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环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4-10-21林爱娇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师生交流

林爱娇

摘 要:主要简述了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三环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并由此引发对该教学模式的思考。以一节公开课为例,分析了“三环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引起了课前备课方式的变化、课堂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角色定位的变化以及教学评价重心的变化。

关键词:“三环自主”;师生交流;备课方式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师生共同交流与合作的学习过程,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上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努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倡导课堂教学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技能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实现上述转变,我校根据本校具体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现状,在课堂教学上进行了一次改革尝试,即实施“三环自主”课堂教学改革,其课堂教学包括三个环节:自主学习、精讲互动、反馈拓展,各环节时间大约15分钟。经过2012年高一下学期和2013年高二上学期的尝试,笔者对三环自主课堂教学改革有了一定的了解。2013年11月学校开展了一次以“三环自主教学模式”为主题的公开教学探究活动,本人上了一节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六《蒙昧中的觉醒》的公开课。从备课到上课,笔者加深了对三环自主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认识,也引发了对三环自主教学模式的思考。下面就结合这节公开课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一、从课前编写课堂指南看备课方式的改变

“三环自主”课堂教学开展的前提是教师编写课堂指南,课前发放到学生手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本进行15分钟左右的自主学习,所以课堂指南是“三环自主”教学模式的根基。围绕学生“如何学”“学什么”,我设计了《蒙昧中的觉醒》的课堂指南,它包括学习目标、学法指导、重难点、预习思考、反馈测评、拓展延伸等板块,其中学习目标、预习思考和反馈测评是最基本的三个板块。学习目标要结合课程标准要求、课本教材内容、学生具体情况来制定,如本课的学习目标设计为:

1.知道智者学派代表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及成因。

2.分析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的哲学思想,并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3.从苏格拉底之死的图片、文字材料,理解雅典民主的局限性,从中感悟先贤科学或理性认识事物、自信和自主的探究、判断、行动的精神,从而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这样的学习目标既具体又有可操作性,能从学生角度出发,又能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预习思考板块,一般包括两大部分:自主整理知识结构和设置预习思考题,题目在精而不在多,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反馈测评的题目一般以选择题或材料题的形式来呈现,既要紧扣课标,又要注意学科能力的培养,通过练习,起到了巩固知识又及时发现问题的作用。

设计《蒙昧中的觉醒》的课堂指南,引起了我对备课方式的思考,一节高效而又精彩的历史课少不了事先的精心准备,也就是我们说的备课。为了准备这节公开课,笔者提前研究该课的课程标准,广泛阅读三种版本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设计出初稿,这是备课的第一步即个人备课;接着征求备课组的意见,这是备课的第二步即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形成正式文本,即备课的第三步。教师在使用过程中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给予适当调整,再次修订,这样编写而成的课堂指南,它真正与课堂教学相联系,为课堂教学服务。这种设计编写课堂指南的过程,是一种全新的备课方式,它与传统备课方式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它使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能促进年青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平台上进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增进教师团队的团结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又将备课这一日常工作上升到教学研究的高度,能提高教研组水平。

二、从课堂实施“三环自主”教学看课堂变革

上课开始,我以一幅世界名画《雅典学院》导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板书课题,提出教学要求:“今天这节课先由同学们依据课堂指南和教材内容,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随后,学生围绕课堂指南的预习思考题,展开自主学习:

(1)什么是智者学派?为什么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代希腊会产生智者运动?

(2)智者运动最主要的代表是谁?有何主张?

(3)“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黑格尔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

(4)体会和理解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的哲学观点。

(5)比较普罗塔戈拉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的内涵。

而我则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一开始,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约10分钟后,学生小组交流反馈自主学习的成果,发现学生踊跃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收集到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

学生1:“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与当时的时代有何关系?(我及时提醒: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考虑)

学生2:“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有重要意义,但有没有局限性呢?(我及时表扬学生:这个问题提得好。)

学生3:如何理解苏格拉底的人文精神?(我提醒学生换个角度思考:苏格拉底关注人的哪些方面,苏格拉底认为的人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至此,学生预习及反馈预习成果的第一环“自主学习”结束,时间约15分钟。接着针对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和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出的三个问题,我引入第二环“精讲互动”,我以合作探究的形式设置以下问题作为课堂精讲互动的内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普罗塔戈拉提出的“人是萬物的尺度”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结合学生1的问题进行设置)

(2)黑格尔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一句伟大的话。”但这句话有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呢?你该如何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结合学生2的问题进行设置)

(3)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的哲学观点体现了其怎样的人文精神?(结合学生3的问题进行设置)

