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滇缅旅游合作的对策建议

2014-10-21王睿郑雅婷普美云

对外经贸 2014年9期

王睿 郑雅婷 普美云

[摘要]云南省与缅甸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都处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框架之下,深化两地旅游合作不仅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更有利于维护边境地区繁荣稳定。目前,滇缅旅游合作主要面临大国博弈、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边境政策不稳定、合作内容单一、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和制约因素。滇缅两地政府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优化政策环境;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线路;开展联合营销,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建立旅游人才联合培训机制;深化旅游企业交流与合作,以促进滇缅旅游合作深入发展。

[关键词]滇缅;区域旅游;旅游合作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9-0028-03

[作者简介]王睿(1988-),女,汉族,陕西汉中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 郑雅婷(1988-),女,汉族,江西宜春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与旅游;普美云(1988-),女,彝族,云南西双版纳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与人力资源开发。一、滇缅旅游合作背景及意义

(一)合作背景

1缅甸旅游业发展概况

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国土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38万(2010年统计数据)。2010 年11 月7 日,多党制大选拉开了缅甸改革开放新的序幕。缅甸自然资源丰富,有漫长的海岸线,渔业、林业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011年和2012年缅甸对外贸易额共计1815亿美元,其中出口909亿美元,进口9053亿美元。若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预计到2020年,缅甸GDP有望达到1240亿美元,平均增速将达6%左右。近年来,缅甸政府逐渐认识到旅游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巨大贡献,开始着力发展旅游业,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开展旅游产品营销,不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旅游合作。旅游业有望成为缅甸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2云南省旅游业发展概况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境内居住有26个少数民族,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旅游业起步较早,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大省。截至2012年,云南省GDP总值达103098亿元,旅游总收入为170254亿元,旅游业总收入占全省GDP约165%。随着云南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旅游接待规模继续攀升,旅游企业实力不断增强。目前,云南省已经形成了很多知名旅游品牌和旅游线路,基础设施陆续完善,旅游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实现了从“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再向“支柱产业型”的历史性转变。

(二)合作意义

从1991年开始,滇缅在旅游领域就已经有了实质性的合作,利用滇缅的资源和地缘优势,科学合理地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优质旅游品牌,不断开拓旅游市场,共同促进旅游业共赢发展,己成为双方的共识。进一步深化滇缅旅游合作,一是有利于增强两国政治互信,维护区域和平、稳定。二是有利于促进滇缅两地经济快速发展,扩大就业,提高对外开放程度。三是有利于更好地吸收外来文化,传播、传承本土文化,进一步塑造城市形象,从而推动两地文化交流与合作。

二、滇缅旅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目前,云南省与缅甸共同合作开放口岸,推出了多条边境旅游线路和航线,大力吸引国内和第三方国家游客。2012年缅甸入境游客中,中国游客数量排在第二位。中缅旅游合作既包括在中国一东盟旅游合作和大湄公河流域旅游合作框架下的多边合作,也包括双边合作。双方还在打击贩毒、边境走私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有效维护了边境地区的治安环境。滇缅旅游合作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受大国博弈的影响

由于缅甸与中国、印度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相邻,而中印两国的关系非常微妙,既存在经济竞争又存在领土纷争。缅甸对两国的外交政策和经贸合作持审慎态度,并且已逐步楔入到中印的战略竞争中。而日本经济崛起后,就开始对缅甸实行长期经济援助。中缅关系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极大地刺激了日本,为了遏制中国的影响力,其势必会在中缅合作中给缅甸施压,进而影响滇缅旅游合作进程。

(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虽然云南省地处我国的西南边陲,相对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是随着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高,近年来云南省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而由于长期受美国经济制裁及内战的影响,缅甸的综合国力相对较弱。这也就意味滇缅旅游合作是建立在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程度、市场机制、资源禀赋等显著差异的基础上,进而直接影响区域合作质量。例如,缅甸的旅客接待条件较差,很多内陆地区交通不便,通讯设施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满意度。在口岸开放方面,云南省部分边境口岸早已升级为国家一级口岸,而缅方相对应的口岸虽然开放,但基础设施陈旧并且通关效率较差。

