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制度建设的理论研究

2014-10-21朱婷婷

法制与社会 2014年34期
关键词:企业制度概论规章制度

摘 要 本文引用国内外企业实际案例,对企业制度建设的概论、理论价值及其重要性都进行了全面的探究。

关键词 企业制度 规章制度 概论 价值

作者简介:朱婷婷,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研究方向:民商事法律和行政执法。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2-275-02

一、概论

什么是好的企业规章制度呢?好的企业规章制度具有以下功能:(1)保障企业合法有序地运作,防范和减少企业经营风险;(2)保障企业的运作有序化、规范化,降低企业经营运作成本;(3)规章制度可以防止管理的任意性,克服管理者的自身局限性;(4)优秀的规章制度通过合理的设置权利义务责任,使职工能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和努力的后果,激励员工为企业的目标和使命努力奋斗拼搏,有效防范人事风险。保护员工合法权益。

二、企业制度的理论

(一)企业制度的源头:企业的本质

1.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企业是一个生产函数。劳动和资本是同质的,都是生产要素,作为生产要素是对称的,各自在报酬取决于对生产的贡献,其理论建立在资本雇用劳动假定的基础上。

2.根据产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阿尔钦,德姆塞茨),企业是一组合约的联结点。侧重于企业内部结构和企业中的代理关系。这一组合约是在劳动所有者、物质和资本投入的提供者、产品的消费者相互之间建立的。该定义的正确之处在于指出了企业是建立在生产要素的提供者和产出品的消费者之间的一组合约之上的,离开了这些合约关系。就无法正确地理解企业。

3.根据交易费用理论(科斯、威廉姆森),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为什么会有企业?企业的边界是什么?着重讨论的是企业和市场的关系。

4.根据新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加尔布雷斯,企业是“企业家的企业”和“成熟的企业”。前者指资本主义初、中期的企业形式和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中、小企业;后者即现代大公司。他认为,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具有不同的权力机构;前者的权力属于资本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情况下,资本家即企业家)后者的权力核心是技术结构层,即技术人员、各种专家、高级经济人员组成的领导核心;由于这两类企业的权力机构不同,其经营目标也有很大差异,前者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后者则追求“适度利润”,并把稳定增长作为首要目标。

总结上述学者的看法:不论哪一种表述,企业都有一个特点——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润的经济组织。1985年日本經济学家小宫隆太郎在对中日两国企业做了比较后,认为:中国没有企业。

(二)企业制度及其架构

基于企业追求利润的本质,我们可以将企业制度做一定义:

第一种,根据企业制度的基本功能以及功能实现方式,可以把企业制度定义为“规定或调节企业内部不同参与者之间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或标准的总和”。

第二种:企业制度一般是指借助一定的产权制度和产权安排,通过企业内部监督和盈利的分配、运用,解决企业的效率和发展问题的组织制度。迄今为止,人类发展史上形成了企业主制、合伙制、股份制、全民所有制和合作制等几种主要的企业制度。

(三)现代企业制度

对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解一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与古典企业相区别的企业制度,二是确定与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是所有制性质相适应的企业制度。

古典企业是指由出资者直接管理的企业,包括企业主制、合伙制,这类企业在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时是以其出资人(业主)的自然人的身份出现的。

现代企业则是特指由现代西方国家的大型股份公司为代表的公司企业,这种公司在法律上是独立的权力义务主体,同出资人即股东完全分开,出资人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现代企业的实际管理权转移到很少甚至不拥有股份的经理人员手中。

从企业制度涵盖的内容来看,狭义的企业制度就是指企业的组织结构,广义的企业制度则包括企业的产权结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和市场规则。

企业制度是由一系列制度构成的,它包括产权制度、组织制度、领导制度、管理制度、文化制度等。各项制度之间有机联系和相互运动构成了企业制度的整体架构。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1)产权明晰化。(2)企业地位法人化。(3)治理结构规范化。(4)出资者责任有限化。(5)管理制度科学化。

三、制度对企业的价值

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在规范性的实施。企业管理制度具有规范性,而且只有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才能发挥企业管理制度的作用。企业管理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须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企业管理制度的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管理制度类文件。企业因为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制定这些系统性、专业性相统一的规定和准则,就是要求员工在职务行为中按照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相关的规范与规则来统一行动、工作,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就不可能在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正常运行下,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是在稳定和动态变化相统一的过程中呈现的。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是要求企业管理制度呈稳定和动态的统一的,长年一成不变的规范不一定是适应的规范,经常变化的规范也不一定是好规范,应该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实现相对的稳定和动态的变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制度应是具有相应的稳定周期与动态的时期,这种稳定周期与动态时期是受企业的行业性质、产业特征、企业人员素质、企业环境、企业家的个人因素等相关因素综合影响的。

四、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第一,企业实现其发展战略目标是一个艰巨和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状况的不断优化革新,是一个逐渐上升的循环。在循环优化过程中,制度建设工作固化企业已有的成功经验模式和优秀管理方法,为企业铺垫好上升“轨道”,确保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依据即定的“轨迹”运行,最大限度避免偏离目标和规避风险。

