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014-10-21毛淑媚
毛淑媚
【摘 要】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人也应该是学生,那么如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真正主人呢?本文依据生本教育理念,阐述了生本课堂的特征: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实现真正“对话”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并结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提出了建构生本课堂的策略:以学定教;开放课堂;真正“对话”。
【关键词】生本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 探索
一、生本课堂的特征
以生为本的课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生命需要为本的课堂。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课堂中的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教学要为学生的真正发展服务,教师要以学定教,要为学生的学习设计教学。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位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和需要给予知识大餐,让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教学全过程。本人认为这样的课堂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以生为本的课堂上,学生永远处于教学的主人翁地位上。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学,主动去学,从探求知识中真正体验到参与掌握知识的愉悦情感。
2.是真正“对话”的课堂。以生为本的阅读教学不是“告知”而是真正的“对话”。“对话”的过程,充满着体验、感悟、探究和发现,是师生把握文本与发展文本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体验、领悟,这样文本中的具体文字便恢复了生命而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从而他们得到生命的引导与教育。这种真正平等的“对话”,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撞出的“火花”便是文化的积累,思想的熏陶,能力的强化,精神的积淀。
3.是联系生活的“开放”课堂。以生为本的课堂它将从传统教学的“三中心”(以课堂、教师、课本为中心)和“三唯一”(以课本为唯一的知识源,以教师为唯一的知识传授者,以课堂为唯一的获取知识场所)的“羊肠小道”引入到一条广阔的“高速公路”,使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汲取知识。这样的开放课堂,体现了“大教学”的观念,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满足学生精神世界的内在需求。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地与文本、同伴及教师进行对话,并能有意识地联系生活的过程,进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知识,学会交往,学会生存的生命成长过程。那么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呢?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几个策略。
二、构建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1.以学定教。以学定教,顾名思义,“学”是“教”的目的,“教”要为“学”服务。以往课堂上,我们一味地追求上“好课”,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服务”的倾向。我们为了一堂“光鲜亮丽”“视听效果”突出的课,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提问,每一个过渡,甚至小到每一个动作都在我们的关注中,但我们恰恰忽视了最重要的人物——学生。这样的课堂,很“顺”,很“完美”,有时甚至成为“视觉大餐”,而学生的学,学生的活动都为了配合教师的教。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往往是教师愿意呈现的,而非学生需要的。
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定教的教学。教师要从以往的“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模式中走出来,多花时间去了解学生,想想哪些地方他们学起来有难度,我们就给他们设计几级阶梯;哪儿可以设计那些他们喜欢的活动。在做了这些预设的工作之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现场反应,思考相应的策略,顺应他们的需要,真正做到“教”为“学”服务。
2.开放课堂。以往的教学是让学生在狭小的教室空间,借助单一的课本,通过师生单向的交流进行的封闭式学习,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知识获得。教学的功能不仅在于保存传统文化的精华,也不仅在于适应当前的社会生活,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的未来设计和奠基。教学要着力于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终身发展服务。因此,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应解除各种束缚,拓宽教学的开放度。开放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托,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
开放的课堂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开放上。教学要凭借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我们应该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真正体现“大教学”的观念。开放的课堂还体现在教学时的时空开放上。开放的课堂教学更应该体现在教学评价上。我们的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潜能上,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和发展中的个别差异。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不断调整教学评价策略,及时给予肯定。而且开放的教学评价,可以把一部分的评价权力下放到学生。
3.真正“对话”。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通过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达到共同建构,共同发展的过程。当然,实现有效的“对话”的前提是营造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使得课堂成为师生、生生充满人性,富有个性的对话平台。而且,要给予学生充裕的对话时间,让师生的认知、思想、情感,在对话中得到螺旋式的渐进和提升。
总而言之,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才。我们应“还学于生”,使课堂真正回归学生本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叶澜.对话式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邓红霞.“对话”从“心”开始:谈如何实现语文教学中的对话[M].江苏出版社,2005.
[4] 王治国.新课标下的语文对话教学解读[M].语文教学出版社,2005(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