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桩基施工事故及病害处理
2014-10-21方跃衡
方跃衡
【摘要】在公路桥梁施工中,桩基属隐蔽工程,其工程质量对桥梁的质量安全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桥梁桩基施工中出现的事故问题及病害,对事故及病害的处理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桥梁;桩基;事故病害;处理
钻孔灌注桩是近年来桥梁建设中基础施工采用的基本方法之一,如何掌握好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病害进行处理也是当前桥梁施工的难题之一。
一、有关事故处理方法:
1、漏水
在钻孔中如产生漏水现象,不能保证孔内水头时,首先应集中加量加水,保护水位不下降,再迅速针对漏水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一般处理办法有:
(1)属于护筒漏水时,应用粘土在护筒周围填土加固,漏水严重时应返工重埋护筒。
(2)井下漏水,应用泥膏填到不漏水为止,并改用泥浆护壁。
2、漏浆
发现溶洞裂隙,泥浆大量漏失,应及时提出钻具进行堵漏。堵漏方法: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
(1)、调制泥浆,增加泥浆粘度,减少比重和失水量,一般性溶洞和裂隙可以堵住。
(2)、采用投粘土方法向孔内投入粘土后再用牙轮钻头、冲击钻头进行捣、压实,挤密一段后再行钻进。
(3)、溶洞、裂隙比较大,采用水泥加早强剂进行堵漏水泥终凝后开始扫孔钻进行。
(4)、一般溶洞、裂隙水泥堵不住,可采用掺加水玻璃或其它膨胀剂进行堵漏。
(5)、遇见很大溶洞,可采用灌桩法,用C20混凝土加早强剂,用导管灌注后,在初凝后重新扫孔钻进。
3、坍孔
在钻孔中如发现孔内水位骤然不下降,并有气泡上冒,出土量显著增加而不见进尺的现象,应仔细分析查明原因和坍孔位置,立即组织人员加水,维持一定的水位。然后回填碎石粘土,用钻头反复回填冲孔,以夯实坍孔周围的回填土壤增强护壁。待井内水位基本稳定后再继续进钻。
如坍孔严重,则须将护筒拔出,清除孔内杂物,回填粘土及石子混合料边填边用锤夯实,再重新定位埋置护筒,用低锤勤打开孔,使坍孔部位形成坚实孔壁,通过坍孔部位后再恢复正常钻进。
4、钻孔或冲孔过程遇有探头石,岩层倾斜,同一平面上地层软硬差别较大;或因操作时钻杆扒杆移位造成钻孔偏移或歪斜时,应立即停钻分析原因,并填片石,使高出斜孔位置0.3 -0.5m后重钻。
5、卡钻
施钻过程中如发现钻头卡住提不上时,严禁猛拉,应仔细分析查明原因,若系孔壁坍落石块或探头石卡住钻头上刃部,则摇动大绳幌动钻头,使石块掉下,必要时可采用小钻头冲击所卡位置一方,后再起吊;若为下卡钻头时,亦可用小钻头冲击使钻头松动;若沉泥埋住钻头时,可放入高压风管,吹開埋住钻头的泥土后再缓缓上提钻头。
二、桩基施工中易产生的质量问题及处理:
1、断桩
断桩一般常见于地面下1—3米不同较硬层交接处。其裂痕呈水平或略倾斜,一般都贯通整个截面,其主要原因有:桩距过小,邻桩施打时土的挤压所产生的水平横向抵力和隆起拔力的影响;软硬土层间传递水平力大小不同,对桩产生剪力;桩身砼终凝不久,强度弱,承受不了外力的影响。避免断桩的措施有:
(1)桩的中心距宜大于3.5倍桩径;
(2)考虑打桩顺序及桩架行走路线时,应注意减少对新桩的影响;
(3)采用跳打法或控制时间法以减少对邻桩的影响。断桩检查,在2—3 米深度内可用木锤敲击桩头侧面,同时用脚踏在桩头上,如桩已断,会感到浮振。亦可用动测法,由波形曲线和频波曲线图形判断桩的质量和完整程度。断桩一经发现,应将断桩段拔出,将孔清理干净后,略增大面积或加上铁箍联接,再重新灌注砼补做桩身。
2、缩颈
缩颈的桩又称瓶颈桩。部分桩径缩小,截面不符合要求。其原因有:在含水量大的粘性土中沉管时,土体受强烈扰动和挤压产生很高的孔隙和压力。桩管拔出后,这种压力便作用到新灌注的砼桩上,使桩身发生不同程度的颈缩现象,拔管过快,砼量少或和易性差,使砼出管时扩散差等。施工中应经常测定砼落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一般可用复打法处理。
3、吊脚桩
即桩底部分砼隔空或砼中混进泥砂而形成松软层。原因为桩靴强度不够,沉管时被破坏变形,水或泥砂进入桩管,或活瓣未及时打开,处理方法:将桩管拔出纠正桩靴或将砂回填成孔后重新浇筑。
4、桩靴进水进泥
常发生在地下水位高或饱和和淤泥或粉砂土层中。原因为桩靴活瓣闭合不严,预制桩靴被打坏或活瓣变形。处理方法:拔出桩管消除泥砂,整修桩靴活瓣,用砂回填后重打。地下水位高时,可待桩管沉至地下水位时,先灌入0.5米厚的水泥砂浆作封底,再灌1米高砼增压,然后再继续沉管。
三、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施工新技术及新工艺也不断发现并完善起来。相当多的科研人员及业内人士非常重视桩基施工技术的发展,收集有关地质资料及学习各种复杂的基础施工经验是必不可少的。总之,采用正确的施工工艺和配制高质量的泥浆是保证成孔的关键,采用正确灌注水下砼方法可有效地防止灌注桩病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