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普通体育课对大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的影响
2014-10-21李博
摘要:为探索高校普通体育课对大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1 122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研究结论:1)大学体育课能够起到增强身体素质、促使掌握运动技能、提升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的作用;2)一年级适合体育课内容的学生比二年级少,对体育课感兴趣的程度比二年级高;3)一次體育课的练习对于普通大学生的积极幸福感几乎没有影响,对其心理烦恼程度具有减轻作用,对其疲劳有少许的缓解作用;4)疲劳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心理烦恼;5)适应体育课内容的学生更能够体验到积极幸福感。
关键词:高校体育;锻炼体验;主观;体育课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14)02-0093-04
收稿日期:2013-09-20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软科学项目(编号:2012302)。
作者简介:李博(1979-),男,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根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有关规定[1],“高等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因此,各高等院校均开设有不少于4个学期的体育课。普通大学生体育课的首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其次是学习运动技能。而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否也具有良好的影响,这也是众多学者非常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主观锻炼体验是指受试者在锻炼后对各种情绪体验到的程度,体现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机制。主观锻炼体验包括两种:长期体育锻炼后的体验;一次体育锻炼后的体验。本研究分别从长期、一次体育课锻炼两个方面分析其对大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的影响。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
收集有关高等体育教育、大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的文献[2-4],分析相关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制定长期体育课主观锻炼体验调查问卷,挑选一次体育课后主观锻炼量表。
1.2问卷调查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共调查了6所大学,分别为:3所普通本科院校(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财政政法大学),1所师范院校(河南师范大学)、1所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1所综合类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每所院校随机选取7个一年级教学班,5个二年级教学班,均为男生班。共调查了一年级学生668人,二年级学生454人。
调查问卷包括3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长期锻炼效应问卷,调查长期体育课的学习对大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的影响;第三部分为一次体育课锻炼效应问卷,采用的是McAuley,E.等人(1994)编写的《主观锻炼体验量表》 (SEES)[5]。本量表采用7级李科特计分法,要求学生填写学号,以方便与前两部分调查内容对应。
问卷前两部分内容均在体育课上课后的5分钟内填写,填写后正常上课。第三部分在体育课结束后5分钟内填写。问卷调查时间为2012年5月7日至6月1日。因此,截止到调查时间,一年级共上了一个半学期的体育课,二年级共上了三个半学期的体育课。本研究均认为是长期体育课锻炼。
1.3数理统计
统计分析使用的软件是IBM SPSS Statistics 20.0,作图使用EXCEL 2010。长期体育课锻炼后普通大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的分析方法为列联表检验,一次体育课后普通大学生主观锻炼体验分析方法为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长期、一次体育课锻炼普通大学生主观锻炼体验对比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显著性水平0.05,非常显著性水平0.01。
2结果与分析
2.1长期体育课锻炼对主观锻炼体验的影响
2.1.1身体素质
调查表明,90%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提高了自己的身体素质(合并“很大提高”与“有点提高”),说明体育课的开展的确起到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一年级学生23.9%的人认为体育课的学习使其身体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比二年级多了8.3%。然而二年级认为“有点提高”的比一年级多了15%。这或许是由于二年级身体素质基础比一年级好,提升空间不大造成的。
2.1.2运动技能
通过调查,一年级56.7%、二年级57.8%的学生认为通过体育课学到了许多运动技能,其他学生认为,学到了一点运动技能。经Pearson检验,=0.012,P>0.05,因此,可以认为一年级与二年级学生在此问题上的看法一致。而理论上而言,二年级由于学习的时间较长,应该学到了更多的运动技能,对“学到许多”的认同率应该较高。调查中,与理论推测相悖可能是由于一年级体育教学中重视技能类型的积累,而二年级更重视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
2.1.3兴趣程度
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调查发现,85%以上的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合并感兴趣、非常感兴趣),60%以上的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对体育课的兴趣程度有所增加。一年级学生比二年级对体育课“非常感兴趣”的人数多18%,比二年级“感兴趣”的人数少20.3%。而且,通过体育课的学习,一年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增加”的人数比二年级多6.5%。这些现象说明了二年级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的程度比一年级低。这可能是由于一年级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具有强烈的新鲜感,积极性较高造成的。
2.1.4自信心
经调查,95%的学生认为体育课的学习提高了其自信心(合并很大、较大、有点提高)。其中,85%以上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对其自信心具有较大的提高作用(合并很大、较大提高)。这可能与体育课的特点有关。体育课具有当面授课,具有一定程度的一对一授课特点,能够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体育课中简单易学的运动技能较多,掌握起来并不困难,能够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感;而且,体育课上的运动技术、体能训练往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使学生暂时忘掉平日的挫败感,从而起到增强自信心的作用。
