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优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2014-10-21张静华

现代农业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高产大豆技术

张静华

摘 要:本文就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1 整地

做好耕翻整地工作可起到熟化土壤、蓄水保墒、消灭杂草及减轻病虫害的作用,是确保大豆苗全苗壮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大豆是直根系作物,因此其根系及根瘤在土壤中处于上虚下实的结构,当土壤容重应在1.2 g/cm?以内,含水量超过20 %时,可使大豆能够良好发育。对于重迎茬地块而言,更要做好耕翻整地工作。

具体的整地方法应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对于没有一定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而言,可选择伏秋翻深松、旋耕深松或耙茬深松的整地方式。其中耕翻深度应控制在18~20 cm之间、做到翻耙结合,消除大土块及暗坷垃,耙茬深度应控制在12~15 cm之间,深松深度应超过25 cm。对于有一定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而言,可采用秋耙茬的整地方式,确保将茬子拣净,耙深应控制在12~15 cm之间,其中垄作大豆可在秋整地期间做好起垄工作,使其处于待播状态。有条件也可利用全方位深松机进行深松工作,期间深松深度应控制在40~50 cm之间。

2 施肥

应按照大豆的实际需肥特点来进行科学施肥,对于肥力较差的地块而言,可在初花期施用纯氮90~105 kg/hm?、五氧化二磷60~90 kg/hm?、氧化钾60~90 kg/hm?。对于肥力较高的地块而言,可施用纯氮60~75 kg/hm2、五氧化二磷120~150 kg/hm?、氧化钾120~150 kg/hm2。追肥过程中可采用开沟条施的追肥方式。在结荚鼓粒期后植株根系会逐渐衰老,吸收能力也会有所下降,此时大豆有可能会因缺肥而出现叶子黄、长势弱、花荚少及脱落多的现象。对此,可在花荚期进行根外追肥,施用尿素7.5~15 kg/hm?,磷酸二氢钾3 kg/hm?、钼酸铵375~450 g/hm?、硼砂1.5 kg/hm?,兑水750 kg后进行喷雾,最好在下午4点进行喷洒。

3 品种选择

大豆品种应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选择,最好选择优质高产的中大粒、早熟,并具有一定抗倒、抗病、抗渍能力的商品性好的品种。

4 种子处理

在开始播种前应进行拌根瘤菌处理,期间每100 g根瘤菌可拌入2.5 kg大豆,具体步骤为,首先把根瘤菌剂装在小桶中,然后向其中加入50 mL水,将根瘤菌剂拌为糊状,接下来可加入大豆种子与菌剂一同进行均匀搅拌,确保大豆种子表皮能够均匀裹上菌剂,以便增加根瘤菌的活性。

5 播种方法

5.1窄行密植播种法

缩垄增行、窄行密植的种植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这种种植方式是将宽行距改为40~50 cm之间的窄行,可起到显著的增产效果。从播种开始直到收获期间内都采用机械化的作业方式。利用机械进行耕翻整地工作,可确保土壤含水量,使出苗情况整齐、均匀。采用窄行密植的方式,可完全利用光能与地力,同时还可起到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

5.2等距穴播法

这种播种方式主要利用机械进行等距穴播,可有效提高播种效率以及播种质量。在出苗后,可确保株距适宜、分布合理、生长均衡,能够起到一定的增产效果。

5.3精量点播法

采用这种种植方式需要在做好秋翻耙地或秋翻起垄之外将茬子刨净,并在原垄上利用精量点播机或改良耙进行单粒、双粒平播或垄上点播,以确保下籽均匀,播深适宜,进而可起到保墒、保苗的效果,同时还有利于集中施肥,无需进行间苗工作。

5.4原垄播种

为避免出现土壤跑墒现象,可选择这种播种方式,同时还可起到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利用前茬肥以及降低作业成本的作用。

6 田间管理

6.1垄沟深施

当大豆刚刚拱土时可开始进行铲前垄沟深松工作。

6.2锄地

确保做到三铲三趟,铲趟不脱节。

6.3叶面追肥及矮化壮秆

在花荚期期间可按照大豆的实际情况进行适量追肥,当生育不足时,可采用根外追肥,选择富尔655或富尔翠花叶面肥皆可。在花期大豆生长过茂,并产生倒伏倾向时,可采用多效唑、矮壮素或缩节胺进行喷施,可有效平衡大豆的生长情况。

