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教练员核心竞争力研究
2014-10-21夏书宇
摘要:研究以假设提出了优秀教练员的核心竞争力问题,在回顾核心竞争力理论及其应用的基础上,分析了优秀教练员核心竞争力内涵及构成要素,提出了优秀教练员核心竞争力研究展望。研究认为:优秀教练员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是独特性、整体性、动态性和持久性,构成要素是专业知识结构、执教能力和领导能力。
关键词:优秀教练员;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中图分类号:G81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14)02-0056-05
收稿日期:2013-08-28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2013BTY002);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3YD22005)。
作者简介:夏书宇(1975-),男,河南正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竞技体育成绩的取得和良性发展的关键之一就是拥有一批优质的、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一名具有世界水准的教练员可以造就出一批高水平的运动员,现代竞技场上运动员之间的较量在很大程度上实则是教练员的竞争[1]。可以说,优秀教练员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运动项目能否具有竞技优势或持续保持竞技优势,直接关系到竞技体育项目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由此不免产生疑问,优秀教练员是一个项目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那么,优秀教练员有没有核心竞争力?优秀教练员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里或由哪些要素构成?事实上,优秀教练员的核心竞争力反映的是一个训练管理团队、一个体育项目的核心竞争力的真实水平,反映出一个国家竞技体育在国际体坛的地位以及该国教练员在国际体育界的影响程度。优秀教练员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强调的是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核心竞争力,强调的是国家竞技体育的最大利益。因此,对优秀教练员群体的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对提升当前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具有特定的价值及现实意义,也是加强我国教练员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
1优秀教练员核心竞争力内涵
1.1优秀教练员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由现象引发的思考
现象一:金牌教练。建国以来,中国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不仅催生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纪录,夺得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同时也塑造了诸如高健、黄玉斌、李永波、蔡振华等一批“金牌教练”, 这些教练员也形成了各自“圈内”的持续竞争优势。这些教练员似乎有一种“点石成金”的能量,吸引着、凝聚着国内的优秀运动员,对运动员来讲拜这些“金牌教练”为师成为他们的荣幸或向往。
现象二:外籍足球教练的“引进”与“下课”。2013年6月21日,中国足协决定解聘屡战屡败的国足第26任主帅卡马乔,由此预示着一名外籍教练在中国足坛的终结。实际上,这种终结在中国足球界已是司空见惯。1991年,中国足坛采取了竞选产生国家队主教练的举措,原国家二队主教练徐根宝在未遇到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当选。同年底,徐根宝率国奥队赴吉隆坡参加奥运会预选赛亚洲六强战,结果泪洒吉隆坡,为此徐根宝于1992年“泰王杯”之后下课。1992年,中国从德国请来了施拉普纳担任中国足球队主教练,同年,施拉普纳率中国队夺得第10届亚洲杯季军,然而1992年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没能成功出线,施拉普纳为之而退出中国足坛。1994年戚务生接任国足主教练,而其后糟糕的成绩于1997年“下课”。继戚务生之后英国人霍顿在1998年接手中国队,但因国奥队在悉尼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中的失利直接导致其放弃国足主教练一职。2000年中国足球队又聘请米卢蒂诺维奇(前南斯拉夫)执掌国家队,并于2001年世界杯预选赛十强赛上率中国队出线,实现几代中国球迷的梦想,而其又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出现糟糕的成绩后退出中国足坛。2002年阿里·哈恩(荷兰)担任中国队主教练,因2004年的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小组赛未能出线被迫下课。在中国国足走向强盛的过程中,这种“引进”与“下课”仍在继续上演。
当我们细细品味中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教练员问题时,便会想到是这些“金牌教练”为什么具有竞相追捧的“魔力”(竞争优势)?是什么要素构成了这些教练员的竞争优势?在研究“金牌教练”所从事的运动项目优势结构要素问题的时候,虽然我们难以摆脱体育项目管理体制、制度等环境差别所带来的影响,但总是存在具有共性的能促使教练员形成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这些要素是形成教练员“圈内”项目竞争优势的关键,而对此问题的探讨对于认识优秀教练员竞争力或项目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价值。
1.2已有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回顾及应用
1.2.1已有理论简要回顾