(三)边境政策不稳定

边境旅游作为滇缅旅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中出现的负面效应直接影响了两地旅游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我国法律规定禁止在大陆开设赌场,边境国家为了吸引中国游客,在与我国接壤的城市开设了很多赌场,造成了洗钱、国内资产外流等一系列不良后果。为了有效扼制出境赌博,治理边境旅游环境,从2005年开始,中国停止了边境口岸异地办理出入境通行证等手续。而2006年,缅甸政府单方面取消了中缅跨境多日游,更为双边旅游合作蒙上一层阴影。一些不法分子还利用法律漏洞,非法组团出入境,严重扰乱了边境治理环境。另外,第三国旅游者和旅游团队虽然可在昆明、瑞丽、河口、畹町、磨憨、西双版纳办理口岸签证,但缅甸不允许第三国游客从瑞丽、畹町进入云南,这也对双方扩大旅游市场、交换客源以及深化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旅游合作项目单一

目前滇缅旅游合作仅限于旅游线路和航线的互联互通以及边境口岸的相互开放,并未从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企业、旅游产品、旅游人才培训、旅游市场等多方面开展多角度深入合作。而且云南省和缅甸具有相似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少数民族跨居普遍,区域内民族民俗风情有着很多共同点,这并不利于旅游资源开发和差异化发展。

(五)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旅游人力资源是滇缅旅游合作深入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是目前缅甸旅游专业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不能满足区域旅游合作发展需要,尤其是高端人才严重匮乏。而且旅游管理人员、经营人员、服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两地区旅游人力资源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深化滇缅旅游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优化政策环境

一是健全政府间高层会晤协调机制。滇缅两地政府应在公安、边防、外事、交通、旅游等方面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定期开展旅游合作高层会晤,合作处理旅游应急事件,联合监管边境旅游市场等。西双版纳州、保山市等与缅甸毗邻的地州政府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辅助上级政府开展工作。二是建立区域旅游合作组织。该组织专门负责滇缅旅游合作事务,致力于不断扩大合作的内容和范畴,促进两地区旅游合作与发展。做好加强风险防控工作,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保障信息畅通,以实现“1+1>2”的效果。三是简化通关手续,为出入境提供便利。建立高速的网络化旅游通道,实现“一站式通关”和“电子通关”,以缩短通关时间。发挥地州政府的地域优势,鼓励其参与旅游通道建设。增加云南省内地州至缅甸的航班、包机等,提高旅游的通达性、便捷性,为游客提供多样化选择。建立滇缅签证互认制度和大湄公河次区域、东盟成员国居民自由出入中缅境内的免签或“一证通”制度。边境城市成立中缅居民免签出境、入境试点区以及周边国家限时免签试点区,构建“无国界旅游圈”。四是建立健全区域旅游合作的货币和税收政策体系。为促进滇缅旅游合作更加深入发展,建立共同市场和统一的货币机制势在必行。应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人民币在滇缅地区自由流通,旅游者可以自由购买旅游商品。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鼓励两地区企业进行相互投资,扩大双边旅游贸易规模。

(二)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线路

滇缅在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旅游开发重点应集中在亚热带、热带自然风光、湄公河水上风光、边境少数民族风情、宗教朝圣、自驾探险等方面。在整合现有旅游线路的基础上,应积极开辟跨国旅游新线路。具体线路包括:1亚热带、热带风情观光游。选线昆明(游览喀斯特地质公园石林风景区、九乡溶洞)、景洪(游览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公园、花卉公园等)、仰光(游览茵雅湖、威桑海滩等)2金四角跨境水陆旅游环线。磨憨—孟晒—琅勃拉邦(游览坦丁洞、王宫博物馆等)、孟洪沙—北本—清莱(参观泰北民族村、灵光寺等)、大其力—景栋(感受缅甸少数民族风情)、打洛。3边境少数民族风情游。一条是昆明—芒市(游览勐巴娜西珍奇园,感受景颇族、傣族风情)—瑞丽(游览大等喊傣寨、姐勒金塔)—腊戌—滚弄—孟定。另一条是瑞丽(游览扎朵瀑布、体验淘玉等)姐告—八莫—密支那(重温二战历史)猴桥—腾冲(感受火山地热等)。4感悟禅意,佛教心灵之旅。昆明—景洪(参观曼听佛塔寺、曼阁佛寺等)、曼德勒(参观马哈牟尼佛塔、金色宫殿柚木寺、固都陶佛塔等)、蒲甘(游览蒲甘佛塔、阿兰达寺、摩诃菩提寺等)、仰光(参观仰光大金寺、乔达基塔等)。5自驾探险游。一是昆明—楚雄—大理—保山—腾冲—猴桥—缅甸密支那;二是保山(隆阳区)潞西—畹町—腊戍—曼德勒—仰光;三是密支那—八莫—南坎—畹町。

