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更好地获得音乐情感体验

2014-10-21姚秀葵

北方音乐 2014年7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音乐教育

姚秀葵

【摘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如何在音乐鉴赏中培养学生感受音乐作品内在情感的能力,使学生的情感在音乐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是一个值得音乐教师深入研究的问题。文章从创设审美情境、用心倾听音乐、发挥通感作用、拓宽鉴赏音乐途径等方面去探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获得音乐情感体验。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情感;情感体验

音乐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学家贝内特·雷默认为:音乐是人类内在情感的外在符号表现,因此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情感教育。我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指出“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鉴赏中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美。如何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获得音乐情感体验?

一.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音乐作品的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关的音乐审美情境,可以营造与音乐作品相适应的气氛,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准备,使学生如临其境、触景生情,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获得情感体验。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审美情境,渲染艺术气氛,引导和诱发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体验。

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如运用多媒体的视听功能创设情境,利用美术创设情境,运用语言艺术激发情境,课堂中的问题情境等。例如,教学“钢琴音乐的奇葩”一课,运用多媒体的视听功能,如欣赏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时,可以播放配有《c小调练习曲》作背景音乐的多媒体视频:《将祖国与民族视为生命的音乐诗人——肖邦》,让学生通过观看作曲家肖邦生平简介的影像资料,拉近了学生与音乐家的距离,优美的音乐和主持人的生动介绍,使学生既了解了肖邦的生平和《c小调练习曲》的创作背景,又受到音乐家爱国情怀的感染。激发了学生学习、欣赏肖邦音乐作品的热情。

二.用心倾听音乐,引导审美感受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正如美国作曲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所说: “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学会聆听”是音乐鉴赏能力得到提升的关键环节,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和会听音乐的耳朵,能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感知、体验音乐情感,把握音乐风格特点,使学生真正进入音乐的情感世界中。如何“培养音乐的耳朵”?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聆听音乐中去,感受、体验和把握音乐作品的情绪和情感呢?

(一)教师应对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情感

教师在授课之前,要反复聆听作品,通过聆听、演奏、演唱、分析音乐等不同方式对音乐进行全面、丰富、深刻的体验,了解使作品具有独特表现力的特质,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引起自己情感上的共鸣,并把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融人教学中,以高度的热情与学生一起参与欣赏活动,以真挚、丰富的情感启迪感染学生。

(二)在聆听音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听什么、怎样听

美国作曲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指出:“明智的聆听者必须准备加强自己对音乐素材及其发展情况的意识。他必须更有意识地聆听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重要的是,为了追随作曲家的思路,必须懂得一些曲式的原理。”在教学中,通过初听-精听-复听,重点的地方反复听,有分析地听、有比较地听,让学生感受、体验形成音乐作品独特风格的音乐要素的艺术表现作用,了解作品中作曲家是如何利用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音乐要素来表现人类情感的,从而加深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中的美和丰富情感,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三)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可参与的方式,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欣赏活动中,用心倾听音乐、体验音乐

在每一遍欣赏之前,教师可以提一些带探究性、启发性的问题,以便在欣赏中引起学生注意。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音乐、感悟音乐。例如,欣赏中国的民族音乐《江河水》时,设问:乐曲为什么给你“悲”的感觉?有哪些音乐要素在发挥作用?引导学生从乐器的音色、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去感受乐曲的情绪,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聆听,能使学生集中精神地听,思维想象也因此而积极主动,参与感知和体验的程度也会因此而加深。

(四)“对比”欣赏是体验音乐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通过“对比”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的听觉更加敏锐,体验更加深刻。通过比较发现共性、辨别个性特点、加深理解。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获得对音乐风格、特点、形式等要素的感性认识,了解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从而对作品的音乐情绪、情感内涵和风格特征有更深的体验和认识。“对比”欣赏可以是同一作品不同主题段落的对比,同一作品不同演唱(演奏)版本的对比;也可以是不同作品之间的风格对比,还可以是相同题材不同作品之间的风格对比等等。例如,在教学“茉莉花的芬芳”(花城版)時,通过对比欣赏三首不同地区(江苏、河北、东北)的《茉莉花》,引导学生聆听、学唱三首民歌的旋律,分析三首歌曲之间的异同,使学生分辨、感受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在风格和情感表达上的差异。江苏民歌《茉莉花》具有柔美、抒情的风江南格,河北民歌《茉莉花》旋律多跳进,表现出北方人爽朗的性格,显现出北方爽朗和明快的音乐风格,东北民歌《茉莉花》是由民歌手从河北带来的,与河北的《茉莉花))相近之处更多。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通过聆听和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了解音乐表现的方法和手段,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辨别力、表现力和理解力。