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2](Core Competence,有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之常见译法与理解,两者表达的涵义应无实质性区别,本文选用核心竞争力这一译法),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的探讨,该文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持续竞争优势之源”观点被众多学者所接受,由此确立了核心竞争力在当今管理理论的价值与地位。该文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織中的尤其是关于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积累性学识,是经验规范和价值观的传递”,“来自于企业组织的集体学习”,是“交流、介入和跨越组织边界的深入工作,它涉及许多层次上的人员和所有的职能”。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企业内部独特资源、知识和技术的积累与整合,通过有效的积累与整合过程,企业由此具备了独特、持久的竞争力。由此可见,“核心竞争力是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集合体,而不是单一或分散的技能或技术,是组织对各种技术、知识学习的总和,核心竞争力能使企业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3]。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核心资源为基础,具体表现为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企业通过主动学习及核心竞争力的不断积累就可能较其它企业更早的发现市场机会。可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与核心竞争力密不可分的,企业也必须不断地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该理论的关注,国外学者对核心竞争力内涵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了研究,并且形成了诸多核心竞争力的学术流派与观点,以Rrahalad and Hamel(1990)为代表的“整合观”流派更加关注“不同技能与技术流的整合”,强调能力整合;以Prahalad(1993)为代表的“组合观”关注了各种能力的组合,强调了“战略管理能力、核心制造能力、核心技术能力、核心营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国内,中国社会科学院金碚研究员是对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研究较早的一位专家,该学者认为核心竞争力“通常是指企业所具有的不可交易(不可竞争)和不可模仿的独特的优势因素,核心竞争力往往是难以直接比较和难以进行直接计量的[4]”。如同国外学者的研究,国内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也形成了资源观、资产与机制融合观、消费者剩余观、体制与制度观、能力观、创新观、组合观、文化与价值观等不同流派或观点[5]。如“资源观”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无形资产,它在本质上是企业通过对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而获得的能力,强调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维度是“技术、技能、知识”;“资产、机制融合观”强调了“多方面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界定为“由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等核心资产构成的,是核心资产的综合运用和反映,是企业多方面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
1.2.2核心竞争力的应用
新理论的产生势必以应用作为终端,而应用即实践则是推动理论成熟的重要过程。核心竞争力理论产生后,对该理论应用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这些研究除了关乎企业核心竞争力外,更多集中在组织(如普通公办学校、民办学校)、个体(如教师、学生)核心竞争力研究层面。
在体育领域较早研究核心竞争力的学者当属南昌大学黄卓教授,该学者于2001年撰写的“对竞技体育事業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设计”一文论述了竞技体育事业核心竞争的概念、基本特征并阐述了确定核心竞争力的必备条件,同时对竞技体育事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继此研究之后,有关体育领域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逐步展开,研究数量逐渐增多,研究客体涉及高等体育院校[6]、体育用品企业等[7]、体育赛事商业圈[8]、竞技体育项目[9-10]、职业体育俱乐部[11]等等,上述核心竞争力理论和体育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对本文所提出的教练员核心竞争力命题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对于深化认识本研究提出的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1.2.3优秀教练员核心竞争力概念及特征
目前,本课题并未发现学术界对教练员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亦即未有此概念的界定。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本研究认为:优秀教练员的核心竞争力是教练员所具有的外界认可的、其他教练员难以模仿的、能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教练员在长期的运动训练实践过程中积累形成的,经过教练员整合、内化的知识与能力。优秀教练员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特征:
1.2.3.1独特性。独特性即其他教练员所没有的或很难企及的,这种独特性是教练员在长期的运动训练竞赛过程中积累、沉淀的结果。优秀教练员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过程与教练员专业训练、执教过程有着密切关系,是教练员在长期的训练实践中对自己专业训练与执教中的经历、经验、知识、理念等方面的积累与沉淀。因此,教练员运动训练实践所处或所经历的社会环境、训练环境、项目管理体制等的不同,其形成的核心竞争力也具有较大差别,一旦形成就具有鲜明的个性。
1.2.3.2整合性。优秀教练员的核心竞争力并非来源于一种因素,而是多因素的综合结果。教练员在长期的运动训练过程中势必要经历选材、训练、管理、竞赛等多个环节,由此形成了上述环节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等,并得以不断丰富和创新,而这些知识、技术、技能等经过长期的相互协调、融合,并内化为教练员个体内部整体的能力,实现了各种单一、分散知识、技能等所不具备的“1+1>2”的效果。
