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在爱的沃土中成长

2014-10-21何夙旎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重要性

何夙旎

摘要:2013年湖南卫视一档名为《爸爸去哪儿》的亲子户外节目火热了电视荧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大众对家庭教育的重新思考。瑞士著名教育改革家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教育理论对当今社会的教育发展和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中,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尤为精辟独到。本文试图探寻裴斯泰洛齐的家庭教育思想对当代家庭在培养“完整的、和谐的”人的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启示: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同盟军;家庭教育是美好道德品质的习得基础;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最好教育力量;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裴斯泰洛齐;家庭教育思想;重要性

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瑞士卓越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思想家。裴氏在长期的教育理论探索和教育实践过程中把家庭教育当作教育的中心,把父母当作最好的教育者,并且认为全部教育都发端于家庭内部。正因如此,他建立了以家庭教育为中心的教育理论体系。裴斯泰洛齐的家庭教育思想,就如同一颗光芒四射的瑰宝在世界近现代教育史的长河中熠熠闪光。在现代这个高速发达竞争激烈的社会,培养顺应社会发展,不被社会淘汰的新时代人才成为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无疑,家庭教育在人类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据着不可估量的重要地位。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本源。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就意味着家庭教育的开始,在现代社会,家庭教育几乎是从胎教就开始启蒙。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方面,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1]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家庭教育是儿童认识世界的起点。

就裴斯泰洛齐本人的成长背景来看,他出生于瑞士苏黎世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由于父亲早逝,他由母亲和他家一位忠实的女仆抚养长大。母亲的善良虔诚,女仆的慈爱衷心,牧师祖父的慈悲奉献等精神在他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他从小秉性温和,性格独特,而且由于自小生活在一个女性主导的家庭里,他身上的女性气质多于男性气质。也许正是因为他自己成长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他才对家庭教育怀有独特的感情,无论是在他的教育理论还是教育实践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他的家庭教育思想。裴氏认为家庭教育应当成为任何自然教育方案的基础。他说:“在家庭圣洁的感情中,自然本身为人类能力发展的和谐性和方向性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必须在家庭中寻找我们教育科学的出发点。”[2]

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同盟军

在裴斯泰洛齐早期的著作中他曾指出:应该用家庭教育取代学校教育。但是随着他不断地进行教育实践和理论创作的成熟,到他创办斯坦茨孤儿院的时候他就力图把学校教育办成充满爱的家庭教育,使学校家庭化,消除家庭和学校之间的鸿沟。使教师成为慈父、慈母,儿童之间建立兄弟般的情谊,整个集体沉浸在一种大家庭的温馨、融洽的氛围内。在新庄和斯坦茨,裴氏在这种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他对待孤儿慈父般的爱赢得了孩子们的感激,信任,爱和服从。他把一群染上各种恶习的儿童教育成了兄弟般和睦团结的集体。渐渐地,裴斯泰洛齐也看到了家庭教育所具有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此他也认为学校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能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他甚至更深刻地指出民众学校有助于促进家庭幸福,除了净化各阶层家庭生活之外,还要建立民众学校。在这些学校中用净化家庭生活同样的精神培养祈祷思考和劳动的能力。他认为这是对我们时代层出不穷的堕落现象的根本治疗方法。另外他还在《见解与经验》中写道:“显然普通学校的影响是最基本的、最普遍的、最深远的。毫无疑问,普通学校能决定人将来生活的成败。”[3]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先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奠基教育,是调整学校教育、净化社会影响的枢纽。家庭教育是个别教育,知子莫过父、知女莫若母,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因而最能顺应孩子自身发展的天性而进行恰当而周到的引导,使其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但是即使在家庭生活的优越条件下和料理地最好的家务中,教育的成果也是片面的,都缺乏整体发展一切天性的那部分知识,社会状况使父母们缺少必要的时间把自己确定了解和掌握的东西教给自己的孩子。由此可得出:裴斯泰洛齐最终发现家庭教育无法代替学校教育,學校教育也无法替代家庭教育。

其实,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教育目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有人认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只有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完全同步时,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教育效果。

三、家庭教育是美好道德品质习得的基础

在裴氏的观点里,道德教育的任务就在于促进儿童的爱的种子的萌发,唤起儿童的道德情感,使儿童形成道德观念和道德习惯。道德教育始于家庭,裴氏曾指出家庭是培养人品和公民品德的大学校。因此,家庭教育对德育任务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裴斯泰洛齐在家庭中的母子关系中发现了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即儿童对母亲的爱,这种最纯粹质朴的感情。母子本能的感情交融生发出爱、感激、信任和服从,这为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提供了萌芽和可能。这种母子之间的爱,是道德原则之所在,也是道德教育的开端。

现今,我国社会处于转型剧变时期,人们的道德观念不断地受到社会变革产生的碰撞冲击。随着接二连三与道德相关的丑陋新闻事件的曝光,公民原有的传统道德观念体系迅速土崩瓦解。而暂未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儿童,成长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也很容易受到影响,他们可能对道德标准无法正确认知或产生茫然无措感。而家长时时刻刻都在充当着孩子道德上的导师。因此,家庭教育应承担引导孩子作出正确的价值评判,构建健康的道德观念体系的重任。在孩子身心发展的过程中,父母亲只有用自己全部的力量和爱,才能帮助和引导孩子习得美好的道德品质。

