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探析

2014-10-21柯贤蓉

素质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教学语言特点小学语文

柯贤蓉

摘要: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语言,因此不同的科目,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就具有不同的特点。小学语文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语文教师的教学除了具备语文教学语言的共同特征之外,还应与小学生的特点一致。本文从规范性、科学性、亲近性和生动性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语言 特点

在学校各个阶段教育过程中,教学产生怎样的效果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学语言就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对语言要求较高的学科,其教学语言的使用对教师语言素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阶段的语文是从小学生思维方式出发的,教学语言就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语言就必须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一、规范性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较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大多涉及到对语言的认识与运用,比如词义辨析、修改病句、用词造句等。虽然小学的语文教学只是教会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识,具备书写汉字的基本能力,但是语文教师作为语文这门语言类学科知识的传授者,在教学语言的选择上,必须符合语言教学的要求,也就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是规范标准的,避免出现语文知识中常见的语言问题。小学作为学生成长的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辨别事物正确与否的能力上还有所不足,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却是惊人的突出,很多小孩都喜欢模仿大人说话的特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使用规范性的语言,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让学生在规范性语言的影响下,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语言。

就规范性语言的要求上,国家在颁发教师资格证中就明确要求教师的普通话必须达到国家标准,而教师在从业之前都接受了普通话的培训,这也是一个人要想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所应具备的基本业务素质。语文教师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对普通话的要求更高,因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说普通话,还要教学生说普通话。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规范性上应注意细节,特别是在语言非常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比如发音中的平翘舌和前后鼻音问题,如“教师”念成“教思”等;还有流行语的使用,如“你先走”说为“你走先”等,这些都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时都需要避免出现的。

二、科学性

教学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知识,通过知识的获取提升自身素质。而知识是前人通过科学的方法总结而来的,小学语文中所选取的教学内容是教育部门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能力而编排出来的知识体系,本质上与科学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上就要体现出语文的科学性,并通过科学的教学语言将语文中的科学知识合理的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科学,语文科学性主要由语言进行体现,在课本上就是由词语构成。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正确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科学的解释。比如小学语文课本里《落花生》这篇文章,其题目是指花生的一种类型,一些教师就有可能在没有调查了解清楚的情况下,将“落花生”解释为种花生,这就是教师教学时,缺乏科学性的表现。

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一方面是要严谨,另一方面则是要精简干练。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与教师使用多少话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学生本身理解能力就较弱,如果教师再用很多的语言向学生讲述本就很简单的事情,其效果也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干练的教学语言是要“一针见血”,突出重点,详略得当,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清晰的认识。

三、亲近性

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语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教学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学生则通过教师的讲解获得知识,双方在这一过程之中,无形的形成一种互动的关系,而这种互动效果直接取决于教师教学语言的效果上。小学阶段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也非常简单,基本上谁对他好,他就对谁好。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就要有亲近性。亲近性的教学语言首先要平易近人,也就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语言环境,这样学生才更容易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其次教学语言是学生所熟知的,符合小学生这个阶段思维方式的,简而言之就是要浅显易懂。比如,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一些自然植物或者动物是学生没有见到过的,此时教师教学语言不应是对这些事物进行概念性的解释,而是通过语言为学生营造自然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以此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从而主动去学习文章的知识。

四、生动性

教学语言的生动性是体现语文教学特点的主要形式。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大多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传达一种思想和价值观,比如《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就是选自《伊索寓言》中的一个语言故事,通过讲述乌鸦投石喝水的故事,告诉人们遇到困难要积极想办法进行解决。而故事一般是富有戏剧性的,教师就需要通过生动性的教学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故事情节中,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所具有的意境,这样学生也会在教师教学语言的引导下,去思考文章的内涵,琢磨文章中的深层次含义。

戏剧性的教学语言是让学生在学习故事性,抒情性的文章时,教师的教学语言就需要具有感染力,通过生动性的教学语言将课文中的事物栩栩如生的描绘出来,让本来抽象的事物能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具体的形象。比如教师在对《春》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之前就对春天进行一次抒情性的描述:“春姑娘来了,她穿着新买的衣裙在那翩翩起舞,你看,她的衣裙多美啊!花园里有鲜花和嫩绿的小草,树梢上还有唱歌的小鸟,温暖的阳光晒在她身上,让她的衣裙变的更加绚丽多彩。”春天本就是抽象化的概念,而这段描述将春天以人的形式表達出来,并将春天的特点以衣服的样式出现,这样小学生在脑海里就会联想到平时看到的衣服及春天时的自然环境,对春天也就有了一个大体的印象。接下来,教师再讲授《春》这篇课文时学生就更容易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文学性描述。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性、科学性、亲近性和生动性,既是对小学语文的体现,也是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是向学生传播知识的直接主体,学生学习知识的质量也与教师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教学语言的使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接受到更有效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樊芳芳.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J].才智,2013,12: 58.

[2]柳娟.论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原则[J].成功(教育),2011,24:35.

[3]李建丽.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J].学周刊,2012,15:165.

猜你喜欢

教学语言特点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激趣 导思 引探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