2.1.5体育课内容与能力水平的适应程度
关于“目前的体育课内容是否适合你自己的能力水平”这一问题,一年级71.7%的学生认为适合,二年级82.3%的学生认为适合,(合并非常适合、适合)。这可能是由于一年级时老师与学生的相互了解还不够充分,不能完全依据学生能力设置教学内容。
2.1.6普通大学生对分层教学的认识
目前,很多院校体育教学中都在采用“分层教学法”,又称为“异步教学法”。也就是根据学生基础水平的不同分班教学(如高级班、基础班等)。不同层次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这也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新手段,能够更大程度的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拓展学生运动技能,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本调查中,一年级对分层教学的赞同率(68.7%)比二年级高8.7%,不赞同率比二年级低9.6%。
2.2一次体育课锻炼对主观锻炼体验的影响
主观锻炼体验量表包括12个题目,疲劳、心理烦恼、积极幸福感3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4个题目。疲劳分量表得分越高,疲劳程度越严重;心理烦恼分量表得分越高,烦恼程度越严重;积极幸福感分量表得分越高,积极幸福感体验越强烈。分量表得分采用量表内题目平均分描述。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在疲劳、心理烦恼、积极幸福感三个分量表上的差异均无统计显著性(见图1)。也就是说,一次体育课对两个年级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的影响一致。
为了分析普通大学生在三个分量表上表现出的差异,本研究采用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6]。Mauchly球形检验显示,χ2=18.686,P<0.01,不满足球形检验,需要对方差分析中的自由度修正。本研究采用的修正方法为Greenhouse-Geisser法,修正系数ε=0.864,v1=2×0.864=1.728,v2=220×0.864=190.058。修正前、后方差分析表见表1。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重测因素主效应显著,3个分量表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还需要对3个分量表进行边际均值估计,本研究中,估计方法采用LSD法。结果见图2。
图2表明,3个分量表得分两两比较,差值均具有高度的统计显著性。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积极幸福感、疲劳、心理烦恼。积极幸福感得分(4.23)接近于4,及“折中”;心理烦恼得分接近于2,及“不符合”;疲劳得分(3.57)在“比较不符合”与“折中”之间。也就是说,一次体育课的练习对于普通大学生的积极幸福感几乎没有影响;对其心理烦恼程度具有减轻作用;对其疲劳有少许的缓解作用。
通过分析,心理烦恼与疲劳正相关,相关系数r=0.386,说明疲劳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心理烦恼。心理烦恼与积极幸福感负相关,相关系数r=-0.196,雖然具有显著性,但是相关系数过小,意义不大。疲劳与积极幸福感不相关(见表2)。
运动性疲劳往往会促使运动员产生消极心理,这提示我们消除运动性疲劳时,若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心理疲劳可能会使恢复效果更好。
2.3一次体育课锻炼后主观锻炼体验的比较分析
为探索长期体育课学习与一次体育课后主观锻炼体验的关联性,本研究采用了对比分析法,分析长期体育课锻炼问卷中不同选项人群,在一次体育课锻炼后主观锻炼体验的差异。若只有两个选项,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有两个以上选项,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有显著性时,因素间的对比分析采用LSD法(见表3)。
由表3可知,普通体育课上学到许多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对体育课感兴趣、体育课对其自信心有积极影响的学生心理烦恼程度明显弱于其他学生;积极幸福感也明显比其他学生要强烈。适应体育课内容的学生积极幸福感比不适应的学生体验更强烈。对各题目的不同认识不会影响到疲劳程度。这表明运动技能的掌握、身体素质的提高、兴趣的提升、自信心的增强能够减弱学生心理烦恼程度,加强其积极幸福感。适应体育课内容的学生更能够体验到积极幸福感。
3小结
3.1大学体育课能够起到增强身体素质、促使掌握运动技能、提升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的作用。
3.2一年级适合体育课内容的学生比二年级少,对体育课感兴趣的程度比二年级高。这可能是因为一年级学生与老师的相互了解还不够充分,不能完全依据学生能力设置教学内容,但是由于其对体育课的学习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因此感兴趣程度较高。
3.3一次体育课的练习对于普通大学生的积极幸福感几乎没有影响;对其心理烦恼程度具有减轻作用;对其疲劳有少许的缓解作用。
3.4疲劳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心理烦恼。运动性疲劳往往会促使运动员产生消极心理,这提示我们在消
除运动性疲劳时,若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心理疲劳可能会使恢复效果更好。
3.5适应体育课内容的学生更能够体验到积极幸福感。教师应“以学生为本”设置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发〔2007〕7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 _663655. htm.
[2]肖军凡,周兰,李晓东.大学生身体自尊、目标取向与主观锻炼体验的关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3).
[3]钟兆祥.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研究[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5).
[4]王佃娥,杜发强.中学生主观锻炼体验与体质健康关系研究[J].才智.2010,(2).
[5]McAuley E., Courneya K.S. The subjective exercise experience scale (SEES): 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validation[J].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1994,16:163-177.
[6]游永豪,祁国鹰,温爱玲. 体育科学实验研究中有“前测数据”的重复测量设计的统计分析方法的探讨[J].体育科学,2010, 30(2):92-96.
[7]张勇,孟凡强.休闲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管内容的发展趋势[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6):91-93.
[8]王胜超.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状况及健康认知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2,34(2):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