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视域下的当代中国体育价值观构建

2014-10-21姜勇李兴海刘彬

山东体育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构建价值观

姜勇 李兴海 刘彬

摘要:以价值观研究作为切入点,透过“人文—生物—三维”体育价值观的历史演变,探寻体育价值观形成和变革的影响因素。同时,对当前我国体育价值观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体现差异性和层次性、强化创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构建要求,最后以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三个领域为主,阐述现代社会的体育价值观重构的内容体系,力求在价值观引领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我国体育发展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体育价值;价值观;构建

中图分类号:G80-0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14)02-0012-05

收稿日期:2013-09-2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竞技运动项目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研究》(编号:13CTY002);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发展中心2012-2014年度体育文化研究基地课题《价值观变迁视域下的当代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探究》(编号:2012-2014TUWHY147)。

作者简介:姜勇(1979-),男,山东潍坊人,在读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研究。

任何价值观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它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生活实践的变革而变革、发展而发展,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反馈、影响着社会生活实践。回顾历史,中国体育的发展之路也深深地烙上了体育价值观历史变迁的印记。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价值观的时代性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体育价值观变革、转型的广度和深度则显得尤为突出。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2010年北京奥运城市发展论坛中就曾指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我们在相当程度上还研究不透彻,认识不清晰,措施不到位。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在体育领域均有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表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要求我们认真研究新历史条件下体育在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新特点、新定位。”因此,中国体育的发展要有新突破,就要在历史的变迁中探寻体育价值观的构建,注入新时代的内涵。

1价值、价值观、体育价值观

1.1价值

价值源于实践活动,价值现象伴随人类社会产生,依托于人類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得到确认和发展。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价值本质上是客体主体化,是客体对主体发展、完善的效应,它表示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对象性关系。首先,价值具有主体性特征。它实际是人的目的、意愿、需要在客体中的对象化,而价值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则是主体创造性的实践关系[1]。其次,价值具有客观性。价值主体需要的满足的过程和条件是以价值客体及其具有相应属性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再次,价值具有指向性。哲学家舍勒指出:人是一种趋向的动姿。价值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成性存在,是指向将来的。

1.2价值观

人类的活动总是伴随着价值现象,在反复的实践和认识中,就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学术界对价值观基本内涵的理解趋于一致:价值观是有别于科学知识和事实判断的另一类认识形式。它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态度、评价反映出来,是判断真善美、假丑恶和是非曲直的价值准则;又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调节和支配社会行为[2]。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态度、评价反映出来,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并支配和调节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1.3体育价值观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同样是人类的一种价值实践。体育价值就是作为主体的人或社会与作为客体的体育之间需要的关系,主体会根据时代需求和社会条件的改变对客体体育做出价值选择。因此,人们对体育价值的态度、感知和认识以及形成的指导、评价和支配体育行为的差异,就会通过具有差异性的体育价值观来体现。换言之,体育价值观就是人类的价值观在体育领域的具体化。

2体育价值观的历史性变迁

2.1“人文—生物—三维”体育观的历史演变

纵向来看,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体育内涵、功能的认识及价值取向有所差异,体育价值观也是不同的。

古希腊奥运会又称“豁免战争”,是为和平而举办的大型祭祀竞技活动。人们将体育放置在为生命祈福的至高的“人文”祭台之上,有着原始而又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色彩。14世纪至18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大思想文化运动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的人文精神与理念,宣扬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直接导致了现代体育的诞生。三大思想文化运动宣扬平等、自由和博爱的思想,提倡 “身心并完”“灵肉和谐”的身体观,这是一种早期的人本体育观。到了19世纪,自然科学突飞猛进,尤其是解剖学、生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证实了体育对人生物性的改善效果,生物体育观由此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单纯的生物体育观是通过体育以达到体质增强、生物性效果改善的一种体育价值观。近现代体育的主流是生物学模式。然而随着人们对心理、生活方式、行为及社会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广泛认知,单纯生物体育观的局限性就凸显了出来。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世界保健大会宪章中提出“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生物—心理—社会”的三维体育观由此应运而生:“人类任何一种疾病都不是纯生物的,治疗任何一种疾病也不能单单靠生物学的方法。只有采取综合生物、心理、社会的方式,才能奏效。同样,要做到使体育真正在促进人的健康发挥作用,就要树立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生物—心理—社会”的三维体育观加深了对体育的认识,拓展了体育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它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理解和分析体育运动现象的一种思维模式,较之单纯的生物体育观,无疑是一大进步。