这一环节既有小组合作的生生互动,也有教师的点拨、评价、总结的师生互动,例如问题1,先由小组合作探究,生与生互议,作为高二文科生,基本能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去探究“人是万物的尺度”产生的时代:政治上: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经济上:工商业发达;思想文化上:希腊公民基本素养才是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本人表扬学生并适时精讲:民主政治发达,使得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社会地位提高;工商业发达,进行交换,使人在经济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交换讲求公平,使得平等、互利、理性、契约成为一种可能。通过师生的互动,共同生成这样一种认识:社会的变化使人在社会中处于突出的中心地位,“人是万物的尺度”反映了时代的需求。问题2我通过材料、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普罗塔戈拉的观点,并链接网页了解普罗塔戈拉的悖论《半费诉讼的故事》,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发展个人见解,从积极和局限性来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对于问题3,许多学生自主学习中感觉较难,我提醒学生换个角度思考:苏格拉底关注人的哪些方面,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回答:关注人的道德、知识、教育、冷静、理性等等)在此基础上,学生概况古代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过程,总结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产生的疑难点得到解决,重点得以攻克,生生、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从而完成第二环“精讲互动”的教学。

最后,进入第三环“反馈拓展”的环节,这是进一步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我精选了《全优设计》中“知能达标训练”的4题选择题诊断学生课堂学习实际效果,如第二题:2.一天,上课外活动时,同学刘宇说:“今天的风真大,天气转凉了”。而同学杨平说:“今天的风好凉爽,真是好天气。”与他们的说法观点相似的是(  )

A.“水是万物的本源”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D.“认识你自己”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组内交流,四个小组各派代表发言,如第二题,学生分析说天气的凉与爽,两个同学的感觉不一样,也就是说,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说明这题强调人的价值与作用,这与普罗塔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相一致,所以正确答案是B,学生以掌声赞同该学生的解析;我则通过多媒体投影:“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人生而平等”,让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形成知识结构,并布置作业,对本节课加以拓展延伸:比较东方孔子和西方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提示:从社会环境、思想主张、影响等多角度比较)。

这节课上完后,教研组结合这节课对“三环自主”教学模式进行研讨,老师们畅所欲言,我收集了同仁们的意见,也对自己的这节公开课进行反思,并结合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感受到这种教学法引起了课堂的几个变化:

1.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被动的学习方式,是老师叫学生读就读,叫学生听就听,没有关注到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需求。而关注人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三环自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设置预习思考题,引领学生自主预习课本,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生生互动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的体验;在反馈拓展中通过自己独立完成和交流讨论来巩固知识,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符合新课程理念。从这节公开课来看,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充分調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过程是学生积极思考、探究知识的过程,使课堂气氛活跃,与以往传统课堂的“沉闷氛围”相比形成了鲜明特色。

2.师生角色定位的变化

长期以来,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总是处于从属地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往往会忽视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教师将课堂当做展现自己风采的舞台,老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一堂课教师从头讲到尾,就怕学生听不懂,这样的课堂教学违背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要理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倡导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建立起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注重能力与方法培养的现代教学模式,“三环自主”课堂教师模式下,教师设计预习思考题、收集学生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点拨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如如何理解苏格拉底的人文精神,教师提醒学生换个角度思考)、课堂精讲,此时的老师如同“导演”引领学生进行读书、思考、合作,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收集课本信息,完成预习思考题,生生合作解决疑难问题,在课堂中主动获取知识,课堂教学变成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主宰课堂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让课堂变成学生自我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学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这样,传统的师生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主,教师起引领作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能较好地结合,符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现代教学模式。

三、从课后评课看课堂教学评价重心的变化

《蒙昧中的觉醒》这节公开课结束后,教研组对这节课进行点评,郑老师说:这节课学生积极参与,整节课学生爱学、乐学,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非常好。郑老师的这句话引起了我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思考,在“三环自主”模式下,如何评价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强调教师的基本功和教师的讲课水平,而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关注不够,这样的评价标准“重教”而不“重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应重视过程与发展,树立“全面、多元、发展”的学生评价理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活动、历史思维以及身心发展状况及时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教学评价要体现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实施课堂教学评价须把学生放在核心地位的评价标准,要从“重教”转向“重学”。“三环自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师生的角色定位变了,因此课堂评价标准也要随之变化,要侧重以学生学的方法和学的效果来衡量老师教的效果,要看教师实现三维目标的方式是否得当,是否促进学生在“爱学”的基础上“会学”并且“能用”。经过一年多的课改教学实践,本校老师们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看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实施“三环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说到底就是要回归主体、发展主体,改变课堂上教师机械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不过,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本人还处在一个实践探索中,对课堂教学的操作程序和课堂教学的组织,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运用,都需要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在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引起我的思考:如预习思考题的设置,如何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控制课堂时间,完成教学目标等等。总之,“三环自主”教学模式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全新变革,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很大变化,今后本人要加强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学习,使该项研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更科学、更完善,为打造高效课堂服务。

参考文献:

姜桂林.“先学后教”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历史教学,2007(7).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师生交流
工程制图教学网络互动平台构建研究
新课改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之创新
体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
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浅探
如何正确运用体态语言增强师生交流效果
数学课堂中调动学生积极发言的四个举措
互联网背景下“互动式”教学法的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
试论职高英语教学中对多元化评价的运用
如何促进生生有效交流
师生有效交流 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