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家庭实验的实践研究

2014-10-21李媛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10期

摘 要:中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还有一种特殊的实验形式——物理家庭实验。物理家庭实验来自于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动手的机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在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实验类型为切入点进行论述,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为物理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探究型实验;实践型实验;纠错型实验;自主设计型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教学为主的学科,但由于实验资源的匮乏、应试教育的影响等因素,现有的教学已远远满足不了新课程标准下数量繁多、形式多变、探究性强的物理实验要求。家庭实验是学校实验的补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动手的机会,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学习,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助于三维目标的落实。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家庭实验的作用,通过对家庭实验的巧妙设计,使实验形式多样。实验可以设置在课前、课后或长期性家庭作业中。物理家庭实验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探究型实验

由于物理实验课时间的限制,很难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

探究过程又对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家庭实验正好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例如:学生学习“磁场”,首先让学生自己在家中进行以下实验:(1)手触及磁针,让其转动。(2)嘴吹磁针,使其转动。(3)用磁铁接近磁针。将实验现象记录在家庭实验单上。课堂上让学生思考:在手触及磁针时,什么力使磁针转动?用嘴吹时,谁使磁针转动?通过讨论,学生能够认识到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确实存在。学生就会猜想推理得到磁体周围肯定存在着一种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通过探究逐渐把有形的化为无形的,认识到这一物质就是磁场,从而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研究过程。

二、实践型实验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由生活转化为知识后又用知识去认识生活的过程。

1.通过物理家庭实验聚焦重点

将课内的探究延伸到課外,充分利用家庭中的资源,使学生所学知识的重点、疑点均能伴着学生走出课堂,融于生活。通过延伸性的家庭实验,既达到自主巩固、应用知识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学生学习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测量方法后完成实验:(1)测量家中书桌、床、电视柜的长度。(2)通过网络查询服装和鞋子尺码的国家标准,并测量自己身体,了解自身上衣、裤子和鞋子所应购买的规格。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的强烈欲望。

2.通过物理家庭实验突破难点

让实验进入学生家庭作业领域,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发现规律,旨在改变过去那种作业即演算习题的单一化做法,加深对抽象习题的理解。例如:在“变阻器”一节的习题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连接方法,可以让学生完成家庭实验“利用铅笔芯制滑动变阻器控制小灯泡的亮度”。通过在做中学,解决作业难题。

三、纠错型实验

学生根据生活中直观感受得出的片面甚至是错误的经验,与物理上的客观规律发生冲突的时候,若不用事实证明,他们的错误观念将根深蒂固。而家庭实验恰恰提供了鲜明的物理情境,强烈明显的实验效果能有力地纠正其错误。例如:在讲解重力的方向时,很多人总认为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重垂线,根据重垂线帮助判断重力的方向。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白垂直与竖直的区别。

四、自主设计型实验

这类实验由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案,这就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甚至于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收集物品,组建家庭微型实验室。例如:利用废旧饮料瓶,其中装入水可研究光学中折射现象,还可用来研究惯性现象,也可用来做液体压强的有关实验等。即使是小小的泡沫颗粒,也可用来完成声学中的声音的产生、电学中的摩擦起电现象等。

因此,只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收集,精心设计,就会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探索、形成和应用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快乐。可以说,物理家庭实验产生的促进学习效应以及对他们意志品质的培养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周予生.物理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06.

作者简介:李媛,女,出生于1986年3月,本科,就职于江西省铅山县特殊教育学校,研究方向: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