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克油画作品痛苦情感的表达对我油画创作的影响

2014-10-21鲍峥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蒙克笔触油画

鲍峥

爱德华·蒙克是二十世纪表现主义的先驱,他的少年阶段却令人感到悲伤,少年时父母和姐姐的死亡在他的内心深处烙下了沉重的印记,导致他早年绘画的作品内容以疾病和死亡题材为主。前期学习印象派画风后来受到高更和劳特雷克和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导致画风的转变,经过16年的绘画历程和他在忧郁、惊恐的精神控制下,以扭曲的线型圖式表达着他眼中的生命,生活,爱情等。对于德国表现主义艺术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成为了“桥派”画家的精神领,袖他的作品在表现主义世界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影响着我对油画创作的学习和体悟。

我们常说我很痛苦,再者或我很愉悦,这种感觉是种心理反应,而痛苦的情感是一种极其平凡的心理反应常态和精神感受,是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故的一种基本生理反应,控制很难,有时可以掩盖却不能杜绝,好似与生俱来的。这种痛苦情感是敏感柔弱的,人们希望把它缩小,但在蒙克的作品中却被放大,夸张,拿来展示和诉说。我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快乐和幸福不必掩饰可以尽情流露,而痛苦这种感受有时难以启齿,别人无法理解更别说有共鸣。但是通过艺术的手段表达出来,通过油画中的内容,形式,造型,色彩,笔触等作为传达媒介表现出来 就会达到直接明镜的视觉共鸣效果,也让人更好感受和体味。

蒙克油画作品中痛苦情感的表达我是通过这几方面来学习思考的,第一是造型,用直接明了的造型手段来表达主题和情境就好比文章有个好的开门见山的开头一样,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给人的视觉带来一种平铺直叙的感觉,这种表达方式更加在意对现实的描绘以及与自己情感的结合,一个简单的场景,明确的人物动作,凝重或是明亮的色彩,都足以使欣赏者去切实的了解,更加直达人心。在1888年,蒙克创作《病重的孩子》,在人物造型设计上以具体的人物场景为主,以柔软的线条来表达体弱多病的姐姐,用佝偻弯曲的造型来抒写母亲对女儿痛苦,伤心欲绝的样子。与我们熟悉的《呐喊》油画作品相比较,《病重的孩子》《母亲之死》《在灵床旁》这些作品更多通过明暗关系对比来塑造人物的体态及面部特征,姐姐的病亡深深刺痛蒙克幼小的心,而他的妹妹接连患了精神分裂症,这些打击都刺痛着少年时的蒙克,以至于决定了他的性格和前期的创作画风。

第二是色彩和笔触,色彩和笔触是相依偎不可分离的,每一笔的形态走向搭配不同颜色自然出现不同效果。色彩不是用来模仿自然他是用来表达我们的情感的。我一直认为颜色是最能抒发人们心中喜怒哀乐的手段,而每个人对色彩的感觉和生理反应都不一样却也有共性,例如蓝色使人感到冷静,红色是人发怒或者感到喜庆,绿色让人有希望的感觉,每种颜色都有各自的特性,用到不同的环境中产生的化学反应也不同,而笔触的出现伴随着色彩,每笔肯定初中的笔触,无论任何颜色就会有种结实厚实的感觉,而纤细平滑的笔触就会有延伸感,流畅感。笔直僵硬的用笔好似列丢的将士,具有秩序感方寸感,弯曲旋转的的笔触自然就会带来神秘感趋势感,有的如小雨一样紧凑密集有方向感,有的如石块敦实厚重等等。蒙克的代表作之一《呐喊》表现的是一个扭曲的面孔正在张口呐喊着,空洞的双眼无神的看着我们,好像要用两个眼睛圆圆的黑色款将我们吸进去,政府画面张扬的色彩与现实中的自然保持的一定程度的一致,画面中水面的蓝色,墨绿的树木,出褐色的大地,红橙色的天空,随着扭曲旋转的笔触使劲的扭动着,旋转着,好像每笔颜料都想跳出画面,这种扭曲和夸张但也并非是去了本来面貌,我们同样可以辨别各种自然事物,一道道一条条笔触用力地摆动,在天空中形成了巨大的漩涡橙红色的天空好似燃烧了起来。海面暗沉的紫色随着笔触向远处延伸.主体人物的脸庞扭曲着手部和身体的扭曲也是带着一种病态,那些红色黑色相间的笔触线条象征着死亡和痛苦的恐惧。整幅画面都充满的绝望的痛苦气息,那些红色,黄色,橙色组成的血一般的天空,带着极具动感的笔触和那些不停运动的蓝色水纹形成着强烈的视觉对比,作者的内心此时该是多么的煎熬和无助,蒙克的内心到底是有多少苦楚无法向世人表达,他的内心在煎熬,在挣扎。

第三是气氛的渲染,油画作品中对于痛苦情感的表达通常也需要场景的配合来表达的,各种人物,场景,主题内容,造型,色彩等这些元素搭建起来才能使得整幅作品浑然天成,无论是蒙克的名作《呐喊》还是《绝望》,都是通过各种元素的结合烘托出了阴暗,痛苦,挣扎的气氛,后者《绝望》这幅作品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主体人物的形态,他是一个低着头默默走在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上的造型,悲惨和凄凉感油然而生。这两幅作品有着相似的构图,相似的笔触,不同的面部表情和色彩,构建出了两种痛苦,前者激烈奔放,后者忧郁凄凉。无不诉说着他们的难过。

通过这些作品的理解,痛苦的情感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表达情感是种能力更是种语言,是交流,沟通的桥梁。

这三个方面在我学习油画影响很深,无论我欣赏和创作任何画作,也都喜欢从此三方面着眼,进而把自我的感受和态度表达出来作为创作的首要目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些恐慌感和对未来的疑惑不安感,在无人诉说的时候我都会提起画笔来抒写自我的心理世界,他带给我的是种自我剖析的理性和感情抒发的感性,展现最真实的自我状态,并通过艺术的手法把一些生活常态表达出去最终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事物的共鸣。

参考文献:

[1]王林 美术形态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徐改,刘晨,中外美术鉴赏[M]清华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蒙克笔触油画
艺术之春
树林里那看不见的稻田
“生盐长醋”树与“神秘化糖”果
名画《呐喊》中的人原来不是在呐喊
拥挤豆豆林
Zhejiang Publishes Chinese Edition of Edvard Munch: Complete Paintings
油画去哪了
梵高:笔触与激情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