2.2体育价值观形成和变革的影响因素

影响体育价值观形成和变革的具体因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第一,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与变化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价值观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是主体社会化的客观产物。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会使人们形成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从外在的形式上看,人们的体育需求表现为主体对体育的主观愿望和需要,然而,需求是要有其对象的。实际上,人们的体育需求是体育自身的健体、娱乐等客观属性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也是一种被意识到了的现实存在的客观需要。这种需要是一定时代文化、体育生活方式、体育心理等因素潜移默化地濡染和熏陶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影响,人们对体育功能、属性的认识逐渐改变和提高,体育的新功能逐渐被人们发掘、认识和接受,从而会对体育产生新的需求。

第二,人们的体育实践活动的形式和经历是体育价值观形成的主体根据。体育价值观直接反映着主体在体育实践中的现实状态,反映着主体的利益和需要。一定主体的体育价值观来自于该主体的体育实践的形式和经历,是主体在体育价值活动中多次实践反馈的观念积淀与内化。以主体自身角度而言,人们的身体条件、运动经验、体育情感体验以及体育需求、自我意识和利益等,都是影响其体育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基本因素。其中,体育需求是形成体育价值观的客观前提。不同的人的需要不同,体育价值观也往往不尽相同。人的体育需求的多方面和多层次性,决定了体育价值观的多方面、多层次性;人的体育需求的社会历史性,决定了体育价值观的社会历史性。

第三,體育价值观的形成是相对稳定,也是动态发展的。体育价值观一旦形成,其作为文化系统内的深层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会在相当长时期内发挥作用,影响和支配体育领域中人的思想和行为。但是,体育价值观的稳定性也仅仅是相对的。个体生理、心理及社会属性的不同,使得每个人对体育价值重要性的认识也有所不同。同时,随着个体相关属性(实践能力、体育认知等)的发展,对体育功能属性内涵的了解不断丰富,其所认同的价值观也在因为自身体育需求层次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相应的发生变化。如:由单一的健身功能属性逐渐向多元化功能属性演进。体育被个体对体育质、量的提升需求不断推动和发展,新的体育价值关系领域就会被拓宽和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个体在体育价值领域的创造性活动引起了价值观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促使新型体育价值关系的确立。最后,产生和形成新的体育价值观念[3]。

3当前我国体育价值观的构建

3.1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体育价值观现状

现代社会处于迅捷而激进的“现代社会变迁”之中,并呈现跨时空、全球化、多层面流变之势,借用马克思的话说“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但是,这种变迁不仅体现在显性可视的政治、经济、科技系统的变化,也体现在隐性潜在的文化、价值观系统的变化。

关于中国当前体育价值观现状,学术界普遍认为,体育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的态势。体育价值观的多元化,也有其两面性。积极方面,多元化是对原有体育价值观内容的的拓展、深化和丰富,体育实践活动可以依据多元、全面的价值评价标准,进行更为深层次、多角度的评价;同时,多元化的价值观体验也造成了多种不同性质体育价值观并存的局面,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例如集体主义体育价值观和极端个人主义体育价值观的并存;传统体育价值观和功利主义体育价值观、工具论体育价值观和目的论体育价值观的并存等。这种强势并存的现象,直接导致了主流价值观即核心价值观主导性的紊乱和弱化。

现阶段,“主导性紊乱”的价值观依然存在。这不仅加剧了主体人与客体活动之间的纠结与摩擦,甚至在一部分人中间形成了“价值虚无、无所适从”的状况,造成了价值失范的现象。在体育领域里,资源占用的不均、技术操作的无序、药剂使用的泛滥、道德诚信的缺失、利益分配的失衡等问题日益凸现;作为体育活动主体人的健康不断遭受负面影响,同时,体育自身的发展,也因这种“价值失范”受到严重的干扰。

