势,喜欢支配同伴,指挥他人,常带有攻击行为,容易与被拒绝者交往。被拒绝者在体育游戏中最为活跃,但行为却极为消极,愿意和矛盾者交往,常强迫他人并带有攻击行为。被忽略者只与受欢迎者交往时表现的较积极和主动,习惯被动交往,常顺从他人的行为。普通者的交往特征显普通,对于喜欢的同伴表现积极,反之亦然。随年龄的增长,除在交往控制性上矛盾者和被拒绝者的表现越来越明显外,各类型角色小学生的表现均表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特征。

参考文献:

[1]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2]庞丽娟.同伴提名法与幼儿同伴交往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1):18-21.

[3]戚跃,郑贺.论新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角色的转变[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9(2): 89-90.

[4]孙夕鹭.小学生学习类型与课堂体育学习特征的研究[D]∥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07.

[5]庞建萍.幼儿交往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6]李德俊.谈新体育课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J].林区教学,2008(2):96-97.

猜你喜欢

角色体育游戏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借助体育游戏教学法促进小学篮球教学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体育游戏,魅力无限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