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出口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4-10-21张婧
[摘要]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迅猛发展,汽车出口规模逐步扩大。在分析我国汽车出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汽车出口存在环境欠佳、缺乏品牌竞争力、创新能力不足、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我国应加强政策引导,重视产品质量与品牌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服务网络体系,以促进汽车出口。
[关键词]汽车;出口贸易;创新能力;售后服务
[中图分类号]F75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9-0031-03
[作者简介]张婧(1986-), 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我国汽车出口始于1957年,20世纪60、70年代以无偿援外方式出口,20世纪80年代开始汽车产品贸易出口,但整体水平比较低。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汽车产业创造了巨大奇迹,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汽车出口量大幅下滑,当年出口量下降了51%。2010 年随着国际市场复苏,出口量开始回升,2012年突破了100万辆。2013年出口9773万辆,但汽车出口量仅占到国内总产量的442%,这与我国的巨大产能是极不相称的,我国汽车出口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国汽车出口现状
(一)出口规模
我国汽车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现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市场。近十年来我国汽车出口也得以快速发展,2003—2007年,出口连续5年保持100%以上的“井喷式”增长,出口量从2004年的约13万辆猛增至2013年的近98万辆,增加了6倍多(见表1)。
(二)出口结构
乘用车近年来出口量的增速远远超过商用车。2013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为9773 万辆,其中乘用车出口5963 万辆,占出口总量的6102%,商用车的出口比重从2001年的863%下降到2013年的39%,我国乘用车出口已经占据各类汽车出口的主导地位(见图1)。
(三)出口企业
在我国汽车出口企业中,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自主品牌发展势头强劲。2013年,奇瑞汽车出口量继续高居榜首,共计出口1848万辆,同比增长1626%;出口量排名第二到第十位的企业依次为:吉利、长城、上汽、力帆、东风、江淮、广汽、长安和北汽,出口量分别为1008万、965万、956万、870万、848万、572万、530万、519万和509万辆。除了江淮和长安,其他企业的出口量与2012年同期相比,都有一定的增长,其中吉利和力帆增速最快,广汽、上汽、东风、北汽和长城也呈快速增长势头,总体表现比较突出。2013年,上述十家企业共出口汽车8626万辆,占全国汽车出口总量的8168%。
(四)出口市场分布
我国汽车出口车型以中低端汽车为主,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进入国际市场。我国汽车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非洲、中东和东南亚等传统市场。2009 年和2010 年,我国对俄罗斯与乌克兰出口增速减缓,非洲逐渐成为我国汽车出口最大市场。2013年,我国汽车出口量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阿尔及利亚、俄罗斯、智利、伊朗、秘鲁。由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汽车市场的技术认证、安全标准、排放标准等较高,我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量仍然较少。
二、我国汽车出口面临的问题
(一)出口环境欠佳
国内环境。我国汽车产品和技术存在同质性,竞争对手大多来自于国内同行,导致了所谓的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汽车企业主要采取低价出口策略,虽然有所成效,但长期来看容易扰乱正常的出口秩序,并形成恶性竞争。如一些企业为了争抢订单,互挖墙脚、竞相压价,还存在违规出口现象。很多进口国规定,小批量进口样车和试验车可以不做认证,我国部分汽车产品就无法达到进口国要求,利用此规定以样车和试验车的名义出口,以达到规避技术贸易壁垒的目的。
国际环境。随着我国汽车出口规模逐年扩大,贸易摩擦也频发。进口国通常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本国知识产权、维护本国经济安全等为借口对我国汽车出口设置了严格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不仅对其进口的汽车产品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而且采用更全面的知识产权战略,在全球各国频繁申请专利,利用他国的法律保护其知识产权,我国汽车企业多次被控侵犯知识产权,汽车出口受到阻碍。
(二)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体现。在海外,一提起中国汽车,常常被认为是“低端”产品,适应性差,价低质劣。目前,我国尚未掌握生产中高端汽车的核心技术,这对我国高端汽车出口造成很大影响。我国轿车工业采取与外资“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导致我国汽车出口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尽管奇瑞、东风、吉利等知名品牌也已经在国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但其品牌知名度远远无法与国际汽车巨头相比,严重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近70%的汽车工业技术创新都是来自于汽车电子技术。近年来,每次国际法规标准的升级和汽车技术的进步几乎都与汽车电子的应用息息相关,但是我国严重缺乏相关核心技术。我国汽车几乎所有发动机的电喷系统、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中央控制器、发动机的管理系统、电动后视镜、起发电机等均由外商独资垄断或由合资企业生产。国外大型企业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所以在标准制定方面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我国汽车企业曾经希望通过与发达国家的车企合资来加快技术改进,但合资外方企业往往将核心技术牢牢地抓在手中,国内中小型企业虽然对一些先进技术具备一定的模仿和开发能力,但是受自身实力限制,难以消化吸收再创新,往往只能采取长期模仿外资企业技术的战略。目前,虽然我国已跻身世界汽车制造大国,如果长期解决不了技术创新及核心技术缺乏的瓶颈问题,只能逐渐拉大我国与汽车强国的差距。
(四)售后服务滞后
汽车是一个集产品、安全、质量和售后服务于一体的商品,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中国汽车由于低价优势在海外市场受到青睐,但是普遍缺乏售后服务。越来越多的国内汽车企业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出口企业的数量多,但是非常分散,单个企业出口量较少,品牌市场保有量过低,从而导致海外售后服务滞后,客户在汽车质量出现问题后找不到维修配件和稳定的服务商,这严重影响了我国汽车的品牌形象和出口的可持续发展。经过规范整顿汽车出口秩序,我国汽车出口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出口主体分散的格局尚未发生根本变化,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出口经营企业通过“借壳”等方式出口汽车,甚至大量企业一年只出口几十辆汽车,并且销售至很多国家,出口利润远远不足以弥补设立售后服务网络需要的费用,导致一些车企不愿意在国外售后服务过多投入,尤其是对新进入的市场,售后服务更是一大软肋。
三、促进我国汽车出口的对策
(一)政府加强政策引导
我国应该通过积极的出口政策和产业政策引导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我国汽车出口不能一味地强调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优势,应制定完善相关法规,使不正当竞争出口企业面临国际反倾销诉讼和国内法规的双重惩罚,提高汽车出口门槛,为我国汽车出口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汽车生产企业、出口企业的管理,严格施行生产企业授权管理和出口资质管理,从而进一步规范汽车出口秩序,剔除资质差的出口经营主体,禁止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从事汽车出口。政府应该适时举办相关讲座,宣传自贸区规则,帮助企业了解和利用自贸区相关规则,从而降低成本、扩大出口并简化申领原产地证书的程序,这样不但能够提高签发效率,还能够调动企业进入自贸区市场的积极性。除了上调出口退税率,政府应结合其他方式鼓励汽车出口。相关部门可以出台优惠政策促进航运企业与汽车出口企业合作,降低出口运输费用。
(二)重视产品质量与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