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子“无己无功无名”思想的当代之鉴

2014-10-21高长峰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当代庄子

高长峰

摘 要:“无己无功无名”思想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庄子认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在其内篇、外篇、杂篇都有关于这一思想的论述,当今社会这一思想仍在焕发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庄子 无己 无功 无名 当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000-00

1 对庄子“无己无功无名”思想的解析

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意思是说,修养至高的人能够超越自我,达到出神入化境界的人能够超越功利,道德高尚的人能够超越名利。

庄子所讲的至人、神人、圣人,是指品格修养极高的人,这样的人不会为外物所扰。在《庄子》中有一个叫宋荣子的人,他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举世誉而不加劝,举世非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意思是说,世上的人都赞美他不能使他劝勉,世上的人都非议他不能使他丧气,能够分清自我与外物的区别,分清光荣与耻辱的界限,从不去追求世俗上的声誉。

“无己、无功、无名”的实质是以人生的本来意义为出发点来看待私心与功利,它所集中强调的是“贵真全性”,亦即注重本真,除去矫饰。它的内涵可以从五个为方面去解释:一是生命宝贵,失而不可复得;二是降临人世当怀赤子之心;三是率性做人,不容虚伪;四是注重养生之道,顺应自然;五是注重道德修养,达到至德至善。这五个方面可以连贯表述为:人生始于生命,在人世间要常怀赤子之心,率性做人,注重养生,升华道德,体现贵真全性,最后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人生无己便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人生无功却取得了万世之功,人生无名却使自己成就千载之名。这就是“内圣外王”最现实的内涵了。

庄子的“无己无功无名”与老子思想也是一脉相承,老子说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无己无功无名”以至于“内圣外王”,于我们现实生活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就看能不能超越名利与成败——超越官欲则心安,超越情欲则身安,超越物欲则神安。人一旦超越了名利、得失、成败的困扰,就会心安理得,这样看似无所作为,实则逐渐使人达到内圣外王的境地。这无论是在为人、为事、还是在为官之中,都会让人有一种心底无私、天高地阔之感。

2 《庄子》中有关“无己无功无名”思想的阐述

《庄子》中许多关于“无己无功无名”的故事,庄子通过这些故事,对这一主张不断深化。

在《逍遥游》篇有这样一个故事:尧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说道:“日月已经出来了,但火把还不熄灭,它的光和日月比,不是太黯淡了吗!甘霖已经降下,但却还要灌溉田园,这不是白费力气吗!如果您做了天子,天下就会大治,但我还占据这个位置。我认为自己能力不足,请让我把天下让给您。”许由说:“您治理天下,天下已经很好了,却让我来替代您,我是要为名声吗?名声不过是身外之物。鹪鹩(一种鸟)在深林中筑巢,只需要一根树枝;土拨鼠在河里饮水,喝饱就满足了。您请回吧,我要天下做什么呢?”

这个故事中的许由是当时贤士,尧欲传位给他,许由认为这是对他的一种羞辱,还到颍水河里把耳朵洗了,这样的人视爵禄如粪土,以從政为污途。庄子在《让王》篇还列举了大量的寓言故事,像原宪甘贫、曾子忘心、颜回不仕等,这些贤士有着高尚的道德修养,能够看透名利的本质,或安贫乐道,或乐而忘忧,不被世俗名利所困扰。但普通人达不到这种境界,当名利摆在眼前,很多人明白道理,但却经不住诱惑,恐怕这也是从古至今难以淡泊名利的主要原因。

由此,庄子对于功名利禄也没有一概而论,他讲无己、无功、无名,但并非将名利视作洪水猛兽,拒之于千里之外。对于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名利,受之无妨,但如果是无缘无故或是用非正常手段得来的,就是不祥、就是灾难,受之恐遗祸患。在《让王》篇,庄子为我们讲了一个叫屠羊说拒爵禄的故事,寓意深刻。

楚昭王因伍子胥征伐而失国,有一个以宰羊为业的人叫屠羊说,在楚昭王出逃期间一直跟随在楚昭王左右。楚昭王回到楚国后,要赏赐那些跟随自己的人,屠羊说也在赏赐之列。屠羊说说:“大王您失去了国家,我也失去了宰羊的职业,大王返回了楚国,我也恢复了自己的职业,我的爵禄已经恢复了,为什么还要赏赐我呢?”楚昭王说:“必须要赏他。”屠羊说说:“大王失去了楚国,不是我的罪过,所以不该受罚;大王返回楚国,也不是我的功劳,所以不敢领受封赏。”楚昭王说:“让他来晋见我。”屠羊说说:“按照楚国的法令,一个人只有立了重大功劳才能得到君王的召见,现在我的智慧不足以保存楚国,而勇力又不足以杀死敌寇。吴军攻入郢都的时候,我因为畏惧而躲避敌寇,并非是诚心保护大王而追随大王。现在大王要违反法律接见我,这是我以前从未听说过的。”楚昭王对司马子藄说:“屠羊说虽然地位卑下但所说的道理却很高深,请你为我加封他出任卿的职位。”屠羊说说:“卿之职位,我知道他比屠羊的职业要高出很多;万钟的俸禄,我知道它比屠羊所得要贵重许多。但我怎能因为贪图爵禄而使大王背负随意滥施的恶名呢?我不敢领受封赏,希望重操宰羊的职业。”到最后都没有接受。

