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蛋鸡育雏成活率的几项关键技术措施

2014-10-21奚长安

现代农业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蛋鸡成活率技术

奚长安

摘 要:本文就如何提高蛋鸡育雏成活率进行了分析与论述,供参考。

关键词:蛋鸡;育雏;成活率;技术

饲养蛋鸡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就是育雏阶段,由于此时的雏鸡刚刚出壳,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对外界一些不良因素的抵抗力不是很高,消化吸收能力也较弱,所以极易生病,一旦生病也很难治愈。对此,一定要做好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工作,以免对蛋鸡的生长、发育与产蛋性能产生影响。为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应完全掌握以下几项技术重点。

1 做好雏鸡入舍前的准备

1.1清扫与消毒

进雏前应将育雏舍内外进行彻底的清扫、冲洗与消毒处理,对于舍外四周的消毒环节可喷洒3 %~5 %的烧碱溶液。舍内可喷洒2 %的热水火碱溶液或3 %~5 %的来苏儿,1~2 d后应继续喷洒2次。粉刷墙壁可采用20 %的生石灰水,完成后喷洒新洁尔灭。食槽及饮水器可采用3 %~5 %的漂白粉进行浸泡,可起到较好的消毒作用,能够抑制病原体的横向传播。1~2 d后应将舍内全部的门窗、通风口关闭,同时封死门窗缝隙,经过24 h后可将门窗打开。育雏期间应为雏鸡营造出干净卫生的环境,降低其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机率,确保雏鸡能够健康生长。对此,应将育雏舍的周边环境、育雏区围墙内的环境、育雏舍及内部的全部设备与用具进行认真细致的消毒处理。消毒过程中应采用消毒力强、作用广泛、渗透率高,同时对人禽无害的安全消毒剂。

1.2育雏方式

当前可采用的育雏方式主要包括垫料地面育雏、网状地面育雏以及育雏笼。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采用电热育雏器进行育雏工作。

1.3垫料

垫料可选择稻草、麦秸或锯末。

1.4预热

在开始进雏前应把舍内的门窗全部关好,可采用开灯或保温伞的途径将舍内温度提升至33 ℃以上,当室温维持在约28 ℃时就可开始进雏。

2 育雏舍的管理

2.1温度

采用平面育雏时,温度计挂在育雏伞的边缘,与垫料或地网的距离应保持5 cm,舍内第一周的温度应控制在30 ℃~33 ℃之间,接下来的每周可下降1 ℃,直到18 ℃~21 ℃之间为止。采用育雏器育雏时,应将温度计挂在距育雏器较远的位置,如舍内适中区域的墙上。采用笼育时,应将温度计挂在加热笼内距网5 cm处,第一周的温度应控制在30 ℃~32 ℃之间,接下来的每周可下降2 ℃~3 ℃,直到18 ℃~21 ℃之间为止。为提高雏鸡的育雏成活率,应确保雏鸡生活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下。对于新生雏鸡而言,其对温度的调解能力不是很强,对环境温度变化情况十分敏感,因此过低、过高、忽冷、忽热的温度都会提高雏鸡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所以要做好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雏鸡生活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下。由于鸡的体温较高,代谢情况较好,因此在第2周开始应做好通风换气工作,特别是在天气较为寒冷的时候,一定要协调好通风换气与保温之间的矛盾,在确保舍内环境温度适宜的同时做好舍内空气的流通工作,避免出现因空气质量问题而引起的呼吸道类疾病。

2.2湿度

幼雏在刚被孵出后,其体内的含水量约有76 %,出生后的前3 d湿度较大,后期会逐渐趋于正常水平。前期的舍内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 %~65 %之间,后期应控制在55 %~60 %之间。

2.3通风换气

育雏期间应做好通风换气工作,热气量应适中,并避免将舍内的热能过量排出,使舍内空气清新、温度平稳即可。在通风过程中如温度下降在1 ℃之内,不可直接开窗。

2.4光照

为确保雏鸡能够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采用科学的光照制度,当前普遍应用渐减光照法,光照时间在第1~3 d是23 h,4~7 d是18 h,第2周15 h,第3周开始应保持在11~12 h之间。光照强度最初应控制在10~20 Lex之间,后期可逐渐降低至5 Lex。

2.5密度

饲养密度不可过大,以免对雏鸡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降低鸡群整齐度,增加发病及死亡率。

3 雏鸡的选择和入舍

3.1种蛋及孵化技术

种母鸡最好在30~45周时进行产蛋,种蛋重量以55 g左右为宜,对于蛋形、大小、清洁程度、蛋壳结构等方面应进行仔细挑选。

3.2选雏

雏鸡在21 d即可出雏,此时重量应超过37 g,为确保雏鸡符合品种外貌要求,应到具有一定规模的正规孵化厂进行抓雏。

3.3入舍

雏鸡抵达后应尽快入舍,并在长距离的运输过程中做好对雏鸡的防暑保暖措施。

4 饮水开食的时间

雏鸡入舍后应为其提供充足的饮水,可在水中添加一些多维、电解质及开口药。出雏36 h后即可开食,对于一些肚子较大的雏鸡可将开食时间延长到50 h。期间可采用在50X50 cm的塑料布上撒食的饲喂方式,应确保每只鸡都吃到。同时应保证饮水足够清洁卫生,全天不可断水。饲料可采用少给勤添的饲喂方式,无需使鸡吃得过饱。在开始的第1周每日应确保喂鸡8次,在1周后每日喂6次即可,夜间应注意适当提高温度,控制饲喂次数,使鸡得以完全休息。

5 雏鸡的管理

5.1断喙

可在7~9日龄时开始断喙工作,期间应明确断喙位置,在上喙1/2或下喙1/3处切下,切下后应将喙在烙片上稍微停留片刻以起到止血作用。在开始断喙的前两天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维生素K,可有效控制断喙所造成的流血情况。

5.2通风

在7 d后应加强通风情况,选择负压通风方式,控制好舍内的温度及湿度,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灰尘和微生物的浓度和数量,确保舍内空气清新,能够为鸡群提供充足的氧气。

5.3光照

光照会对雏鸡的增重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应控制好在蛋鸡性成熟前的光照情况,并将光照强度控制在4~5 w/m?之间。

5.4称重

可随机取出30~50只鸡,称量鸡的平均体重,看其体重是否均匀。

5.5防疫接种

选择预防用药时应按照本地的家禽流行病发病特点来确定相应的免疫预防程序,按时做好防疫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蛋鸡成活率技术
蛋鸡多产蛋要过三道关
春季蛋鸡养殖三防
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提高保育仔猪成活率的饲养管理要点
提高酸枣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如何抓好羔羊的疾病预防和提高成活率
蛋鸡和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