1.2.3.3延展性。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所提出的判断核心竞争力的标准之一就是“核心竞争力能够提供进入相关潜在市场的机会”,这也就是所谓的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特点。优秀教练员的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教练员自身,而是能够将竞争优势辐射、扩散到项目团队其他教练员、同一体育项目的其他教练员乃至其他体育项目的教练员,能促进竞争主体的发展与竞争力的提升。“金牌教练员”成功的训练管理经验经过传播可以被其他教练员所学习,这也是我国优秀教练员作为教师参与教练员岗位培训的主要原因所在,这恰是优秀教练员核心竞争力延展性的具体体现。
1.2.3.4持久性。优秀教练员核心竞争力是在长期的运动训练实践中发展形成的,一旦形成就会产生长期的竞争优势,实现强者越强的“马太效应”,实现了教练员的可持续性发展。优秀教练员所具有的知识结构、选材经验、训练理念、竞赛方法、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等都是成为教练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1.2.3.5动态性。优秀教练员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持久性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能力,而是一种发展变化的、不断创新的能力。这种动态性产生的原因源于当今运动训练理论的快速发展以及新技术、新成果在竞技体育领域的应用等方面。另外,竞技体育项目管理体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也是引起教练员核心竞争力动态性表现的主要原因。
2优秀教练员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2.1专业知识及其结构
知识,《辞海》中将其定义为“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包括经验知识与理论知识”。 知识结构是指个体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具有的知识体系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而宝塔型知识结构、蜘蛛网型知识结构和幕帘型知识结构是当今学术界对人才知识结构提出了三种主要模式。
优秀教练员作为竞技体育领域的专门性人才,其知识结构亦即教练员所具有专业知识的构成状况与结合方式。优秀教练员的专业知识包括实践经验性知识(如教练员的专业训练、比赛经历以及执教中的积累性经验)和系统化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性知识是教练员在运动训练实践中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所从事运动项目的认识。可以说,这种知识是教练员在运动训练实践中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个人经验综合而形成的,是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得以检验的知识。优秀教练员能力或竞争优势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专项理论知识),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训练经验(实践经验知识),“金牌教练员”之所以成功就是在于他们所从事项目的训练、比赛理论有深刻的领悟,而且还对训练实践有着独到的见解[12]。
优秀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并没有绝对统一的模式,但会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其一,知识结构具有整体性。从系统论角度看,优秀教练员的知识结构是一个系统(有机整体),整体的各部分相互依赖、联系、作用与制约。如果教练员知识结构只存在数量优势,而无相互间的协调、配合、融通,也就难以产生知识结构的整体优势效应。其二,知识结构的动态性。知识是不断更新的,个体的知识结构也会随之产生变化,这就要求优秀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必须要基于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变化,及时调整、充实、优化知识结构。再者,知识结构的层次性。优秀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具有层次性,即具有核心知识和基础知识之区别,优秀教练员合理的知识结构势必有从基础知识到专业技术知识再到前沿科技知识的由浅入深的过程。这就要在确立教练员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将那些与核心知识有关的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核心知识的中心作用。优秀教练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结构的广度、深度、知识的连接方式与合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教练员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2.2执教能力
优秀教练员的执教能力是指教练员通过各种方法、手段解决训练、比赛活动中所出现问题的能力,执教能力的高低直接体现在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升程度或比赛成绩上,这也是衡量教练员核心竞争力水平的关键。
2.2.1项目发展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它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优秀教练员要想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或者体现出优异的执教能力就势必要具备所从事专项发展的认知能力,也就要求能够充分掌握专项的国内外发展新形势、新环境,及时掌握项目出现的新技术、新器材,以及运动员训练的新模式、新经验、新教训,深刻把握项目训练、竞赛、管理、制胜等规律,积极引导项目发展。