三.发挥通感作用,加深情感体验

音乐鉴赏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既是鉴赏者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鉴赏者对自己的情感和音乐中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它包括对作品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等情绪情感的直觉体验,还包括对作品内蕴的理解。学生鉴赏音乐除了需要听的参与外,还需要多种感知通道的参与,才能加深音乐情感的体验。心理学的研究指出:人在感知一个特定对象时,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对特定对象的把握(理解、记忆)就越全面、越精确、越丰富、越深刻。音乐教育心理的研究也反复证明:音乐感知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听觉感知活动,而是多种感知通道协同活动的感知活动。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挖掘一切可利用的因素,创设多种体验感受、表现音乐的形式和通道,帮助学生充分利用他们的各种感知通道,对音乐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感受、体验。调动听(音乐欣赏与听教师范唱)、唱(唱乐曲主题)、奏(教师与学生的乐器演奏)、动(律动)等各种手段,开展欣赏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并把握音乐各个要素及音乐形式美。在学生获得对音乐作品的初步美感之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美在哪里,以何种形式表现的。启发学生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自身对音乐情绪、情感的体验用多种方式表达出来,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走进音乐,感悟体验,升华情感。如唱一唱欣赏曲的主题或主要片断、用乐器演奏欣赏曲的主题或片断,熟悉音乐主题;结合音乐进行身体动作或表演,随音乐击拍、踏脚、拍手,做各种即兴动作;用语言、图画,写欣赏体会等形式,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出来。还可以组织小组进行资料搜集展示、专题音樂欣赏会等活动,交流鉴赏体验,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例如,在学习“独特的民族风——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一课时,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民歌的相关资料(文字和音像等),引导学生收看、欣赏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播放的有关民歌节目。并在课堂上交流,课后指导以“少数民族民歌”的欣赏体会和作业展览,展示搜集的民歌资料,并简要说明它们属于哪些类别?各有什么音乐特征?通过这些收集与学习等活动,学生对少数民族民歌的特点和风格特征的体验和认识更加深刻,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了解得更加深入,从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情感。

四.拓宽鉴赏音乐的途径,丰富情感体验

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说: “全部投入音乐意味着要扩大自己的趣味。只喜欢传统类型的音乐是不够的……这就是说对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新的、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音乐都要听。这意味着尽可能不带偏见地聆听。”学生平时所接触的是大量的流行音乐。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特点,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5~10分钟,让学生介绍或演唱演奏一些他们喜欢的流行音乐,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以自由抒发,所用歌曲课前教师要进行筛选。如《天路》《菊花台》《感恩的心》等歌曲。同时,要学生说出选择(或喜欢)这有歌曲的原因,歌曲有什么特点?歌曲的赏析(创作背景、歌曲作者特点、演唱者风格、歌词艺术性以及歌词的内涵、配器的特点等等),可以以音乐评论或者PPT完成作业或者进行成果展示。欣赏完后,还可以请同学们点评,让学生从音乐感受、节奏、速度、音乐风格、演唱者音色特点、歌词或MTV的拍摄等方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提高审美能力。

让学生自选班歌学唱,也是一种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好方式。同学们在选择、学唱的过程中表现出格外的主动和热情,演唱更加用心、用情地投入。在选歌前,教师给他们提出建议和要求,鼓励学生选择内容比较励志,积极向上的歌曲。如,《爱》《心愿》《最美的太阳》《十七岁的雨季》等等。

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去了解、欣赏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和情感共鸣。课外欣赏一些他们喜炊的音乐。如引导他们收看、欣赏CCTV-15音乐频道的《民歌·中国》《精彩音乐汇》《CCTV音乐厅》等节目。这些节目具有情感性、知识性、娱乐性和趣味性等特点。通过欣赏这些音乐(节目),让学生可以在电视机(多媒体)前拉近与专家、明星歌手(乐手)的距离,感受音乐艺术带来的情感魅力,并与之产生共鸣,从中提升自我音乐修养。这些音乐节目因其科技娱乐完美结合,制作精良、舞台效果好,加上明星效应,可以唤起观众的音乐情结,带给观众潜移默化的音乐熏陶,容易受到中学生的欢迎。学生通过欣赏节目过程中聆听专家对表演者的评价建议,可以从中培养评价音乐的能力。在欣赏音乐(节目)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学习的目的去欣赏,在欣赏中思考问题:演唱者是如何把歌曲的内涵传达给观众的?哪些因素使歌曲具有丰富的内涵等等,既使学生丰富了音乐的情感体验,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总之,情感体验是感知音乐的基础,是音乐鉴赏中十分重要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和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及其他音乐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情感魅力,升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音乐教育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有效地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