3.2当前体育价值观建设的要求

第一,重视体育价值观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强调核心体育价值观的建设。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体育价值多样化这一客观现象。就是将多元的价值观加以引导,以有利于体育健康持续发展和人们全面发展的核心体育价值观作为主导,使其形成合力,从而进一步强化核心体育价值观在体育中的引领作用,促进人与体育的协调、全面发展。当然,在体育价值观的改革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发挥价值观积极性因素的作用,而力阻消极性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宣传和倡导主导体育价值观:从国家的高度提倡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的体育价值观;也不能忽视一般体育价值观:在社会生活领域提倡健康合理的个体发展体育价值观。同时,将核心体育价值观融入社会领域,将价值观思想与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核心体育价值观真正在现实生活中形成良性的引导。

第二,强化体育价值观的创新。历史上,每个主导性价值观都有着其自身的时代烙印。新旧价值观的交替都是随着社会、时代的要求不断发展。而新价值观的产生也绝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也要符合时代发展、价值观变革的规律,通过科学的方法创新,且植根于社会的实际实践活动。我们应该从时代发展的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对当代体育价值观进行深度解读,进一步阐释、发展和运用体育价值理论;深刻领会体育价值的精髓,以价值本质属性为基础,以新形势下的时代精神为之丰富并相融合,促成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时代感的新的体育价值观念;吸收和借鉴西方体育价值观的积极内容,如强调个人的权益、法制意识以及自由竞争等;适时引导和调控个体体育价值观的冲突和矛盾,促进个体价值在体育活动中的实现和发展。

第三,把握历史脉动,以价值观主体人的发展为目的。社会学者认为:社会的进步最终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必然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未来体育发展的本质目标。体育价值观同样如此。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历史上片面强调体育的阶级属性和工具价值论的内容正在逐渐淡化,人们在体育需求中的共同因素愈来愈多,体育价值取向超越了阶级和诸多人为制造的因素,出现了以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的价值取向汇流的态势。同时,体育价值取向也逐渐定位在社会个体追求健康和生活质量上。生物性价值追求成为人们的第一选择。生活质量问题被人们广泛关注,经济学家认为,21世纪社会发展的热点将从物质转向精神。从精神层面上来看待体育,体育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无比的魅力,人们参加体育活动就是要在体育活动中选择适合自己内心需要的那种活动方式,并在这种活动过程中享受体育带来的快感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因此,现代社会的体育价值观必然要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这也是社会和体育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3]。

3.3体育价值观的重构内容

现代社会的体育价值观重构的内容体系是一项涉及体育诸多领域的庞大社会工程,其重构的内容体系以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三大领域为主。

3.3.1竞技体育价值观的重构

长期以来,竞技体育价值观认同的差异,使人们对竞技体育发展的侧重点或方向异议不断。在赞誉和批判中,我国竞技体育如何能在该领域中形成合力,促使竞技体育健康持续发展?竞技体育价值观的引导与构建势在必行。

第一,秉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扭转金牌至上的价值导向,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竞技体育观。换言之,竞技体育价值取向重心要逐渐回归它本真的基础价值:人的全面发展。竞技体育发展的评价指标排序也应是社会发展、环境发展、经济发展指标靠前,而体育资源发展指标居后。这就需要对我们在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政策、管理体制、资源配置和训练模式中,对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进行科学调适,并贯彻始终。同时,在竞技体育的商业化、产业化、社会化继续扩大的局面下,正视竞技体育与社会各领域的加剧融合,最大限度地防止竞技体育价值的异化,始终把握它的本真价值的主脉,使竞技体育转变的度始终保持与人的全面发展价值目标的一致。而“转变的度”的控制就是要贯彻“公平、公正、公开”的理念,大力倡导公开透明、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竞技体育核心价值观。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竞技体育才能摆脱陈旧、片面的荣誉观、金钱观等,竞技体育公平价值的自律性、自觉性和道德敏感性才能得以维护。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要构建监督制约的长效机制,以保障竞技体育价值之树常青。

第二,竞技体育价值体系协调发展战略的完善。该战略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价值调适的现实支撑,涵盖内容有: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学训的协调发展、专业与业余训练的协调发展、优势项目与非优势项目的协调发展、竞技体育与社会其他领域的协调发展等。其实,竞技体育领域的诸多问题均直接或间接与非协调发展有关。我国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战略的完善要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我们从战略的高度对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及价值目标、评价体系进行调整与改革。

