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乡镇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4-10-21刘超

北方音乐 2014年7期
关键词:乡镇中学音乐教育新课改

刘超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教育得到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艺术教育(特别是乡镇的音乐教育),我们需要用心地去探讨和研究。我国大部分乡镇学校音乐教育,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始终背离着素质教育的方向,音乐课经常性地变换着角色,常被语、数、外等所谓的“主科”占用,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背道而驰。虽然音乐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但在其教学中,要想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将新的课改注入我们的音乐教育中(音乐基础较薄弱的乡镇中学),得先了解当前新课改下乡镇中学音乐的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就是从新课改乡镇中学音乐教育中的教师教育、学生的学习、教学的环境以及教育的观念、方法四个方面着手,结合实践经验和所看到的问题,对新课改下乡镇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音乐教育;乡镇中学

中国先哲早就说过: “乐者,德之华也。”西方国家也有这样的说法:小提琴+计算机=现代化,可见音乐的重要,然而音乐的发展离不开音乐的教育。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基础学科中的音乐学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音乐教育也体现在了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没有新的课改,何来好的音乐教育。然而在新课改下的乡镇中学,音乐教育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而在这份艰巨的任务中,音乐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从而让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师的教育

(一)音乐的师资力量

在音乐课改教育中,常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如果没有这样的引领者,何来的音乐教师。但是在大多较为偏僻的乡镇,中学音乐教师师资相对缺乏。鉴于多种因素影响,具有音乐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较强的师资进不来、留不住,形成了当前乡镇中学的音乐教学师资严重不足,甚至有的学校任课教师基本上是从体育、美术学科或拥有音乐兴趣的教师中安排兼职教学。从事音乐课程教学的教师由于身兼多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加上传统的应试教育对教师教学质量、岗位目标等内容考核的影响,难以集中精力进行深层次钻研音乐教育课程内容,教学工作也大打折扣。

(二)教师的音乐教育观念

作为音乐教师应该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的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之中,形成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从感性人手,采用体验的方法,以情动人、以美动人,给予学生一个美的教学过程。但是在一个乡镇中学的音乐教师中,大多都是以一种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主,甚至存在一种副科的观念,没有说想去在音乐的内容、方法上给学生新的感觉。音乐教学过于重视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产生了一些与审美相摔的现象。很多教师却片面地认为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非常重要,以至于在知识的传授环节上下功夫,却没有注重音乐的审美因素。教师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却忽视了审美性的重要,强调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又舍弃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偏离了音乐课程改革新理念。

(三)教师的角色地位

在乡镇中学的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是知识的中心,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活教材。而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完全是传授与接受知识的关系。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上有这样的一段话: “给学生一段音乐,让他们自己去聆听;给学生一个概念,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想象……”在新课改的理念中,学生一直才是教育的主体。但是在这样的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就是一个主体,而学生就是配合老师教学的一个角色。新课改提出老师应该来个大转变,变成学生学习的服务角色,从而营造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每位从教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学生对你所传授的知识的认同感,并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学生的学习

(一)学生爱音乐,不爱音乐课

爱音乐,是每一个学生的天性,然而,具有爱音乐天性的学生却不怎么喜欢学校里的音乐课。乡镇中学中为什么要开设音乐课,目的就是在于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但是学生都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娱乐性的课程。在乡镇的一些中学流行着这样的一些说法:“音乐课上不上无所谓,反正是副科,又没有升学压力。”甚至有的时候在上音乐课时,学生就会想用音乐课的时间去赶一下其他科目的作业。我想这并不能单纯地怪学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乡镇多数学生家长的眼中以及目前的这种教育制度纯粹就是为了升学考试。你说在这样的大局势下,学生能静下心来听你的音乐课吗?回答肯定是“不会”。因此,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执行已迫在眉睫。

