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2014-10-21秦洁
秦洁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求教师一方面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在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全方位的人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主体地位的背景下,实行实效性的教学无疑是最科学的選择。
关键词:实效性;课堂氛围;教学方式
教学实效性具体是指教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做到整个教学过程是扎实的、平实的、充实的,并且还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的。教学课堂的实效性就是要求教学内容真实且有效。实效教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课堂质量、课堂效率、知识技能以及基本素养。笔者将从两个方面具体明确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具体应该怎样实现教学的实效性。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并且能够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要求教师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产生情感共鸣两个方面着手。
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方面,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学生的朋友,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去,一方面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合作者。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融洽的学习方式,使其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够无限的拓展。以下面一道应用题为例:
例如:操场上有15个工人在植树,又来一样多,请问:共有多少人在植树?
15+15=30(人)
事实上,这是一道已知条件并不明确的应用题,小学生在解答的时候很有可能会摸不着头脑,“一样多”这样的词汇很有可能在其头脑中没有一定的概念,这时老师可以以朋友的身份进行友情提示,使同学们产生新的认识并使其转变注意力。这就是教师以转变身份的形式进行教学,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在产生情感共鸣方面,要求教师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了解教材内容,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升级和完善,使原本枯燥的知识更加灵活和变通,给予教材内容生命和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充满教学热情,用自身的情感和经历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加具备学习的热情。
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转换自身的角色还是与学生达成一致的情感共鸣,都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二、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
对于构建实效性的小学数学课堂来说,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是最有效的途径。无论是什么学科什么类型的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都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笔者具体提供两种教学策略以探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
1.采用合理的情景教学
教师在课堂中融入相关的实验环节,以提高小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具体要求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契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互动,诸如画图、拼魔方、游戏教学等等,使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爱上数学,并且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具有实践的能力。
2.分层教学
教师将学生依据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掌握能力分组,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奖惩和提问。这样一来,能够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向和方法。
总之,对于实效性教学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能够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达成期望的教学目标。
本文简单明确了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的定义,并针对实效性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希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侧重于实效性,一方面营造合理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应用合理的教学手段。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五小学)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