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拒绝梁实秋访问延安

2014-10-21徐世强李道明

文史博览·文史 2014年9期
关键词:阶级性论战中央日报

徐世强+李道明

1940年1月,梁实秋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身份,参加了“华北慰劳视察团”。该团由重庆出发,经成都、西安、郑州、宜昌等地,先后访问了七个集团军司令部。原计划抵达西安后访问延安,但毛泽东致电参政会,代表中共公开表示对慰问团中余家菊、梁实秋两人不予欢迎,该团遂取消延安之行。此事使梁实秋甚为尴尬,一时成为议论中心。毛泽东为什么公开拒绝梁实秋访问延安?溯根探源,这一切都缘于与梁实秋有关的两次公开论战。

“鲁梁之争”的第一次论战

20世纪20年代末,刚从美国回来不久的梁实秋出于一己偏见,分别在北京《晨报副刊》和《复旦旬刊》上发表了题为《卢梭论女子教育》的文章。文中,梁实秋把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大大攻击了一番,并对女子的教育问题发了一通议论。梁文发表一个月后,鲁迅出于对卢梭的景仰,写下了《卢梭与胃口》的杂文,发表在《语丝》周刊上,从而揭开了鲁、梁论争的序幕。

接下来的论战,使得鲁迅与梁实秋矛盾深化。当时,梁实秋读了鲁迅从日文转译的苏联卢那察尔斯基所著文艺论文集《文艺与批评》一书,认为“实在译得太坏”,甚至“疑心这一本书是否鲁迅的亲笔翻译”。梁实秋在1929年9月《新月》月刊上,发表了《论鲁迅先生的“硬译”》一文。接下来梁实秋在《新月》上,又发表了《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一文,否定文学的阶级性。

为此,鲁迅著长文《“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猛烈抨击了梁实秋,“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无产者就因为是无产阶级,所以要做无产文学……”。

随后梁实秋在《新月》二卷第九期上,连发两文,其中《“资本家的走狗”》一文回击冯乃超在《拓荒者》第二期上对他的批评;《答鲁迅先生》则是还击鲁迅《“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一文。梁实秋的这些文章,理所当然激起鲁迅的愤懑。随即鲁迅发表了那篇著名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杂文,痛斥梁实秋,将“鲁梁之争”推至高潮。

就这样,“鲁梁之争”由学术之争、不同的文艺观,逐渐演化为共产党、国民党在文化战线上的一场论战。从1927年到1936年鲁迅逝世,论战持续了八年之久。但是,这场论战所产生的影响既深且远。它不因鲁梁论战的结束而终结,其余波一直延续到后来。

“抗战无关论”的第二次论战

1938年冬,梁实秋接手主编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平明” 副刊。走马上任,他便在1938年12月1日《中央日报》“平明”副刊亮出一番《编者的话》:“现在抗战高于一切,所以有人一下笔,就忘不了抗战,我的意见稍有不同,于抗战有关的材料,我们最为欢迎。但是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不必勉强把抗战截搭上去。至于空洞的‘抗战八股,那是对谁都没有益处的。”

对于梁的上述言论, 左翼作家们认为他是在鼓吹“抗战无关论”,自然又是一场口诛笔伐。第一个开炮的是罗荪,在梁实秋的文章见报的第五天,12月5日重庆《大公报》即发表《“与抗战无关”》一文。梁实秋迅即在翌日《中央日报》回敬了一文,题目也是《“与抗战无关”》。接着,宋之的(1914-1956,左翼剧作家)等人也发表文章批判“与抗战无关论”。经过“鲁梁之争”的梁实秋,他的一举一动都为左翼文人所关注,此时的公开论战再一次把梁实秋推到风口浪尖上。

1939年4月1日,在接手“平明”副刊整整五个月之后,梁实秋结束了他与《中央日报》的关系,离开之际,梁实秋在副刊上刊出了一则简短的《梁实秋告辞》。旧话重提,犹不免感伤参半:“我不说话,不是我自认理屈,是因为我以为没有说错话。四个多月的‘平明摆在这里,其中的文章十之七八是‘我们最为欢迎的‘于抗战有关的资料,十之一二是我认为‘也是好的的‘真实流畅的‘与抗战无关的材料。……所有误会,无须解释,自然消除。所有的批评与讨论,无须答辩,自然明朗。所有的谩骂与污蔑,并没有伤害着了我什么。”

就这样,“与抗战无关论”的罪名让梁实秋背负了几十年。但是据统计,梁实秋在抗战期间所写的文章里,提到“抗战”二字的次数很多。他在抗战开始时便力主抗战,被日本人定为抗日分子,并上了日本宪兵队的黑名单。为躲避日本人的迫害,梁实秋孤身一人从汉口逃到重庆,与家人别离达六年之久。他对日本人的痛恨可想而知。

《毛泽东选集》中不同版本的梁实秋注释

以上的两次论战,使梁实秋成为左翼作家的宿敌。1942年5月,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点了梁实秋的名。他说:“文艺是为资产阶级的,这是资产阶级的文艺。像鲁迅所批评的梁实秋一类人,他们虽然在口头上提出什么文艺是超阶级的,但是他们在实际上是主张资产阶级的文艺,反对无产阶级的文艺的。”

1953年出版《毛泽东选集》关于梁实秋注释条目中,认为:“梁实秋是反革命的国家社会党的党员。他在长期中宣传美国反动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坚持反对革命,咒骂革命文艺。”虽说只是一条简单的注释,在当时那无疑如同一纸判决书,给梁实秋定了“案”。从此梁实秋的著作无法在内地出版。1949年后内地出版的各种《中国现代文学史》,均把梁实秋当作反面教材来批。

1986年10月13日,中共资深党员、从事过抗战文艺创作的老作家柯灵在上海《文汇报》发表了《现代散文放谈——借此评议梁实秋“与抗战无关论”》文章,对罗荪等人的看法作了勇敢的颠覆,从此改写了这段文学史。

1991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也重写了梁实秋注释条目,注释改为平和的语气叙述他的生平和著述:“梁实秋(1903-1987),北京人,新月社主要成员,先后在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曾写过一些文艺评论,长时期致力于文学翻译工作和散文的写作。鲁迅对梁实秋的批评,见《三闲集·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等文。”注释笔调变得公正客观,这体现了改革开放后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越发的实事求是。

紧接着简体四卷本的《梁实秋散文》出现在内地各新华书店,而且成了畅销书。至于内地各出版社自行编印的林林总总的梁实秋著作,如《梁实秋散文选》《雅舍菁华》《梁实秋读书札记》等,充斥坊间。与此同时,鲁迅的那篇《“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杂文,也从内地的中学语文课本中消失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阶级性论战中央日报
阶级话语与人性言说
觉醒年代的一次公开论战
曹刿论战
《中央日报》对战后南京审判的报道
论正确认识党性
刍论和平发展思想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国家本质刍议
左中右三报抗战时期想象的共同体建构
《资本论》广告登上《中央日报》
韩国《中央日报》:韩商如何在中国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