(二)家庭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音乐基础薄弱

在一个乡镇学生的家庭中,由于家庭经济的基础,孩子上学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除了学好需要考试的科目,再没有什么条件去学更多的东西,也不可能像城里孩子一样去学习更多与音乐有关的东西。甚至身处乡镇农村中的家庭,大部分学生家长由于文化程度的影响,背弃孩子的素质教育,只是让他们接受应试的教育。所以在乡镇中学的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不是很多,音乐基础薄弱。学生音乐知识浅薄,在音乐新课改的实施中,总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新课标教学设计要求一节音乐课,我们要做到的是有导入、实施、互动、教学的反馈等。在乡镇学生眼中,音乐课直接唱首歌就行,音乐知识少得可怜,很多学生连拍子、调号、节奏的概念都不清楚。对于老师的问题以及互动,除了唱歌他们再没有其他的音乐基础了。所以,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就是播放一些传统音乐或者现代流行音乐,学生并不知道如何赏析这些音乐作品,一些很美、很有教育意义、很有生命力的歌曲,学生也感觉茫然,更不知道如何学习和演唱,学生从而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没能第一时间接受新的事物

人们常说,音乐的学习是去吸收和探索新的东西。柏拉图有这样的一句名言:“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秀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可见新的观念、方法、音乐作品给我们的音乐学习有着多大的帮助。但是在乡镇中学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学生形成了一个对应的模式,不可能第一时间和有条件去接受新的跟音乐有关的东西,老师教给我什么就是什么。而學生没有尝试和领会到新的东西,没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无法更好地去学习和了解音乐。

三.教学环境

(一)缺少音乐氛围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要有一个音乐氛围、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而在乡镇中学的教学环境中,从学校、老师等方面,我们存在很大的问题。学校对升学率的重视以及对学生艺术的忽略,可能在学校开展什么学习兴趣小组、作文比赛等,只是想提高学生的课本知识,却没有想到发展学生的个人爱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操。甚至身处乡镇农村,极少有过文艺类的演出和活动,学生永远也受不到这样氛围的影响。

(二)教学设施不完善

教学设施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物质基础。在新的音乐教学法中提到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音乐的教学是离不开现代化教学的技术的。但在大部分乡镇中学中,因为对音乐教育的漠视,甚至条件的不允许,有的学校连一件基本的乐器也没有,更别说专用音乐教室、钢琴、功放音箱等多媒体设施。新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以音乐的审美因素为核心,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让学生去感染到美的存在?欣赏一段音乐,难道我们就不能一起在教室里来共享,只能让学生回去自己听吗?想去体现新音乐标准下的教学方法,只能是一个乡镇音乐教师、学生的梦想吗?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有新的方法,专业音乐教师使尽浑身解数也难以收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的观念.方法

(一)教学观念落后

新的教学标准的目的就是将新的教学模式带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音乐教育来说,中学阶段正是加强学生音乐兴趣的时期,也是学生培养音乐审美观念的时期。可乡镇中学音乐教育的薄弱往往是与传统意义上的“应试教育”关联。学校领导对包括音、體、美在内的所谓的“副科”重视程度不够,应试教育总是取代素质教育,老师、学生都无法去做到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又如何去转变教学的模式呢?

(二)教学方法陈旧

新课改提出的是要提倡新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不是传授学生东西,而是引导学生发现,充分去利用各种设备,使其与音乐充分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审美体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乡镇中学的音乐教育中,受到教学设施的影响,无法认识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只能因地制宜或者放弃,改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一块黑板一切搞定。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形式呆板,教学方法陈旧,难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同时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基础也较差。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普及,新课程下的音乐教育必将显示出勃勃生机。但在乡镇中学的普及中由于多种原因,加上传统教育的根基较深,总会存在一些问题,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普及到乡镇农村中学是当下最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一段不断创新与发展的道路,期待更多的对策研究。

猜你喜欢

乡镇中学音乐教育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国学”在当下乡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乡镇中学生的生活品质提升策略研究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乡镇中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