3.3.2社会体育价值观的重构

群众体育,是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有着参与主体广泛、参与时间业余性的一种自主性体育活动。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是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它与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等发展相辅相成,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国群众体育基础条件相对薄弱,且无法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如何能提高自我生存及发展能力,是群众体育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社会体育价值观的重构主要是针对群众体育价值取向的引导。

第一,群众体育发展重点在城市。随着近些年城市结构的变化,社区活动成为了体育新的开拓领域。面对日益活跃的社区活动,我们对此应该及早布局,合理引导,进一步促进社区体育活动的良性发展。首先,要加强对社区体育的扶持和投入,科学规划社区体育。相关政府部门在规划城市总体发展时,要将社区体育工作纳入其中,在资金及设施配套方面予以政策性的指导及支持。基层工作部门如街道办事处等要逐步建立相应的实职性的体育工作机构,发挥其管理职能,配合政策动用多种手段,鼓励业主委员会、体育社团及其他社区组织共同建设社区体育工作,从而充分调动辖区内各单位和广大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其次,要合理配置、有效利用、社区的体育资源,突出公益性特点。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城市公共体育资源面向社区成员逐步有序放开,并严格规范小区配套体育设施的修建。同时,在坚持社会化的方向,本着业余、自愿、多样、文明的原则,以普及为主,做好社区体育服务。

第二,重视农村体育,推动城乡体育协调发展。面对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相对滞后的现状。政府应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方式,在体育发展政策扶持和体育资源分配中给予适当的倾斜,并采取重点示范、梯度发展的方针,可选择一些基础设施较好的城镇社区先行开展体育工作,发挥其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县城镇和城镇社区的体育发展。当形成一定规模和水平后,以此为基础,再由各城镇体育发展带动村级体育工作的开展。这样由上至下,逐步扩大,以促进农村体育的加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3.3.3学校体育价值观的重构

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世纪末,国家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但学校体育目前仍是素质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相继出炉的关于学生的体质测试达标率,让社会对学生的体质状况深为忧虑,同时也对学校体育的走向产生疑虑。如何能秉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人文关怀,体现尊重学生个体多样性是学校体育价值观构建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学校体育价值要为学生的情意提供生存发展权。体育价值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学校体育的目标及存在状态等。学校体育只有摆脱工具主义的桎梏,才能实现个性发展、情感体验、创造性等培养功能。也就是说在增强体质的过程中,融情意、教育、娱乐于其中,确立多元化的学校体育价值体系;在学校体育改革中贯彻人文关怀,将目标培养结合知识、学生、社会三者一体并进。而体育教学目标中要体现人文内涵,就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与对学生个体价值、人权和人性的尊重,强调社会目标与学生本位目标的统一。

第二,学校体育内容设置要考虑学生的经验体系。作为学校体育功能得以实现的载体,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条件,即考虑学生的兴趣点,或是否有接受能力;同时,还要兼顾教育公平原则,即每个学生有权根据自身的条件,为获得最充分的发展,要求教学内容可选择性地加入其他体育形式,

以达到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获得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資本;最后,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除要使其本身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回归至体育教学外,还应体现生活化,现代化,以便可以为学生与社会接触,寻求社会认同提供途径。

第三,学校体育环境要注入生命关怀。体育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中极为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存在因素,它有两个方面:有形体育环境,主要包括教学活动中的服装、场地器材等设施的安置;体育无形教学环境,即我们习惯理解为体育的教学氛围。在这两者中,后者恰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方面。体育无形教学环境是隐性课程得以实施的媒介,它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环境之间等来传递人生念、世界观、价值观等,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环境。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需重视体育无形教学环境,要在体育教学中倡导一种个体之间的平等、互助,且不管对象是谁,也不考虑有何能力,而充分考虑的只有其利益需求的平等观。

4结束语

体育价值的选择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在当前日益普遍的价值矛盾和冲突面前,我们只有坚持以人性发展为主线,以不同层次的价值实现为结构,将教育、公义、竞争等体育精神内涵融合到自身的发展机制中,构建与我国社会、体育实践相适应的主导价值观,以凝聚全体体育人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和力量,共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玉墚.价值哲学新探[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45.

[2]北京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关于价值观研究现状的调研报告[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1): 27-28.

[3]我国现阶段体育核心价值观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16-21.

猜你喜欢

构建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