第二,企业做强做大后体现出来的,是业务量日趋繁忙,管理流程逐渐复杂,对团队协作要求则越来越高的矛盾现状。任何组成部分的无序行动都可能导致整体运行效率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成员共同遵守管理规则和操作流程成为不可或缺的高效管理前提。

第三,一些管理者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管理中显现出来的自我意识和随意性特点相当明显,喜欢以个人为出发点的“潜规则”左右管理工作。突出的问题是:“潜规则”虽然灵活但也易多变,虽然简单但总失于庄重、稳健,在这种“人治”情况下,规范管理谈何容易?制度建设的目的之一,在于消除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潜规则”,把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潜规则”转换为企业成员都清晰了解、一致认同和共同遵守的明示规则,从而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范管理扫清障碍,创造条件。

第四、企业文化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元素,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制度建设工作的过程,也是提炼、凝聚和固化企业优秀文化的过程,它使企业在急速的发展和多变的竞争中,保持着高度协调的发展动力和应变能力。

五、国内外制度体系建设相关概况

(一)国外企业案例

通用電气(简称GE),从1881年成立发展至今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提供技术和服务业务的跨国公司,其能保持如此长久生命力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建立了一套强有力的制度系统并形成一致的价值理念。

GE的制度化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其幅度跨越近半个世纪。如GE的管理制度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分权管理,形成高度分权的利润中心结构,曾一度促进了GE飞速发展。随后GE碰到了销售额大幅度增长,但每股的红利并没有随着增长等新问题。于是,GE从70年代初期开始了第二阶段管理制度建设,制定战略性计划,并建立了一套制定战略性计划的机构、程序和原则,促进了公司规模扩大、产品种类增加和利润持续增长。上世纪80年代,GE已进入了第三个时期,即战略经营管理时期,这时期确立的制度架构基本上在不断完善中沿袭至今。正是建设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为GE随后推行的多元化战略、服务战略、“无边界行为”、“六个西格玛”经营管理、电子商务化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仅1999年,GE推行的六个西格玛给公司带来了20亿美元的收益。

可见,全球性、多元化的经营管理活动,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的“保驾护航”,显然是难以做到的。

(二)国内企业案例

国内注重制度建设进而使自己走上健康、持续发展之路的企业也有很多。在这方面,海尔集团树立起一个标尺:逐步建立起一套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制度体系。这一体系运行的具体模式是:提出理念与价值观;推出代表理念与价值观的典型人物与事件;在理念与价值观指导下,制定保证这种人物与事件不断涌现的制度与机制。

例如,当初,海尔在转产电冰箱时,面临着规模、品牌处于绝对劣势的严峻市场形式。于是,张瑞敏提出了“质量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实行“零缺陷,精细化”管理,努力做到用户的“零抱怨、零起诉”。1986年,有一次投产的1000台电冰箱,就检查出76台不合格,于是,有了张瑞敏的“砸冰箱”事件。之后,海尔构造起“零缺陷”管理机制,使海尔的产品、服务、内部各项工作都有了更高的质量平台。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面,海尔提出“赛马不相马”、“人人都是人才”的理念,推出“部长竞聘上岗”、“农民合同工当上车间主任”等大量案例,构造“三工并存、动态转换”、“末位淘汰”等管理机制;在名牌战略方面,提出“先难后易创品牌”的理念,推出“冰箱高价进德国”等案例,构造“名牌=质量+策划”的机制;在内部日常管理方面,提出“管理无小事”等理念,“不容易就是把公认为容易的事做对1000遍”,推出“管理看板”、“6S脚印”等,构造OEC管理、目标控制体系。

通用电气和海尔的例子充分说明了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制度体系至关重要。企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制度保证。企业制度的健全化、规范化和完善,有助于通过制度将企业倡导的精神、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体现出来,借助于制度来引导和约束员工的行为,使员工能够在制度的规范下,自觉地按照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并形成无坚不摧的向力心、凝聚力,继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六、结语

总之,企业制度建设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企业想要规范管理、高效运作,离不开完善和可持续优化的制度建设机制。一些管理人员谈及制度建设,总是拿出一套套制度、一本本手册引以为荣,孰不知制度文本建设仅仅是制度建设工作的一小部分。不能够了解、掌握和运用制度建设的整个流程,不知道制度建设与管理运行机制的构建过程,就是掌握再多的制度文本也是毫无用处。优秀企业的制度文本都可以复制,但并不等于任何企业达到它们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科斯——1937年《企业的性质》.

[2]胡传明.比较企业制度.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刘振云,刘娟.浅谈企业管理制度有效性分析.经营管理者.2009(23).

[4]魏建军.管理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商场现代化.2006(35).

猜你喜欢

企业制度概论规章制度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墙化”更需“强化”
第三部分 规章制度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浅析企业制度建设与创新
关于做好国有企业管理提升路径的思考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
浅析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
英国小学的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