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北方杨树的造林技术

2014-10-21桑景海

现代农业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杨树栽培意义

桑景海

摘 要:杨树在建造防护林工程中占有重要的角色;还有因杨树内含氮的成分,可以改变土壤的含氮量,增加土壤的养分。所以大范围科学栽植杨树林非常有意义。

关键词:杨树;栽培;意义

杨树在我国北方分布很广,北起黑龙江、南至长江流域、西到新疆东至沿海都有分布,杨树在用材林和营造防护林上都是主要的造林品种。因此杨树造林的技术日益重要。

1 造林地的选择

①土壤质地比较轻。针对杨树不同的品种,在不同的土壤下种植。比如白杨派树种一般种在较轻重土壤上,而黑杨派树种,最好种在轻壤土和沙壤土上,也可以种在中壤和紧沙上。②土层比较深厚。一般来讲,有效的土层厚度要大于1.0 m才适宜。③土壤中没有盐碱或只有轻度的盐渍。正常情况下,土壤的含盐量应该小于0.1 %。④地下水位比较好,杨树生长最适宜的地下水位应该是1.5 m左右,在杨树的生长期地下水位应低于1 m,适宜杨树种植的地方水位不得低于2.5 m。⑤土壤中含有较高的养分,一般来说,杨树有机质含量应该在0.4 %以上,氮含量应该在0.03 %以上,有效氮应该在15 mg/L以上,有效钾应该在40 mg,以上,速效磷应该在2 mg/L以上。

2 整地

在选择好造林地后,首先需要进行的就是整地。①局部整地:就是对造林地局部进行翻垦的整地方式。②块状整地:就是通过块状翻垦造林土壤进行整地的方式,适用于各种条件的造林地,整地比较省土,引起水土流失的危险性比较小,它的缺点是不利于改善立地条件。块状整地在平原、山地造林地应用较多一些,也可用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风蚀严重的沙地或草原荒地等地。③全面整地:就是整个翻垦造林地的全部土壤,同时,对杂草、灌木的清除比较彻底,而且可使杨树幼林生长较好,林木比较容易成活,一般用于平原区,在秋季时,全面翻耕土地,一般要耕30~40 cm,经过冬季风化和冻融,在第2年春天造林前把地耙平即可[1]。

3 苗木的选择

苗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造林的成活率,也影响着林木的生长发育,一般应选择2年生的苗木,胸径>4 cm,高度>3.5 cm的苗木。在平原地区适合用大苗造林,栽植后生长比较快,苗木的成活率比较高,在低山、谷地或丘陵地区,一般采用的是壮苗造林,苗木高是5~6 m,胸径为3~4 cm为宜。

4 造林密度和方法

在立地条件比较差的造林地,应当采用密植法,地下水位比较好的林地,可通过培育中径材确定造林密度。在立地条件比较好的造林地,采用稀植法。在造林方法上,杨树栽培一般采用大苗、大穴、大株行距、深栽,也就是所说的“三大一深”的造林方法。

5 栽植技术

5.1栽植方法

“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植方法,首先挖20 cm的深度,将树苗放入坑中,扶正后再填入表土的一半时,将树苗轻轻往上提一提,使根系得到舒展,然后再踏实,浇足水,再进行填土、踏实,距地面15 cm时,再浇1次水,使填土下沉,等水完全渗入土壤后,将树苗扶正并培土。

5.2 苗木的处理

在运苗、起苗、栽苗的各个环节中,特别要注意对苗木水分的保持。对于不能及时栽培的苗木,要及时进行假植,把根部在清水中浸泡1~2 d。

5.3栽植时间

一般要在每年的3月下旬~4月初或者10月底~11月中旬进行种植,因为此时苗根容易生根,可有效地减少苗木水分的流失。

5.4栽植的深度

在比较干旱的造林地上,一般栽植的深度为60 cm左右,能有效地抗旱、抗风,增加生根量,促进杨树的成活,反之,要栽植得浅一些。

6 杨树育林抚育管理

6.1适时灌溉

作为速生树种的杨树,要求水分量较高。灌溉适时能提高的不仅是造林成活率,还能使杨树的生长量得以提高。幼龄林新造要立即浇水,在干旱的7~8月季节,也要灌溉林木适时,才能保证林木的旺盛生长。干旱的秋季时更要灌溉适时,灌水量与灌溉次数可视土壤情况和天气情况而定。

6.2合理施肥

6.2.1底肥 每公顷在造林前土杂施肥245~500 kg,过磷酸钙肥700 kg,在混合完成后施入树穴内根系挖好的栽植深度范围里。

6.2.2二次追肥 杨树生长高峰为6月中旬和8月下旬,最好在6月中旬实行追肥,过晚会造成苗木徒长,木质化不好,产生冻寒(如毛白杨、银白杨等)。在造林的当年可以适当晚施或少施追肥,可随林龄增加后适当再施,氮磷钾肥也要注意配置,追肥也要与浇水进行结合。

7 结束语

随着国家对植树造林工作的重视,我国的林业事业也将得到长足发展。对于杨树的栽培及防护知识会不断普及和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综合考虑地理条件、气候变化等因素来养护杨树。

参考文献

[1]王桂红.浅谈杨树的造林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endprint

猜你喜欢

杨树栽培意义
油麦菜栽培要点
跟踪导练(五)
自然栽培的味道
杨树山漫画作品欣赏
夏季苦瓜栽培
三七栽培研究进展
杨树上为什么会有许多“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