6.4化学除草

在开始播种前如没有采取化学除草措施,可在播后苗前阶段进行化学除草工作。其中具体的施药量可根据实际的喷洒面积而定,并注意在施药后混土2~3 cm。

6.5灌水

可按照实际的土壤含水量以及大豆的需水规律来适当进行灌水工作。通常情况下在开花期及鼓粒期可分别进行一次灌水工作。

7 防治病虫害

7.1病害防治

7.1.1霜霉病 可采用50 %福美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工作,也可采用50 %福美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直接进行喷施。

7.1.2灰斑病 在7月末阴雨季节大豆小叶片有超过30 %的部分措施病斑时,可采用50 %多茵灵或甲基托布津进行防治。在花荚期可采用40 %多菌灵胶悬剂1.5 kg兑水450~600 kg后进行喷雾即可。

7.2虫害防治

7.2.1大豆蚜虫和红蜘蛛 可采用40 %的乐果乳油50 g,均匀拌入10 kg湿润细沙土中直接撒在田间。也可采用40 %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直接进行喷雾。

7.2.2大豆根潜蝇 可以在6月份与中耕工作相结合将3%呋喃丹颗粒剂撒在大豆植株基部,培土掩埋即可,endprint

摘 要:本文就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1 整地

做好耕翻整地工作可起到熟化土壤、蓄水保墒、消灭杂草及减轻病虫害的作用,是确保大豆苗全苗壮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大豆是直根系作物,因此其根系及根瘤在土壤中处于上虚下实的结构,当土壤容重应在1.2 g/cm?以内,含水量超过20 %时,可使大豆能够良好发育。对于重迎茬地块而言,更要做好耕翻整地工作。

具体的整地方法应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对于没有一定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而言,可选择伏秋翻深松、旋耕深松或耙茬深松的整地方式。其中耕翻深度应控制在18~20 cm之间、做到翻耙结合,消除大土块及暗坷垃,耙茬深度应控制在12~15 cm之间,深松深度应超过25 cm。对于有一定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而言,可采用秋耙茬的整地方式,确保将茬子拣净,耙深应控制在12~15 cm之间,其中垄作大豆可在秋整地期间做好起垄工作,使其处于待播状态。有条件也可利用全方位深松机进行深松工作,期间深松深度应控制在40~50 cm之间。

2 施肥

应按照大豆的实际需肥特点来进行科学施肥,对于肥力较差的地块而言,可在初花期施用纯氮90~105 kg/hm?、五氧化二磷60~90 kg/hm?、氧化钾60~90 kg/hm?。对于肥力较高的地块而言,可施用纯氮60~75 kg/hm2、五氧化二磷120~150 kg/hm?、氧化钾120~150 kg/hm2。追肥过程中可采用开沟条施的追肥方式。在结荚鼓粒期后植株根系会逐渐衰老,吸收能力也会有所下降,此时大豆有可能会因缺肥而出现叶子黄、长势弱、花荚少及脱落多的现象。对此,可在花荚期进行根外追肥,施用尿素7.5~15 kg/hm?,磷酸二氢钾3 kg/hm?、钼酸铵375~450 g/hm?、硼砂1.5 kg/hm?,兑水750 kg后进行喷雾,最好在下午4点进行喷洒。

3 品种选择

大豆品种应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选择,最好选择优质高产的中大粒、早熟,并具有一定抗倒、抗病、抗渍能力的商品性好的品种。

4 种子处理

在开始播种前应进行拌根瘤菌处理,期间每100 g根瘤菌可拌入2.5 kg大豆,具体步骤为,首先把根瘤菌剂装在小桶中,然后向其中加入50 mL水,将根瘤菌剂拌为糊状,接下来可加入大豆种子与菌剂一同进行均匀搅拌,确保大豆种子表皮能够均匀裹上菌剂,以便增加根瘤菌的活性。

