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民族声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4-10-21成惠玲雷晓伟
成惠玲 雷晓伟
【摘要】中国民族声乐通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创立了科学、严谨、系统的教学体系。笔者通过对中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教学论文的研读,认为当下民族声乐教学要遵循技术技巧训练与歌唱审美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并从“声美”、“情美”、“字美”、“味美”,“表美”五个方面来体现“歌唱美”。认为民族声乐教学过程实质是审美培养的过程。
【关键词】民族声乐;审美能力;教学理念;字正腔圆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著名的声乐艺术家金铁霖教授就明确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方向,并且提出了声乐艺术要体现“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性”的现代民族声乐的美学标准。笔者通过对金铁霖教授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研读,认为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要遵循技术技巧训练与审美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民族声乐就是要以“审美”为核心,把审美作为声乐教学的全部过程,使学生获得一种自觉的审美体验过程。在长期的美感体验教学中,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对美的感受、对美的热爱及对美的追求。歌唱审美是歌唱者的一种心理美的感受,是感性知识的精神化。笔者认为,民族声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声美
“声”是指科学的演唱方法和声乐技巧。学生应该在科学训练前提下掌握好“混合声”的音色,使声音既有真声的结实、明亮和力度,又有假声的通畅、圆润和柔和,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歌唱整体,可以理解成“具有真声色彩的假声”或“具有假声位置和特色的真聲”。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由于应用了科学训练的“混合声”,从色彩上接近我们民族的语言特点,容易吐字清晰,音色明亮,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学生“u”通道的训练,这也是获得刚中有柔,虚中有实的“混合声”的最直接途径。
二、情美
“情”是指演唱作品中的感情。在音乐艺术中,歌唱的表现力最强、最感人,因为歌声最能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歌唱的表现不只是单凭声音技巧,而是必须要首先理解歌词的内容,找到歌曲的主题思想,了解词曲作家创作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情况,进一步发掘作品的内涵。一个好的歌唱者,不仅会充分、准确地表现此曲作家的意图,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演唱,使作品绽放出新的光彩来。民族声乐演唱中,“情”的表达和体现应当具有民族性的,必须符合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欣赏习惯。关键要恰到好处,搞过了头就会使人感到没有深度,需要激情时含而不放,又会显得缺乏热情和力度。作为一名好的歌唱者,必须要会用“情”去歌唱,从音乐的开始就要投入感情进入角色,把握好“尺寸”,正确地塑造音乐形象,表达音乐情感。
三、字美
“字”是指歌唱中的语言,也就是吐字。因语言和字吐的不美,歌唱也就很难美,吐字不清使歌唱也很难做到细腻。歌唱中的吐字对于民族声乐演唱者来说尤为重要。明代著名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在《曲律》一书中提到“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由此可见古人对吐字的重视。在我国民族传统声乐中,对吐字有着一套严格的训练方法,我们应该很好地学习和继承。如提出“以字带声”、“字正腔圆”、“吐字归韵十三辙”等都值得我们去借鉴。我们在声乐教学中,母音的训练最为重要。在训练中常加上字头来辅助母音练习。一般常用的有“m”、“n”、“h”、“i”母音再做作字头,加什么字头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干篇一律地乱用。如“m”、“n”、字头的使用应与“哼鸣”位置结合起来。总之,要将母音在科学方法的共性基础上统一起来,求同存异,以同为主。当歌唱方法稳定,母音转换自如时,可以使每个字在共性前提下,突出个性和色彩,吐字也就越清楚,越有表现力。由此可见,“字美”是构成歌唱美的重要条件。
四、味美
“味”是指声乐作品的风格和韵味。作为民族声乐演唱者,只做到“声情并茂”、“字正腔圆”还不够,还必须会运用声音技巧和表现方法唱出作品的风格和韵味,以求更加完整地表达作品内容。如果一位歌手唱任何作品都一个味,体现不出作品的特点和风格以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个性,那么这种演唱是苍白平淡的,也不会受到观众的欢迎。因此,我们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的演唱风格要严格要求,做到唱什么像什么,“味”要对,无论是地方民歌、戏曲、曲艺还是创作歌曲、歌剧等,都要坚持“味”要对,“度”要对。作为一名民族声乐演唱者,务必在民族风格和韵味上下功夫,加强训练、打好基础,这也是解决民族声乐民旗l生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味美”也是构成歌唱美的重要条件。
五、表美
“表”指歌唱演员的表演及形象气质。作为歌唱演员自然对表演及形象气质有一定要求。在演唱水平相当的前提下,表演好、形象好的歌手自然机会会更多一点。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不仅限于技术技巧的训练,而且也要重视学生表演及形象、气质的启发与训练。大胆借鉴中国戏剧戏曲中的“手”、“眼”、“身”、“法”、“步”渗透到课堂教学,使形体和表演与演唱真正的融为一体。歌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原来是山西梆子的著名演员,有较好的戏曲表演基础,她的演唱不仅“声美”、“情美”、“字美”、“味美”,而且做到了“表美”,因此她的歌唱受到国内外观众的热烈欢迎。因此,教师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要重视“表美”教学与渗透,培养“内外兼修”的民族声乐歌唱人才。
结语:总之,民族声乐的教学一定要把技术技巧与审美培养放在同一高度来加以重视。民族声乐的教学过程实质是一个感受美、追求美、拥有美的过程。只有做到了“声美”、“情美”、“字美”、“味美”,“表美”才能拥有“歌唱美”。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民族声乐教师便是播洒美的使者,用真心、爱心、耐心成就一个个美的瞬间,播洒一片片美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