2.2.2专项训练与比赛能力。专项训练能力最能反映出优秀教练员的核心能力,专项训练能力是建立在掌握专业知识和对项目发展有清晰认知等基础上的综合运用能力或实践操作技能。专项训练能力可以分为计划能力、技术诊断能力、训练负荷监控能力、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在优秀教练员的整体能力结构中具有核心作用[13]。比赛能力亦即比赛指挥能力,是优秀教练员战术谋略的综合反映,它取决于教练员的观察、分析、判断与决策能力,亦取决于教练员的知识、阅历与勇气,同时还取决于教练员比赛行为的调控技能。优秀教练员比赛指挥能力决定着比赛指导思想、战略、战术运用及运动员比赛行为的控制等,由此意味着运动员比赛的成败。竞技体育比赛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在比赛中获胜或取得好的名次,优秀教练员也必须具备这种能力才能达到上述目的,才能塑造成为“金牌教练”。
2.2.3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一般是指人们在正式学习或非正式学习环境下,自我求知、做事、发展的能力。在当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高度分化、综合趋势之下,新技术、新知识与新方法不断地渗透到运动训练领域,从而使训练效益不断提高。教练员要想在其所从事的项目中有所作为,形成自己的竞争力,就要积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主动利用各种条件、机会加强学习,从而在学习中不断获得专业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求知、做事与发展。教练员的学习是执教过程中不断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是把握项目特征与训练规律,获取先进训练理念与方法,提高个体思维判断能力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着优秀教练员竞争力的形成。
2.2.4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创造性思维,亦即有创见的思维,是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建树性的设想和意见。创造性思维强调开拓性和突破性,在解决问题时带有鲜明的主动性,这种思维与创造活动联系在一起,体现着新颖性和独特性的社会价值。创造性思维是创新人才的智力结构的核心,优秀教练员的训练思维是教练员对运动训练主客体、训练内容及训练方法与手段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内在理性活动,这种理性活动反映了教练员对所从事项目运动训练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更多的體现出教练员的一般性训练思维能力。实际上,优秀教练员要想在训练中寻求突破,求得发展,取得优异成绩,就需要具备创造性训练思维,这样才能更好的从特定的时空条件去思辨、定位以及采取行动,发现新的训练方法与措施,改进或突破陈规,开辟运动训练的新途径。
2.3领导能力
领导能力是把握组织的使命及动员人们围绕这个使命奋斗的一种能力。领导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影响力,它是以被领导者的自愿追随和服从为前提的,是运用组织与个人的影响力来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实现组织目标。优秀教练员领导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能否在训练管理工作中有成效的与运动员建立合作关系,以及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达成相互间的信任、理解与尊重。教练员优秀的领导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沟通能力。英国管理顾问研究院研究员朗·西韦尔在其所著的《核心竞争力》一书中认为沟通是领导者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沟通能取得非凡的绩效”[15]。在运动训练领域,“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共容性关系是影响训练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14],而“共容性”关系的基础则是双方的沟通,可以说,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优秀教练员执教的基础,确保项目团队凝聚力的产生,更是优秀教练员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能力。教练员与运动员通过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一方面教练员可以把自己训练管理的“远景”、“愿景”传递给运动员,或向运动员施加训练因子,让其顺利接受;另一方面,教练员可以充分了解运动员的真实想法,从而做出客观、富有建设性意见,促成运动员积极主动改变态度与行为,激发出运动员追求进步的意愿,从而提高训练管理的成效。
2.3.2激励能力。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目标的心理活动”。“控制运动员训练行为的直接手段就是激励”,“由于运动员尤其是高水平运动员在体力上承受超负荷的训练量和强度,而且在心理上经常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教练员就必须采取激励措施使运动员以饱满的精神、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情绪对待训练,这也是教练员控制运动员训练行为成败的关键”[16]。可见,激励是优秀教练员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执教艺术,是优秀教练员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必备条件。
2.3.3影响力。影响力是指教练员用一种为运动队团队尤其是运动员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团队成员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优秀教练员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对所执教队员的影响,以及受其他运动员的关注、欢迎程度,在某种意义可以理解为教练员在团队中所具有的威慑力、感召力、人格魅力和他人的信赖,是教练员地位、品格、才能、知识、情感以及对运动员发展的责任心的综合体现,这也是教练员素质的核心和精髓。良好的、强力的影响力是优秀教练员成为运动队灵魂人物及塑造具有凝聚力、战斗力队伍的关键,同时也是影响教练员的“追随者”(如运动员)与“传教士”(宣传教练员运动训练战略、计划等方面的人物)多寡以及教练员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核心因素。
3优秀教练员核心竞争力研究展望