5 播种方法

5.1窄行密植播种法

缩垄增行、窄行密植的种植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这种种植方式是将宽行距改为40~50 cm之间的窄行,可起到显著的增产效果。从播种开始直到收获期间内都采用机械化的作业方式。利用机械进行耕翻整地工作,可确保土壤含水量,使出苗情况整齐、均匀。采用窄行密植的方式,可完全利用光能与地力,同时还可起到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

5.2等距穴播法

这种播种方式主要利用机械进行等距穴播,可有效提高播种效率以及播种质量。在出苗后,可确保株距适宜、分布合理、生长均衡,能够起到一定的增产效果。

5.3精量点播法

采用这种种植方式需要在做好秋翻耙地或秋翻起垄之外将茬子刨净,并在原垄上利用精量点播机或改良耙进行单粒、双粒平播或垄上点播,以确保下籽均匀,播深适宜,进而可起到保墒、保苗的效果,同时还有利于集中施肥,无需进行间苗工作。

5.4原垄播种

为避免出现土壤跑墒现象,可选择这种播种方式,同时还可起到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利用前茬肥以及降低作业成本的作用。

6 田间管理

6.1垄沟深施

当大豆刚刚拱土时可开始进行铲前垄沟深松工作。

6.2锄地

确保做到三铲三趟,铲趟不脱节。

6.3叶面追肥及矮化壮秆

在花荚期期间可按照大豆的实际情况进行适量追肥,当生育不足时,可采用根外追肥,选择富尔655或富尔翠花叶面肥皆可。在花期大豆生长过茂,并产生倒伏倾向时,可采用多效唑、矮壮素或缩节胺进行喷施,可有效平衡大豆的生长情况。

6.4化学除草

在开始播种前如没有采取化学除草措施,可在播后苗前阶段进行化学除草工作。其中具体的施药量可根据实际的喷洒面积而定,并注意在施药后混土2~3 cm。

6.5灌水

可按照实际的土壤含水量以及大豆的需水规律来适当进行灌水工作。通常情况下在开花期及鼓粒期可分别进行一次灌水工作。

7 防治病虫害

7.1病害防治

7.1.1霜霉病 可采用50 %福美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工作,也可采用50 %福美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直接进行喷施。

7.1.2灰斑病 在7月末阴雨季节大豆小叶片有超过30 %的部分措施病斑时,可采用50 %多茵灵或甲基托布津进行防治。在花荚期可采用40 %多菌灵胶悬剂1.5 kg兑水450~600 kg后进行喷雾即可。

7.2虫害防治

7.2.1大豆蚜虫和红蜘蛛 可采用40 %的乐果乳油50 g,均匀拌入10 kg湿润细沙土中直接撒在田间。也可采用40 %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直接进行喷雾。

7.2.2大豆根潜蝇 可以在6月份与中耕工作相结合将3%呋喃丹颗粒剂撒在大豆植株基部,培土掩埋即可,endprint

摘 要:本文就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1 整地

做好耕翻整地工作可起到熟化土壤、蓄水保墒、消灭杂草及减轻病虫害的作用,是确保大豆苗全苗壮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大豆是直根系作物,因此其根系及根瘤在土壤中处于上虚下实的结构,当土壤容重应在1.2 g/cm?以内,含水量超过20 %时,可使大豆能够良好发育。对于重迎茬地块而言,更要做好耕翻整地工作。

具体的整地方法应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对于没有一定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而言,可选择伏秋翻深松、旋耕深松或耙茬深松的整地方式。其中耕翻深度应控制在18~20 cm之间、做到翻耙结合,消除大土块及暗坷垃,耙茬深度应控制在12~15 cm之间,深松深度应超过25 cm。对于有一定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而言,可采用秋耙茬的整地方式,确保将茬子拣净,耙深应控制在12~15 cm之间,其中垄作大豆可在秋整地期间做好起垄工作,使其处于待播状态。有条件也可利用全方位深松机进行深松工作,期间深松深度应控制在40~50 cm之间。