(三)开展联合营销,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滇缅两地旅游企业可以共同开展市场调研,开展联合营销,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互相推介,进一步深化双边旅游合作。一是联合制作高质量、有特色的滇缅旅游宣传片,利用网络、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并结合传统媒介进行宣传,如将相关图片、文章投放在微博、微信上,将宣传片投放在访问量大的视频网站上。二是组织记者、学者、探险爱好者、自驾爱好者等对滇缅风光感兴趣的潜在游客进行一次滇缅生态、探险、考察之旅,使他们真实感受到滇缅旅游的巨大吸引力,并通过他们亲身扩大宣传。三是在滇缅两地分别举办对方推介会,如云南省可以组织“缅甸行”推介会、缅甸文化周等活动,仰光、曼德勒等地可举办“云南游”推介会,地方地州(邦)政府也可以举办针对自己地方的旅游推介会,以加深两地区民众的相互了解。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

1公路方面。推进昆明—仰光国际高等级公路以及安宁—楚雄、保山—龙陵段高速公路建设;修建临沧—镇康(南伞)或清水河—果敢,以便形成临沧—果敢—腊戌—曼德勒—邦康的国际旅游环线;修建瑞丽—盈江—拉咱—密支那—郎克普和瑞丽姐告(出境)木姐—腊戍—曼德勒之间的公路。2铁路方面。加快建设大瑞铁路(即泛亚铁路西线)大理—保山—芒市—瑞丽铁路,构筑我国通往印度洋最便捷的出海口;加快保山—腾冲—猴桥—密支那的铁路建设;打造滇缅高铁,推动泛亚铁路建设。3航空方面。逐步开通昆明到缅甸主要工业城市、旅游城市的航线,进一步开通昆明到缅甸所有机场的直航航线。同时,开通云南边境机场(如嘎洒机场、芒市机场、驼峰机场等)到缅甸大中城市的直航航线。4口岸方面。大力推进瑞丽、磨憨等跨境经济合作区和开放实验区建设,加大姐告、猴桥等边境口岸建设力度,将其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边境口岸。

(五)建立滇缅旅游人才联合培训机制

一是选派优秀旅游从业人员互相交流访问,共同培养有利于促进滇缅旅游合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二是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联合办学,为旅游学校师生提供境外培训、实习的机会;三是双方加强旅游部门的交流,定期组织培训班,邀请专家对翻译、导游、管理人员及相关服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旅游业服务质量;四是充分发挥云南省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学资源优势,结合双边旅游合作发展需要,建立旅游培训及教育合作机制。

(六)加强旅游企业交流与合作

各级政府应对有经济实力、积极参与滇缅旅游合作的旅游企业给予各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其与缅甸企业联合开拓旅游市场、开发旅游资源、相互投资,构建滇缅跨国旅游集团,积极深化双方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罗明义云南旅游的崛起与发展[EB/OL]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lyfzfxyc/2008-12/31/content_17039501htm

[2]高歌缅甸民族进程下中缅经贸合作分析[J]东南亚纵横,2013(4):14-18

[3]程大兴广西跨境旅游合作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11):23-28

[4]卢正惠基于比较优势的滇缅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23(3):97-104

[5]白廷斌滇西缅北旅游区的发展前景及初步构想[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24(1):83-87

[6]任佳中印缅孟地区经济合作的战略意义[J]南亚研究,2003(1):17-22

[7]佘伯明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实践与展望[J]东南亚纵横,2011(5):50-54

[8]冯莹云南与南亚旅游合作初步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5

[9]潘冬南广西与东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2008,30(4):10-13

(责任编辑:梁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