四、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最好教育力量

裴斯泰洛齐是世界教育史上真正实践爱的教育的第一人。他坚持认为教育的主要原则是爱!外国教育史研究学者任钟印说:“爱是裴氏教育的起点、动力和目标。”[4]裴斯泰洛齐在1799年主持斯坦茨孤儿院时曾定下了以下原则:实施爱的教育,使孤儿院的教育和生活家庭化。他说到也做到了,他用自己宽厚热情的爱滋润着孤儿院孩子们幼小的心,短短的5个月时间,他把斯坦茨孤儿院打造成了一个大家庭。他这样描述道:“从早到晚,我一个人和他们在一起,是我的双手,供给他们身体的和心灵的一切需要。她们都是直接从我这里得到必要的帮助,安慰和教学。他们的双手被我捏着,我的眼睛凝视着他们的眼睛。”[5]这一次成功的教育实践使他发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爱是最好的教育力量。

裴氏十分重视爱在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教育发展中作用,他认为缺乏爱的教育是无法实现教育目的的。教育的主要来源是爱,无论哪种形式的教育,只要是以爱的思想为前提,并把这种爱的情感贯穿始终,那么这种教育一定能够顺利进行。裴斯泰洛齐在《见解与经验》(1807年)中说:“一切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的东西都以父母的教育为外在源泉,其内在源泉在孩子自身。后者与前者不可分割,并依靠前者。因此,那些替代为没有父母的孩子们的父母的人,必须以父母的精神教育孩子,他们实际上不是父母,但要努力做到像父母。”[6]他认为,要是社会大众和母亲认识到,缺少了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儿童的内在力量也无从发展,父母身上自然存在着高级的教育艺术。父母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教育影响源,父母的爱浸润了孩子一生的成长。父母教育子女的唯一必要条件就是爱,只要父母对孩子充满爱,就能胜任教育子女的任务。

的确,只有父母才能长久地保持同孩子的内心联系,以爱来获得教师的权威永远无法得到的东西。父母的爱是直接的,热烈的,真实的,纯洁的。父母的这种爱的力量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能量。

五、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

裴斯泰洛齐认为家庭生活应被看成上帝为教育人类所提供的唯一的外部环境。无论何时,孩子如果表现出不友爱、没朝气、不活泼,那就是因为他的爱的能力还没有形成,还没有在家庭中得到应有的扶持和引导。家庭是最亲密的生活圈,在上学以前几乎是孩子全部生活的中心。因此,家庭生活是真正的教育中心。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发展自身的力量,形成他生活的各种能力。由此可见,裴斯泰洛齐把家庭生活看成是个体进入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奠基性阶段。他还把家庭生活当做是可用于教育的合乎自然規律的最重要的事物。把母亲的意识、父亲的力量、家庭的全部美德、爱情的全部魅力、在家中和家庭周围生活环境的全部经历、在好人家一切家庭劳动的训练、痛苦、困难和最终把全体家庭成员联系在一起的血缘、这一切都当成是进行真正良好教育的天然基础。

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说法,实则就是说明环境的重要性。裴斯泰洛齐看到了人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对教育的影响。他说:“不久,我便看到了生活环境造就着人。”[7]在小说《林哈德与葛笃德》中,裴氏借校长格吕勒菲表达了这种观点:这种教育不是通过说话,而是通过行动实现的。他认为,不能通过听取或熟读关于爱和爱的幸福的格言,而应通过积极的爱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为此,他每天给她们机会,激励,示范和鼓励。他引导他们过爱的真实生活。而且,他在该小说中数次描写了葛笃德家处处盈满爱的温暖的家庭氛围的场景。正因为有父母为他们营造的这样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林哈德与葛笃德的孩子们身心发展地更加健全,相对村里的其他孩子,他们更优秀、更出色、更受大家的喜爱。

因此,家庭氛围最好是温馨融洽、平等民主、和睦安定,孩子只有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猜能获得幸福感、满足感、依赖感和安全感。这样的家庭才能赋予他满满的成长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余闯闯 王小丁.论裴斯泰洛齐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当代启示[J].传承,2009(4)

[2][瑞士]阿图尔·布律迈尔.主编 裴斯泰洛齐选集(第一卷)[C].尹德新,组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3][瑞士]阿图尔·布律迈尔.主编 裴斯泰洛齐选集(第二卷)[C].尹德新,组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余中根.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5]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M].夏之莲,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汪雪光.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7]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上、下卷)[M].北京编译社.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重要性
医院工会工作的重要性与提升职工满意度
建筑施工进度管理的重要性及管理措施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涂布率在再造烟草综合品质中的重要性分析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地下管线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研究
论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重要性
蜜蜂
跟你一辈子
无敌上上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