2 施肥

应按照大豆的实际需肥特点来进行科学施肥,对于肥力较差的地块而言,可在初花期施用纯氮90~105 kg/hm?、五氧化二磷60~90 kg/hm?、氧化钾60~90 kg/hm?。对于肥力较高的地块而言,可施用纯氮60~75 kg/hm2、五氧化二磷120~150 kg/hm?、氧化钾120~150 kg/hm2。追肥过程中可采用开沟条施的追肥方式。在结荚鼓粒期后植株根系会逐渐衰老,吸收能力也会有所下降,此时大豆有可能会因缺肥而出现叶子黄、长势弱、花荚少及脱落多的现象。对此,可在花荚期进行根外追肥,施用尿素7.5~15 kg/hm?,磷酸二氢钾3 kg/hm?、钼酸铵375~450 g/hm?、硼砂1.5 kg/hm?,兑水750 kg后进行喷雾,最好在下午4点进行喷洒。

3 品种选择

大豆品种应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选择,最好选择优质高产的中大粒、早熟,并具有一定抗倒、抗病、抗渍能力的商品性好的品种。

4 种子处理

在开始播种前应进行拌根瘤菌处理,期间每100 g根瘤菌可拌入2.5 kg大豆,具体步骤为,首先把根瘤菌剂装在小桶中,然后向其中加入50 mL水,将根瘤菌剂拌为糊状,接下来可加入大豆种子与菌剂一同进行均匀搅拌,确保大豆种子表皮能够均匀裹上菌剂,以便增加根瘤菌的活性。

5 播种方法

5.1窄行密植播种法

缩垄增行、窄行密植的种植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这种种植方式是将宽行距改为40~50 cm之间的窄行,可起到显著的增产效果。从播种开始直到收获期间内都采用机械化的作业方式。利用机械进行耕翻整地工作,可确保土壤含水量,使出苗情况整齐、均匀。采用窄行密植的方式,可完全利用光能与地力,同时还可起到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

5.2等距穴播法

这种播种方式主要利用机械进行等距穴播,可有效提高播种效率以及播种质量。在出苗后,可确保株距适宜、分布合理、生长均衡,能够起到一定的增产效果。

5.3精量点播法

采用这种种植方式需要在做好秋翻耙地或秋翻起垄之外将茬子刨净,并在原垄上利用精量点播机或改良耙进行单粒、双粒平播或垄上点播,以确保下籽均匀,播深适宜,进而可起到保墒、保苗的效果,同时还有利于集中施肥,无需进行间苗工作。

5.4原垄播种

为避免出现土壤跑墒现象,可选择这种播种方式,同时还可起到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利用前茬肥以及降低作业成本的作用。

6 田间管理

6.1垄沟深施

当大豆刚刚拱土时可开始进行铲前垄沟深松工作。

6.2锄地

确保做到三铲三趟,铲趟不脱节。

6.3叶面追肥及矮化壮秆

在花荚期期间可按照大豆的实际情况进行适量追肥,当生育不足时,可采用根外追肥,选择富尔655或富尔翠花叶面肥皆可。在花期大豆生长过茂,并产生倒伏倾向时,可采用多效唑、矮壮素或缩节胺进行喷施,可有效平衡大豆的生长情况。

6.4化学除草

在开始播种前如没有采取化学除草措施,可在播后苗前阶段进行化学除草工作。其中具体的施药量可根据实际的喷洒面积而定,并注意在施药后混土2~3 cm。

6.5灌水

可按照实际的土壤含水量以及大豆的需水规律来适当进行灌水工作。通常情况下在开花期及鼓粒期可分别进行一次灌水工作。

7 防治病虫害

7.1病害防治

7.1.1霜霉病 可采用50 %福美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工作,也可采用50 %福美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直接进行喷施。

7.1.2灰斑病 在7月末阴雨季节大豆小叶片有超过30 %的部分措施病斑时,可采用50 %多茵灵或甲基托布津进行防治。在花荚期可采用40 %多菌灵胶悬剂1.5 kg兑水450~600 kg后进行喷雾即可。

7.2虫害防治

7.2.1大豆蚜虫和红蜘蛛 可采用40 %的乐果乳油50 g,均匀拌入10 kg湿润细沙土中直接撒在田间。也可采用40 %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直接进行喷雾。

7.2.2大豆根潜蝇 可以在6月份与中耕工作相结合将3%呋喃丹颗粒剂撒在大豆植株基部,培土掩埋即可,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产大豆技术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无公害大葱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