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化教学改革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2014-10-21杨茜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项目化教学教学改革

杨茜

[摘 要] 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探讨项目化教学改革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其中对教改过程中的项目选定、实施方法、项目考核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Java程序设计;项目化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000-00

一、引言

近两年来,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掀起了教学改革的浪潮,各个高职院校从不同的视角,切入适合自己的改革主题,纷纷加紧改革步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选择与设计、项目教学组织、实施方案设计与具体过程、师生角色定位与师资培养、效果分析与评价、问题与思考等。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的教材编写缺少统一的组织和编写标准,实施项目化教学的课程多数使用传统教材。教材编写与课程开发已成为项目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方向。

目前,项目化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职业教育领域,是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选择与设计、项目教学组织、实施方案设计与具体过程、师生角色定位与师资培养、效果分析与评价、问题与思考等。

Java语言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编程语言之一。由于具有面向对象、与平台无关、安全、稳定和多线程等优良特征,特别使用于网络应用程序的设计。但是其中知识点多,涉及面广,实践性很强,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

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目前企业对学生职业技能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的培养模式亟待更大的提高。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引入了项目化教学法。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对《Java程序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实践和实施效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二、项目化教学法理论依据

项目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是情境、协助、会话和意义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待解决的问题;教学关注的重点在于使学习者达到一定的程度;教师的职责在于使学习者置身于探索知识之中,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情境”——在真实世界中需应用知识解决的问题,然后使学生在此情境之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同学的讨论来解决问题,这称为协助和会话,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即实现意义建构[1]。

三、项目化教学法的实践

(一)培养模式

与企业深度融合,实施“任务导向、能力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以编程为核心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任务导向、能力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围绕着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过程,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加工成适宜教学的工作任务,依据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序化课程,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结构设计教学方案,按照完成一个任务的工作过程组织实施教学,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項目的选定

为了训练学生从事软件开发的职业能力,本课程设计了3个项目,项目包含不同类型的应用课题,基本覆盖了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应该实现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目标,达到针对程序员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目的。

项目难易程度的设置呈现梯度式的分布。初期的项目以训练学生基本编程能力为主,主要对JAVA语言基本数据结构及语法的学习。中期项目培养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能力,重点在界面的设计及布局管理。高级项目是一个较大的数据库应用项目,是对课程的综合应用,融合了界面设计与数据库访问技术的知识。素材来源于企业实际操作项目,具有典型性和实际应用的特点。具体的项目设置如下表所示。

项目 任 务 学时

第一次课 课程介绍、场景设计 2

1.引导项目:高中会考成绩分级 1.1资讯——需求分析 1.1.1 需求分析、相关知识准备 8

1.1.2 分析、讨论 2

1.2决策——系统设计

计划——制定开发进度 1.2.1 流程图的绘制 4

1.2.2 功能的划分 2

1.3实施——系统实现之界面设计 1.3.1 界面设计 4

1.3.2 功能实现 6

1.3.3 各功能块的整合与调试 4

1.4总结 程序设计成果展示、总结 2

2基础项目:连连看游戏开发 2.1资讯——需求分析 2.1.1 需求分析、相关知识准备 8

2.1.2 分析、讨论 2

2.2决策——系统设计

计划——制定开发进度 2.2.1 流程图的绘制 4

2.2.2 功能的划分 2

2.3实施——系统实现之界面设计 2.3.1 界面设计 4

2.3.2 功能实现 10

2.3.3 各功能块的整合 2

2.4总结 程序设计成果展示、总结 2

3.主导项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3.1资讯——需求分析 3.1.1 需求分析、相关知识准备 6

3.1.2 分析、讨论 2

3.2决策——系统设计

计划——制定开发进度 3.2.1 流程图的绘制 2

3.2.2 功能的划分 2

3.3实施——系统实现之界面设计 3.3.1 界面设计 4

3.3.2 功能实现 10

3.3.3 各功能块的整合 6

3.4总结 程序设计成果展示、总结 2

4总课时 102

(三)项目的实施情况

1.项目任务的提出

课程内容分割成三大模块,每个模块在初始阶段都设置了展示教学项目的环节。对项目建立了“调研->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代码实现->测试->总结”的学习模式。每个步骤对学生都提出了详细要求,让学生对系统整体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项目任务的分配

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由3-5人组成,分别担任项目组长、系统分析员、程序员、测试员、文档编写员等角色。组长负责队内协调及组内任务的检查工作。一个项目完成后,角色互换,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五种角色的工作 [2]。

3.項目任务的实施

采用“感知与理解—> 模拟—> 实战演习—> 总结提高”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并实现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要求也略有不同,对项目完成的标准进行了更深入的细化,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针对性的提高。

由学生分组讨论,发现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完成初步的讨论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施过程中,认真做好开发日志,做好问题的收集和总结工作。之后由教师给出分析、完善的办法。每个项目完成后,组员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完成项目评审的验收工作。这样不仅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项目考核

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属于有成果(作品)的设计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鉴于平时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且有三个课堂能力训练项目和一个创新项目贯穿始终,考核主要采用以分组的形式的过程性评价方式,由教师打分、组员互评、作品质量及项目汇报几个部分组成,其中项目汇报类似于答辩,是教师与学生就项目进行的回答式交谈,内容可以涉及设计思路、开发过程中的难点、实现方法与技术各个方面。过程性考核包含在课程讨论、交流、汇报及作品中,期终考核为上机考核。

四、项目化教学法实施效果

项目化教学实施后,《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的能力有了系统的提高:

(一)社会能力

通过标准开发过程和规范化的程序设计训练,培养了学生细致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通过分组协作,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通过项目实施中的展示,培养了学生表达和展示自我的能力。

(二)方法能力

通过项目中调研活动,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项目中问题的分析,培养了学生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及应用能力;通过项目中问题的解决,培养了学生查询资料和自学能力;通过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拓展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对项目的介绍和实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具有文档编写、英文文档阅读的能力。

(三)专业能力

通过帮助文档的使用,培养了学生阅读一般性英文技术资料和简单口语交流能力;通过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培养了学生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复杂查询的能力;通过项目软件测试过程,培养了学生软件测试中的黑盒和白盒测试的能力;通过项目完整流程的开发,培养了学生软件开发、运行环境的安装、配置、调试的能力。

五、结 论

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不仅体现在技能的培养,同时也体现了个人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项目化教学法实施后,教学效果有了显著地提升,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求知”转换,极大的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就业提供了一线的实践经验。但必须与学生建立共同合作的关系,这就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与学生一起完成项目教学任务,才能将项目化教学的效果更好的巩固,达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 .职教论坛,2007

[2] 刘艳飞,谭论正.项目教学法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与体会[J] .软件导刊,2009

猜你喜欢

Java程序设计项目化教学教学改革
《Java程序设计》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实践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实训项目的Java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基于工程思维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刍议项目化教学法在本科动漫实训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众筹模式引入工业产品设计项目化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