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
2014-10-21樊霄英
樊霄英
【摘要】文化素质教育在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在实现文化素质教育目标方面采用了专业教育渗透、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合理的课程体系及第二课堂等多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素质教育的一些成效,并对深化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方面做了一些重要举措。
【关键词】高校;文化素质教育;途径
1995年,国家教育部提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并在全国部分高等学校进行试点。提出通过加强对大学生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此项工作开展已将近二十年,这二十年,全国许多高校都做出了骄人的成绩,在实践经验、运行模式、实施方案等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作为高校的一名教育者,根据中央精神,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并对本校学生认真调研,对教师情况认真分析,结合工作要求,不断地探索和尝试,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了更好地交流和完善,将这些经验总结如下:
一.全校师生充分认识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在专业教师和管理教师会议上开展“转变教育思想”大讨论,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转变教育思想的核心,形成统一认识,不但要培养专业过硬、富于科学精神的人才,也要培养品德高尚、文化艺术修养深厚、富于人文精神的人才。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要通过文学、艺术、哲学等课程,而且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专业教学和校园环境这两个最主要的阵地,所以,全体教师都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和文化艺术修养,在教育、教学、服务过程中自觉渗透人文精神,以达到全体参与、互动协调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其次,在全体学生中进行教育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文化素质在人生发展的潜在能量。对学术的灵感、专业的执著所需要的热情,甚至冲动,都需要文化素质教育去开启和激发,没有文化修养的人是精神空洞的人,是灵感缺失的人,只有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全面发展,才能成就人生,成为国家的堪用之才。
二.文化素质教育实施采用多种途径相结合
为实现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采用专业教育渗透人文精神、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文化素质课程及第二课堂四个主要“阵地”,使专业人才培养与人文知识、艺术修养提高相结合。
(一)专业教育渗透人文精神
专业教育教学在大学生培养中占有最主要的地位,所以,在专业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所产生的力量也是巨大的,这就需要培养每一位教师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认同,只有认同,才能从大的方面自觉提升师德师风、文化修养,小的方面如教学方法、教育艺术、仪容仪表的示范和表率。专业教师如果把人文素质教育只看成公共艺术教育的职责,那么,他的教育也是不全面的,培养的人才也是有先天不足的。所以,专业教育中一定要渗透人文精神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文艺活动不仅仅是一个活动,它不是偶然的、孤立的,文艺活动必须纳入到素质教育这个大前提下,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使学生通过文艺活动得到艺术的熏陶、审美的体验、人文知识的提升和价值观的树立。所以,在文艺活动的开展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全体普及与个别拔高相结合
每个人不可能都具有艺术天分,舞台表演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的,但是文艺演出是最能激发学生热情、提高艺术修养的途径,那么,这就需要使具有艺术天分的学生的“星星之火”首先点亮,然后再形成“燎原之势”。文化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进来,为了体现这一教育宗旨,我校成立的艺术团,包括合唱团、器乐团、舞蹈团、声乐团、语言表演团等,使个别有艺术才华的同学有舞台,使一部分热爱的同学通过学习和训练也能在舞台上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还有读书月、美文诵读、班级合唱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让每一个同学参与进来,达到文化素质教育的全体化。
2.雅俗共赏
大学校园的文化应该是高雅的,引领时代进步的,正如美国高等教育学者弗莱克斯那说过: “大学不是风向标,对社会每一流行风尚都做出反应,大学必须经常给予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不是社会所想要的(wants),而是社会所需要的(needs)。”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也指出: “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该随波逐流。”而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和信息碎片时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再加上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不足,没有一定的鉴别和品味,往往容易随波逐流,这就需要我们在文化艺术活动中发挥引领作用,为文化艺术活动定下一个高雅的基调。过于高雅、一味地高雅或者脱离时代的高雅也会影响学生参与的热情,影响文艺活动的受众,消减文艺活动的意义。所以,在以高雅艺术为引领的同时,也要有切合时代特征、符合学生口味、反映学生生活的文艺活动节目。比如,一台文艺晚会的节目,一部分是老师指定并参与辅导排练的,它往往决定晚会的主题、品格和主流,另一部分是学生自己选择的,但老师也会引导和提升,这样一来,学生的审美情趣无疑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3.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
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每次文艺活动中,都专门有原创作品的展示,并对原创作品进行辅导、拔高,给学生更高的平台,提供更多的机会。另外,每次活动都设有“创新奖”和“创新学分”,完善创新组织运行体系,保障创新精神的良性运行。
4.引进来、做起来、走出去
搞活文艺活动需要有开放的姿态,练好内功的决心和服务社会的胸怀。校内的资源要充分利用,扎实做好,同时也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初步的尝试,与省內一些文化艺术单位结合,使其成为我们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同时,文艺活动走出去,参加社会实践,不是为了挣得“面子”,而是服务社会并得到社会的认同,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责任和品质。
(三)合理的文化素质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它包括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在内的学科。“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就使用了通识课,日本也迅速仿效,随之我国高校也有不少采用这种形式,通识课采用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课来满足学生的需求,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清华大学,2003年,就已经建设十大课组,每学期可为学生提供150多种课程可选择;北京大学2000年开始就规定素质教育‘通选课,必须修够16学分才能毕业。”郑州大学作为河南第一批受国家教育部授牌的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也有可借鉴的经验,但对于课程的设置,最重要的是要符合学校自身条件和学生具体情况,通过分析,我校在文化素质教育中遵循综合性、基础性的原则以达到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和本校师资,开设《音乐鉴赏》《实用美术》《音乐剧鉴赏》《书法鉴赏》《艺术导论》等课程为限定性选修课程;开设《合唱艺术》《摄影》《DV制作》等为任意性选修课程,学生在毕业前必须修够两门课程才能毕业。
(四)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素质课程的有益补充,因为本校师资的专业结构有限,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比例有限,势必导致有些课程无法进行,这就需要用第二课堂做补充。每周三或四晚上,我们都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座,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哲学、科技、礼仪、创业等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
文化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学校整体文化环境的滋养,需要具体的实践活动来支撑,需要系统合理的课程体系来实现,也需要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来完善,四者应协调发展,不可偏废。
三.深化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为使我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持续良好发展,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科研能力的培养,学校支持教师的学术交流、进修学习和继续教育,并加大素质教育方面的投资,使硬件设备也提升上去,建立健全人事管理、考核、奖励、评价机制。
(一)科研
文化素質教育除了需要具备实践工作能力和扎实的专业水平以外,还要具有相应的科研能力,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有积累,才能上台阶。作为文化素质教育教师,要自觉地思考和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每年都要确定素质教育课题研究方案、发表论文;要积极了解和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并及时汲取国内外学术前沿的精华,自觉承担国家或省级艺术教育研究项目,不断推进自己的工作效果。
(二)文化素质教育的师资、资源建设
我校在师资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为素质教育教师提供交流平台,支持教师的学术交流、进修学习和继续教育。另外,在软、硬件设备如图书、影像资料、艺术教育场地、器材、设备以及场馆、排练厅等方面加大投资,保障素质教育的实施。
(三)文化素质教育的制度建设
学校职能部门,如财务处、人事处、科研处、教务处及学生处、校团委等各部门通力合作,保障文化素质教育良性运转和扎实开展,并对其进行工作考核,落实素质教育的成效。
文化素质教育要面向时代发展的要求,立足本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和优势,使人文精神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师资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加强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的研究,使文化素质教育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