3.1优秀教练员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一个新的命题的提出势必要有“基石”作用的理论,这些理论不仅对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管理理论体系的完善有着价值,而且对优秀教练员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对优秀教练员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要在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一套严密的由概念、命题和定理组成的理论体系,以指导教练员核心竞争力工作的有序开展。要在对优秀教练员核心竞争力科学界定的基础上,把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现代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应用于更为广阔的体育管理领域中。
3.2优秀教练员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制研究
优秀教练员核心竞争力由不同的要素构成,如果我们能够提炼出具有共性的能促进教练员形成项目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那么,这些核心要素是以怎样的相互关系或作用方式形成优秀教练员的核心竞争力?基于系统理论,系统中的结构要素客观的存在相互关联,系统结构要素决定了系统功能的大小,而功能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结构要素的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耦合程度。另外,系统结构要素的耦合不仅体现在要素的结构完整性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要素间信息流、能量流等在传导方式契合性和交换过程的势能等方面[17]。当我们考察优秀教练员项目竞争优势的内部系统问题时,是难以摆脱系统外环境变化对系统内要素的变动以及系统要素各种“流”所产生熵的正、负作用而造成的影响,这些问题的讨论将加深对优秀教练员核心竞争力形成机制的认识。
3.3优秀教练员核心竞争力识别与评价体系研究
随着核心竞争力在竞技体育领域研究的展开,优秀教练员培养过程中如何识别核心竞争力势必成为研究的新课题。在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应用过程中,优秀教练员核心竞争力培养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确定哪些竞争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以及核心竞争力强弱程度,即优秀教练员核心竞争力的识别问题。通过建立优秀教练员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与识别体系,不仅让教练员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核心专长与劣势,规划着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是可以让有关部门在管理、培训教练员时做到有的放矢,有意识地调整、配置资源,把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教练员核心竞争力培育最需要的方面,指导教练员培养工作系统、科学地运作。
3.4优秀教练员核心竞争力操作层面的研究
优秀教练员核心竞争力理论势必要付诸实践层次,在分析优秀教练员核心竞争力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把研究的重点转移到更具现实意义的核心竞争力的可操作层面,要在识别、培育、管理教练员等方面提出现实可操作的方法与路径,提出具有操作价值的方案,以指导教练员增强竞争优势,提高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朱佩兰,钟秉枢,左琼.教练员——中国体育腾飞的关键[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C. K. Prahalad,Gary 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68(3):79-91.
[3]劉瑞波.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及其展望[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9,100(2):63-67.
[4]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26-39.
[5]王晓萍.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生产力研究,2005,(6):227-230.
[6]闵健.体育院校的核心能力与多样化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1):5-9.
[7]胡淑贤,杨思瞳.我国体育用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6):45-48.
[8]丛湖平,罗建英.体育商业赛事区域核心竞争力[J].体育科学,2007,29(1):75-80.
[9]邓万金,张雪芹.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2):31-35.
[10]吴劲松,邓万金,张雪芹.中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构成及特征[J].体育学刊,2012,19(3):50-54.
[11]赵广涛.职业体育俱乐部核心竞争力动力模型的构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4):439-443.
[12]许登云,乔玉成.我国10位成功教练员素质特征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12):36-39.
[13]尹军.对我国部分项目优秀教练员能力结构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J].2001,37(10):45-46.
[14]尹碧昌.我国田径教练员胜任力模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81-82.
[15][英]朗·西韦尔著,姜法奎译.核心竞争力[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205.
[16]黄玉斌.体操新概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17]乌杰.系统辩证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