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老子》音乐美学思想

2014-10-21田思颖

北方音乐 2014年7期
关键词:五音礼乐老子

田思颖

【摘要】《老子》一书,从形而上学的“道”的观点来研究音乐。他瞧不起礼乐,并对之加以轻视和嘲笑,以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道”(《老子》第三十八章),儒家的礼乐,不过是“乐之丰”。因此,他认为“礼乐遍行,则~TCL矣”。另外,他又认为“礼乐”不是真正的音乐,真正的音乐是形而上学的,与“道”合一的音乐,也就是“大音希声”的。文章主要探寻了“大音希声”在《老子》中的本意与根源,从而分析其中所相关联的音乐美学思想。老子关于音乐美学的思想,从很高的艺术层面上来否定和取消儒家的“礼乐”,从而使音乐能够超出“礼”的规范,按照音乐本身的规律去发展。

【关键词】道;大音希声;礼乐;五音;音乐美学思想

《老子》一书洋洋洒洒五千多字,其中的哲学思想,可以说是关于“道”的认识。老子在书中开篇就写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第一章)我们可以看出,“道”不是人用五官感觉来体验和认识得了的,更多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精神、意念来内省式的体验的。“视之不见名日夷,听之不闻名日希,转之不得名日微。”(《老子》第十四章),其中“夷”、“希”、“微”,都属于“道”的自然本性或者说是道的本体和存在,而“道”的存在方式,就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谓“道法自然”即是。《老子》提出“道”的目的由此可见,以自然否定认为,以无为否定有为,从而建立“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十六章)。

根据“道”的思想,老子认为凡合乎“道”本性的“希声”之乐,才是“大音”,才是具有“道”的属性的音乐。所以在《老子》书里涉及音乐的四章(第二、十二、三十五、四十一章)中,提出了“大音希声”这一音乐美学思想。在先秦,“大”是一个美学范畴,意为“崇高”,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其中老子讲的“大”,是比“美”更具有美学价值的范畴。我们从上面关于“道”的理解可以看出,“希声”指的是“无法从听觉去把握的音声”,需要我们借助内心的体验和领悟才能把握。音乐的美既要诉诸感觉经验又要超越感觉经验,这样,“大音”虽然不是靠听觉感官能把握的对象,但却是可以由心灵给予把握和认识的,在欣赏“大音”时,一方面在聆听的基础上进入超乎于音响之上的意境,进入更加精神化的审美境界;另一方面,在生活中,确实也会产生在聆听状态之外,仍然能感受到某种“听之不闻”而又确实通过心灵而感应到的“希声”的存在。因此,凭着这样的音乐经验,老子的“大音希声”思想,比以往更大程度地打开了人们心灵的门户,启发人们更注重审美中的精神体验。“听到的音乐是美的,听不到的音乐更美”(《希腊古瓶歌》,济慈),最完美的琴声只存在于想象和思维当中,它是不可把握的,我们固然弹不出,弹出来也听不见。因为无论怎样高明的琴师,他所弹奏出来的琴声,都不可能是绝对完美的。这其中的含义与老子所说的“大音希声”就不谋而合。所以我们要通过作为“物”的琴声来寄托情思,也总是有局限的。

另外,《老子》的“道”是变化的,具有辩证的思想。“大日逝,逝日远,远日反”(《老子》第二十五章)。世界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都朝着自己的另一面去变化。所以,物极必反,当事物发展到极点,都会开始像自己的对立面变化发展。把这种思想运用到美学上,就成为相对主义和取消主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皆知美之为善,斯不善己”(《老子》第二章)。美的可以变为恶的,善的可以变为不善的。在此时此刻的美,到了彼时彼刻可能就会成为恶。彼时彼刻的恶,到了此时此刻也可能成为美。所以,对美与善界限的划分也就没有什么绝对的意义了,它们的价值也都是相对的。知道了这一道理,再把它运用到音乐美学上,就可以去理解“大音希声”的另一涵义了。音乐的形而上的“道”,是不变的,永远都是美的、善的,可是表现在现实生活中的音乐的声音,却是因时因地而变化的,此时此地为美,彼时彼地又以为不美。所以,值得珍贵的是“大音希声”的音乐本身,而不是一些管弦之乐的表面现象。儒家提倡的礼乐,表面上是重视音乐,其实正是由于他们的重视,结果使礼乐走到反面,变成“非礼非乐”了。所以,老子认为对于生活中依靠感官去把握的音乐,不是自然而然的,是不符合“道”的规律的,“五音令人耳聋”(《老子》第十二章),老子是以“希声”之音为美,而以“五音”为不美,认为“五音”即现实的有声之乐,是人为的、可欲的、有害的,它的美是相对的,其实是不美的。如果还要说什么是音乐的话,那也无非是一种自然的像婴儿的哭声那样的声音:“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老子·第五十五章》)所以,老子所欣赏的,不是五音繁会的“礼乐”,而是这种顺应自然之道的音乐。它在中国两千多年昏沉黑暗的封建社会中,却常常像一股新鲜的空气,号召人们冲破礼教的束缚,走向广阔而又朴素的自然。不被雕琢的自然、清水出芙蓉的自然,也是中国文人最高的美学思想之一。这一美学思想,又不能不說是寻源于老子。老子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史上的贡献,应该说消极的思想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也正是历史的辩证法。

综上所述,老子认为要在“道”的思想下来欣赏音乐,欣赏这种“大音希声”的音乐境界。 “大音希声”又是以“道”的自然本色、不事人工雕琢的精神对完美至上音乐的一种追求与界定,是崇尚自然纯朴的表现,是对音乐欣赏和创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之,《老子》书中关于“道”的思想博大精深,所以关于“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思想存在着一种理论张力或者说是具有一种理论的延伸力。因此,这一思想才会那么有生命力,成为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中道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滥觞,并对现代音乐美学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五音礼乐老子
“五音戏+”的全生态传承
五音戏绪论
情繫桑梓 积极捐赠防疫物资
语文教学中礼乐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复习中的应用
漫画
论儒家思想中“五色”“五音”与生命灵性和谐的联系
智者老子
寻找老子【三】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