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感悟
2014-10-21廖玲
摘 要:新课程英语教學是对过去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其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和价值观,让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根据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经验就高中英语实行新课程状况进行简要的探讨,为提高教学水平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新教材;教学感悟;教学观念
一、新教材的特点 1.知识性:新课程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教材内容的革新。英语新课程的教材内容比较丰富,每一个单元都有特定的主体,每一个模块的设置都是针对学生语言技能进行的训练。这样的教材不仅在语言知识模块设计得比较贴近学生的学习特点,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巩固语言知识结构,而且围绕着这些主题和模块设置的各种人文地理知识也十分广泛,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增强学习的兴趣。 2.生活性:任何语言教学都离不开生活,因为语言是服务于生活的。新课程的改革也必须遵循这样的特点,在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教学过程中增加贴近生活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灵活运用,增强语言的实际应用效果。 3.时代性: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在不断更新的,那些处于更新停滞状态的语言都难以得到广泛的推广,甚至会因此退出历史舞台。语言在更新,语言所表达出来的知识也在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新课程英语教材中涉及的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将各种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思想观念渗入其中,让学生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接受新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 4.趣味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教材所能激发的兴趣是对学生学习的最好刺激。古板僵化的教材设计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枯燥,反而一些比较贴合教材内容的图画和模块设计倒是能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随着趣味性的设计引导用心钻研课程内容,克服学习中的障碍,饶有兴致地学习下去。 5.创新性:创新是教育的灵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教育的发展,教材的创新应顺应发展趋势,它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可缺少的步骤。教材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取材的新颖性,设计的科学合理性、话题的多样性以及开放性几个方面。教材的创新性是帮助学生开发其智力、拓宽其思维、增强其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 二、全新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教学观念使得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新课程的开发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其目的不只在于怎样增强课程计划的执行性,更在于优化教学结构与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在承担课程的设计开发之外,还要对课程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客观的判断。这种设计和评价方式有利于教师不断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英语教学的过程主要是学生探索型学习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观念更好地贯彻于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探究型学习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强调给予学生较多的活动性体验,让学生的理性知识体系和非理性的活动实践体验相互结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也在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其目的就是以教材为互动的主体有计划、有秩序地将学生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有效统一起来。 三、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自己的教学任务进行反思,提高自己处理业务的效率,以终身学习为理念循序渐进地加强自身的知识能力修养。反思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也是提高自身创造力的过程,只有教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仅包括英语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勇于创新,其课堂教学才能展现出敏锐的专业判断力。英语教师的反思型教学也正是增强自身专业化的一个必经之路。英语授课的内容不仅仅是语言知识,更包含丰富的文化知识,所以教师在授课之前要按照教学进度和目标合理地安排精当的课件,让学生在英语知识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新旧结合 新课程改革不是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经过实践检验的很多实用的传统教学方法也需要继续发扬光大,比如,课程的预习和复习环节,词汇的记忆,语篇的翻译,听写和复述等训练都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好方法,要继承下来。新教材语法很多,在教学中,教师要对集中出现的语法知识让学生去观察、分析并找出规律,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和掌握。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推动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蒋利丰.高中英语新课程探讨[J].双语学习,2007(7). 作者简介:廖玲,1977,女,汉族,本科,江西省南昌县莲塘一中,高中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