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2014-10-21刘桂荣
刘桂荣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而广大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观念、效率观念和民主意识也都明显加强了。随之而来的中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也出现了一种不良的错误倾向,只重视教学生文化知识,而忽视教他们做人的道理。造成不少初中学生不爱劳动,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有的甚至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给学校、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常见的,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语文教师,更易于从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日常工作中,我主要进行几项渗透: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学习知识,而且能促进师生感情,更是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狠抓课堂教学,同时把德育教育注入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凡事有能进行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就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能受到“美”的教育,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教师更要联系实际,以点带面,对一些不良现象进行正确的剖析。诸如:尊敬教师、孝敬父母,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听教师教诲、与长辈顶撞等类似问题,在边解读文章的过程中,拿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来激励、感染他们,要教会他们换位思考,对他们进行耐心讲述,循循善诱,使他们明白道理,转变思想,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使道德教育真正成为学生思想品德提高的推动力。
1.教育是要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语文书中的课文《黄河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最后一课》等等名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启迪着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懂得做人的道理。在教朱自清《春》时,老师采用多种多样的直观手段,如:幻灯片、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发现和理解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从而教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升修养。
2.进行文明行为的教育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例如,教育学生要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从《斑羚飞渡》《马》等课文中学习了解动物,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从自己出发,怎么去保护动物,怎么去维护生态平衡,并将它写成心得体会。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讨论,使自己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潜意识,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3.进行个人品德修养教育
阅读好文章,就是和大师对话,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阅历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在文中的深层含义。特别是承袭到现在的很多精美古文,如:《论语〈十则〉》中就蕴含许多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道理,这就需要老师讲解、引导。还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除了带领学生感受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更要让学生领悟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平时还应鼓励学生多去读课外书,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对学生形成自尊、自强和自信的人格有很大作用。
二、在寫作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课中的德育教育绝不可忽视,作文教学中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训练学生运用或书面语言及一定的章法技巧等编织再现事物,达到一定的写作技能。学生在观察、感悟、分析事物进而写作文章的一系列过程中,必然会触发种种思想情感,对所写事物产生并表达出一定的见解或评价。可见,写作也应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责任。
因此,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激发写作。引导学生注重观察生活,了解人类和生态平衡的关系,有序地去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写出感人的文章来。现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不爱参加家务劳动,在家中受到长辈的宠爱和娇惯,要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理解别人、体谅别人、尊重别人,可以这些写作训练为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写作活动。如:在班上组织学生利用多媒体观看“感恩教育”视频活动,然后再让学生回到家里为自己的父母换位做一些父母每天为他们做的事情,如:洗衣服、做早点、洗脚等,然后写出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这项活动既能亲身体验做家务的辛苦和乐趣,又能理解和体谅父母的辛苦。这样写出的作文既有真情实感,又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进而惠及他人和社会。
三、在教师的行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没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美好灵魂的人是不可能的。青少年最大的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他们总是从教师的身上寻找自己行为的规范和道德标准。因此,教师的思想境界、言谈举止、衣着仪表等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孔子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教师的行为规范、为人师表是教师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前提,离开了这个前提,也就不能把学生教育好。
作为教师,自己要做到言行一致。要学生养成不随意乱丢垃圾的习惯,自己首先就得做到,在平时看到有丢在地上的垃圾,应该以身作则捡起来扔到垃圾桶内。这样学生耳濡目染,自然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教师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作为语文教师和班主任,我时常都利用所学的课文及相关的历史名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经常和他们谈心,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询问他们的想法和对社会的看法等等,让自己成为学生上课时的良师,下课后的益友。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第一中学)
编辑 代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