庄子通过屠羊说的言行,告诉我们无名之利是不能接受的,如果接受了,不但不是幸事,反而是祸事。战国末期,秦国攻打韩国,使韩国的上党郡成为一个孤郡,上党郡守冯亭决定投降赵国。赵王先与平阳君赵豹商议,平阳君说:“不能接受冯亭投降。圣人甚患无名之利,秦国为攻上党而耗费钱粮、损兵折将,赵国无故却坐收渔人之利。如果接受冯亭投降,秦一定会攻击我们。”赵王又与平原君赵胜商议,平原君说:“无故得一郡,为何不要?”赵于是接受了上党。秦果然大怒,用白起为将,攻打赵国,战于长平,坑杀赵军四十五万,赵国从此迅速走向灭亡。

这说明一个道理:“圣人甚患无名之利。”一个人的地位、德行与拥有的财富要相匹配,一个人德行浅薄却居于尊位、智慧很小想谋划大事、力量很小想承担重任,很少不及于灾祸的。这个在《中庸》中表述为“素位而行”——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可以说,屠羊说做到了这一点,经受住了无名之利的诱惑。

能闲世人之所忙,方能忙世人之所闲。通过这些寓言故事,庄子反复强调,要淡泊名利、要修养身心,一个人将精力过多用于追名逐利上,就会躁动不安,就无暇修身养性,当然就不会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

3 庄子“无己无功无名”思想的当代意义

历史发展到今天,“竞争”成为当今社会的关键词。社会充满了太多的诱惑,这些诱惑比之于庄子生活的时代要丰富、复杂得多。在争名逐利、物欲横流的大背景下,很多人荣辱观颠倒,道德心失衡:有些人一朝发迹,便易舍建楼、易妻换友、易马换裘,严重破坏了社会风气,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所在,而庄子“无己无功无名”的思想,能为名利场降降温,让人不恣意妄为,做事不逾矩,让人不骄不躁,本色做人,与那些绞尽脑汁争名逐利者形成鲜明的对照。懂得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践行庄子“无己无功无名”的思想,会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从政者懂得“无己无功无名”的思想,会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从私利角度看,权利具有至高无上的荣耀,不仅彰显个人地位,还能获得名利。但是,道家思想告诉我们,权力固然有它的可畏之处,但是当它高居宝座之上的时候,已经埋下了覆亡的种子。当权力是一种责任的时候,它是安全的;当把它变成一种乐趣时,离危险就不远了。道家之所以远离权力、远离政治,正是看到了权力、政治的不可预期性,它不会迁就一厢情愿。南朝宋末代皇帝刘准,被俘时候希望能留住一条性命,但不被允许,他哀叹道:“愿生生世事勿再生帝王家”。政治从古至今都是高风险行业。如果从政者懂得了“无己无功无名”的思想,就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权力,把权力视作束缚自己的桎梏,而不是谋取私利的工具。这样在仕途上他们会更加倾向于顺其自然,克服急功近利、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官场陋习,大大改善政治生态。同时,一个豁达的心态会使官员不会被权力所害,让权力安全运行,对腐败的预防也大有裨益。

經商者懂得“无己无功无名”的思想,就不会唯利是图。经商的目的就是获取利润,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当今中国,假冒伪劣产品俯拾皆是,“豆腐渣”工程层出不穷,食品药品安全危害社会,坑蒙拐骗没有底线。凡此种种,都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规则漏洞太多、人们逐利意识过强、道德观念滞后造成的。正常的逻辑是,作为商人,除了赚钱之外,还应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解放前,一些奸商贩卖鸦片,他们赚得盆满钵满,但却让中华民族戴上了“东亚病夫” 的帽子,在屈辱中渡过了一百多年。经商者懂得了“无己无功无名”的思想,就不会想发不义之财,而是去堂堂正正做生意;就不仅仅是想“富润屋,德润身”的事情,还会更多的去想富也要润身的事情。这不仅是商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普通百姓懂得“无己无功无名”的思想,就会更加安分守己,构建平安社会。现在的社会心浮气躁,很多人为一点小事就兵戎相见,恶性犯罪案件不断出现,仇官仇富现象较为普遍。这与社会公平正义的缺失有关,但更与人们的浮躁情绪有关。普通百姓如果懂得了“无己无功无名”的思想,就会使自己心神宁静,不会过分被外界事物所扰,不再好高骛远,找准自己的方位,做符合自己身份、适于自己发展的事情。这样,无论身处什么境况,都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能够怡然自得,不与别人攀比,一个稳定、和谐社会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研究室.老子·庄子精译[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2] 臧知非.论语[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当代庄子
《庄子说》(二十三)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庄子说》(二十二)
中国中产阶级音乐的人文观察
论当代女摄影师作品中的个人视角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八)
《庄子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