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空间方所的认知语义对比分析

2014-10-21刘晓

校园英语·上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对比分析

刘晓

【摘要】认知语言学主张,语言是客观现实、人的生理基础和认知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典型的“on/上”表示“目标物附着在二维的参照物表面,参照物支撑目标物”,表达该方所关系时,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固定的对应关系。而对参照物维度的认知和划分,英汉两种语言有各自的标准,本文拟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附着”这一方所关系上的异同做认知对比分析。

【关键词】空间方所 认知语义 对比分析 上 on

一、引言

空间方位的认知是人类原始思维的出发点,是其它概念或事物认知的基础。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也证明:语言的结构受人类认知特点的制约,语言的意义并非植根于客观的真值条件或严格、精密、符合科学认识的知识,而是某个言语社团共有的日常经验。近年来,国内外对空间方所关系的研究开始由关注一种语言的方所表达转向对不同语言间方所表达的对比分析,揭示了方所关系对于范畴化及语义类型学研究的意义。本文拟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附着”这一方所关系上的异同做认知对比分析,并揭示导致这种异同的认知因素。

二、研究问题

英语的方位关系通常由介词表达,而汉语则是介词加上方位词,也就是说,在很多情况下,英语“介词+名词”相当于汉语“介词+名词+方位词”(沈家煊,1984)。例如:

(1)书在桌子上。/ The book is on the desk.

(2)照片在墙上。/ The picture is on the wall.

以上例子表明,表达不同的方位关系时,英语要用不同的介词,而汉语要借助于不同的方位词。由此看出,“汉语表达方所关系的形式属于‘分析式,而英语属于‘融合式”。(沈家煊,1999)

观察例句(1)、(2)汉语中“在……上”对应英语中的介词“on”。这种对应是否仅是语言上的巧合,还是因为英漢两个民族对这组方位关系具有相似的认知和体验基础,并投射到了语言层面上?这种对应是否由于“在……上”和英语介词“on”具有共同的认知语义基础?由于方位关系的表达与人们对物体的几何性质的认知有直接关系,下面我们从英、汉两种语言对物体维度的划分及表达谈起。

三、参照物的维度

不同的语言对方所关系的划分和表达有不同的标准。英语、希伯来语等把“支撑”“附着”等看作一类方所范畴,把“包含”关系看作另一类范畴,而西班牙语则把它们统统看作一类方所范畴,并用介词“en”来表达。尽管空间关系在不同的语言中范畴化的标准不同,但每种语言对空间关系的范畴化并不是任意的,而是具有一定的规约性。在交际中人们往往会保留或凸显参照物的一些具体的几何特征,而目标物的几何特征被忽略,或者被抽象为几何中的点。下面我们对英汉语中参照物维度的划分及表达做简要的对比分析。

1.英语对参照物维度的划分。在表达方所关系上,英语将参照物的维度分为三类,并用不同的介词来表达。英语把方所关系分为“目的地”和“处所”,两者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在表达参照物的维度上,“on”可以表示一维的“线”(如a ball on a string)和二维的“面”(如a picture on the wall)。参照物是二维的情况又分为两种:“面”和“域”,分别用“on”和“in”表达,区别在于“域”具有周围的边界。在具体语境中,使用“on”或“in”能传递不同的含义,如:

(3)The children were playing football on the field.(field =运动场的表面)

(4)Cows were grazing in the field.(field =有边界的地域)

2.汉语中参照物的维度

汉语对参照物维度的划分和表达具有自身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汉语中表示物体维度的方位词可不出现,只用介词“在”表示方所关系,如:

(5)出生在山东 be born in Shandong

(6)在图书馆工作 work in the library

(7)发表在《科学》杂志 be published in Science

(8)在机场见面 meet at the airport

邹韶华(1984)指出:“名词后边方位词的意义是表示确定的方位。”汉语方位词组中名词的意义可包含:1)专有名词(或非专有名词),如“山东”(或“机场”);2)地点名词(或非地点名词),如“图书馆”(或“杂志”)。其中,“专有名词”和“地点名词”是表示确定方位的,是名词后不加方位词的原因,加上则会造成语义重复。但在同等情况下,英语中表示方所的介词一定要出现。

汉语中的同一个方位词在使用中可表达多种维度关系,典型的例子如方位词“上”对应于英语中不同维度的介词。例如:

(9)两线在一点上相交。(零维:“点”)

Two lines cross at one point.

