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计算机教育改革

2014-10-21蒋建峰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9期
关键词:行业计算机

摘 要: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急需大量计算机人才,在此背景下,我国中职教育要不断进行改革,不断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为社会输送大量计算机人才,推动自身的长远健康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设施;行业

一、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现状

1.生源整体质量偏低

目前,人们普遍对职业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才会选择接受中职教育,所以中职教育机构在生源质量上明显低于普通高校。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只有经过高考考取名牌大学,甚至是考上研究生、博士,才算是为家族争光。所以,绝大多数家长为了孩子成才,花费大量金钱将孩子送到教学质量相对好的私立学校,进职业院校学习并不在家长的考虑范围之内。学生也希望通过高考,一朝金榜题名,从此享受高品质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因而不愿意进职校、当工人。同时,用人单位在选用人才时,学历仍是最重要的敲门砖,这进一步阻碍了职业院校的发展。总的来说,中职院校与普通学校相比,在生源质量上稍逊一筹,

但是绝大多数学生仍希望掌握一门熟练的技能,从而适应社会

需要。

2.教育设施相对较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计算机逐渐普及并推广。计算机技术和知识的更新换代较快,计算机教育困难重重。计算机作为一种新兴的应用工具,它发展的基础是新软件和硬件的使用,由此可见,中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教育时除了强化基础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大部分中职院校缺乏齐备的硬件设施,计算机配置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计算机数量严重不足,学生缺乏上机操作的机会,因而无法有效地检验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

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学校难以及时更新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新

款软件的操作方法难以及时教给学生,严重滞后于市场需求。

3.缺乏实践操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辅助工具。中职院校在进行课程改革以后,大幅度缩短了上课课时,但是教学内容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减少,所

以学生在计算机实践教育课程中只能观摩教师的课堂操作。受课时的限制,学生不能及时消化和领会计算机知识的操作原理,学生往往刚熟悉操作步骤,下课时间就到了。

4.教育形式较为单一

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人们每天所获取的信息量大幅增加。计算机教育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目前,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较为落后,演示、操作、讲解是计算机教育的基本模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假如在课堂上思想不集中,错过了教师演示操作的关键时期,那么之后的自我操作便不得要领,更谈不上掌握操作技巧。集体授课仍是目前计算机教育的主要形式,教师与学生缺乏一对一的专业辅导,所以学生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在繁重的理论学习中将会力不从心,进而消磨掉计算机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5.计算机考试不科学

在计算机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考试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它综合反映了计算机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计算机考试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依据,它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有力证据,是检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中职院校在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考核时,缺乏实用、严密的考试形式。随堂测试是计算机考试的主要形式,学生难以在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而且单一的机试或者笔试不能全方位地反映学生的计算机综合水平。

二、改革中职计算机教育的有效途径

1.实现教育与行业的接轨

中职院校不同于其他教育机构,时代发展需求是其确定教育内容的根本出发点,计算机课程要紧跟时代和行业发展趋势。中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所以中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教育时要时刻以岗位需求为前提。教师要总揽全局,时刻掌握最新的社会资讯,合理规划和划分教材内容,重点讲解计算机热点知识,掌握计算机发展前景,不断提高学生适应计算机岗位的能力。中职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出技术型和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更好地就业。所以,在设置中职课程时,要将就业作为先导条件,紧密联系实际,切实加强生产生活和教学内容的联系,为社会发展提供专业化人才。同时,中职计算机教育要以就业方向为依据,细分专业,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为社会输送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而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要始终坚持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近年来,高校进一步扩大了招生规模,中職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而数学知识和英语知识是计算机学习不可或缺的知识构成,所以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编程班,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

2.加强实践训练

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计算机十分注重实践操作和演练。在改革计算机教育的实践中,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在强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重视校外实践和课堂实训,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为学生学习计算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全面掌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此外,学校还要适当增加计算机课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计算机操作时间,从而夯实计算机基础。

3.不断创新教育模式

中职院校的学生理论基础一般较差,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和措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上机操作。教师要实事求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加强引导,帮助其梳理知识脉络,强化知识记忆的过程,同时大力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和信心,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予以点拨,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从中职教育的具体特点着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同时,要适当增加教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上机操作,巩固所学知识,不断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提早熟悉工程流程和内容,满足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

4.颁发计算机资格证

目前,用人单位极为重视学历证书,所以中职院校通常以理论考核来衡量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这就使计算机教育偏离了实践操作的轨道,学生只能掌握最基本的软件使用方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从而与职业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用人单位逐渐改变了传统的人才引进方法,

中专毕业证书不再是他们考虑的唯一因素,他们要求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取权威部门颁发的各项资格证书。所以,中职院校要实现综合技能训练和基础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推动计算机教育模式改革的顺利进行。

5.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要保证中职计算机教育的顺利开展,就要加强师资力量和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在中职计算机教育过程中,硬件设施也就是计算机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学校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更新计算机设备。同时,师资力量也是影响中职计算机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计算机基础考试不仅是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检验,更是对教师授课能力的考验。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中职院校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定期对计算机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

教材更新慢、教育模式单一、基础设施差等是阻碍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顺利开展的主要因素,中职计算机教育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1世纪,计算机技术是人们必备的生存技能之一,计算机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进行计算机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张晓莉.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关于中职计算机教育改革的分析[J].新课程:中旬,2013.

[2]欧阳鹏.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J].才智,2014(13)。

作者简介:蒋建峰,男,1979.10,本科,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农业综合技术学校,研究方向:教材版本。

猜你喜欢

行业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穿裙子的“计算机”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大数据行业实现“法律+”的具体路径
专车行业改革必要性探究
立足行业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研究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