(10)这座城市坐落在两国的边界上。(一维:“线”)

The city is situated on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11)通知贴在了墙上。(二维:“面”)

The notice was pasted on the wall.

(12)孩子们正在操场上踢足球。(二维:“面”或“域”)

The children are playing football on/in the playground.

“上”在汉语里本是用来表达上下关系的方位词,即表示“位置在较高处”,但在实际使用中,这种纯方位意义淡化了,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表示附着在参照物上,而不分点、线、面,如例(9)至(11)所示。英语中表达“附着”关系的介词“on”一般要求参照物是二维的“面”或一维的“线”。例(12)说明汉语经常把英语表达“域”的参照物也看成“面”,即把“包含”关系看作“附着”关系。

“不同语言选择保留参照物的特征并不完全一样,反映出说不同语言的人对物体的认知有差别。”(周烈婷,2000)汉语说“世界上”,英语相应的表达是“in the world”,“世界”在汉语中被看作二维的“面”而在英语中是三维的“域”。由此看来,参照物的维度通常是人类主观上赋予的。面对相同的参照物,观察者的着眼点和视角不同,赋予参照物的维度也就不同,并将这种差异投射到语言中。(武和平,2007)

四、汉语方位词“上”与英语介词“on”的语义对比

英汉两种语言在介词或方位词选择上的对应是由于人们对这类方所关系有类似的认知和体验方式,并进而投射在对其“概念化”的语言中。这是我们探讨“上”与“on”认知语义基础的理据。(武和平,2007)

1.方位词“上”与介词“on”的基本义。一个词的基本义通常是与该词联系最紧密,使用最频繁的意义。为确定词语的基本义,我们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2002增补本)和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1976),并将这两部词典对上述几个词的首条释义摘录如下:

《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版)对方位词“上”的定义:上(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used after a noun to indicate the surface of sth.);on:墙~ on the wall;桌子~ on the table (1680页)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對介词“on”有如下解释:ON prep.Used as a function word to indicate position over and in contact with that which supports from underneath (1575页)

对比两词释义,可发现,“上”与“on”在表达方所关系“附着”时彼此对应。

2.方位词“上”与介词“on”的语义认知基础。本文探讨的“附着”类的方所关系属于拓扑性质的方所。对这类方所关系的认知及概念化过程,英汉两种语言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对应关系:典型的“on /(在……)上”表示“目标物附着在参照物上,且不被参照物包含”。(周烈婷,2000)我们不妨把“附着”看作表达方所关系的一个范畴,而“on/(在……)上”就是这个范畴中的典型成员,或者说“原型”。

综上所述,英汉语在表达“附着”这一方所关系上的异同不仅跟两种语言对参照物维度的认识有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言所特有的规约性。总之,语言既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结果和体现,又受到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制约。这使得不同语言在表达相似的概念时共性与个性并存。英汉两种语言在方所关系的表达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五、结语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英汉语在表达“附着”这一方所关系上的异同。我们发现,尽管英语使用介词而汉语借助于方位词表达不同的方所关系,但表示相同的方所关系时,两种语言对介词或方位词的选择又有着固定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的深层原因是两种语言在此类方所关系的表达上具有共同的语义认知基础。本文的研究仅限于汉语方位词 “上”和英语介词“on”在表达方所关系上的异同。此外,“上”和“on”除了表达方所关系外,还广泛用来表达非方所意义。这些意义与基本义之间的关系,以及英汉语在这些引申义上的关系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Bowerman,M.Learning how to structure space for language:A cross-linguistic perspective[C],Cambridge,MA:MIT Press,1996:385-436.

[2]Bowerman,M.& E.Pederson.Cross-linguistic perspectives on topological spatial relationships[R].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San Francisco,CA,December,1992.

[3]Levinson,S.C.“Natural concepts” in the spatial topological domain——ad-positional meanings in cross-linguistic perspective:An exercise in semantic typology[J].2003,79(3):485-516.

[4]沈家煊.英汉介词对比[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4,(2):3-10.

[5]武和平,魏行.英汉空间方所表达的认知语义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15-17.

[6]周烈婷.汉语方位词“上(面)”、“里(面)”隐现条件的认知解释 [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658-668.

猜你喜欢

对比分析
国内外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需求与缺失现象对比分析
理想液体元流能量方程推导的对比分析式教学模式探索
留学生形容词谓语句的习得研究
戴·赫·劳伦斯《菊馨》三个版本对比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成绩分析及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与研究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中外优秀网球运动员比赛技术的对比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