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亲属称谓语的角度浅析宁县方言
2014-10-21郑媛
郑媛
【摘要】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社会语言纷繁复杂,其中各地方言更是不计其数。随着方言学的推广,各地方言中的称谓语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称谓语的角度研究各地方言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视角。因此,本文选择从亲属称谓语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分析,希望进一步了解宁县方言,探究背后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称谓语 亲属称谓 宁县方言
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是甘肃省东南边境县份之一,地处世界著名的黄土高原中部,陇东高原东南部。介于东经107°41′至108°34′,北纬35°15′至35°52′之间,东依子午岭,南接陕西,北靠宁夏,西临泾、蒲二河,距黄陵160公里,西安200公里,兰州510公里。扼甘、陕、宁三省之要冲,是三省结合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窗口,具有显着的区位优势。因此,宁县方言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凝聚了陕甘宁三省的语言特色,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称谓语,顾名思义,就是如何称呼的问题。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通常情况下,称谓语按照运用场合一般分为两大类,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根据名称,显而易见,亲属称谓语是指用于家庭间的不同亲属间的互相称呼,而社交称谓则是用于非亲属之间,人们用来维持社交关系的一种互相称呼。然而由于亲属称谓语是以家庭为核心所展开的一组基本的词汇系统,不仅相对稳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社会心理和文化传统。我国学者则通常把亲属称谓分为类别型和叙述型两大类。类别型称谓不标明亲族是父系或母系, 不标明亲族是直系还是旁系, 不标明亲族的排行顺序, 只标明尊卑辈份。叙述型亲属称谓则相反, 不仅父系、母系关系明确, 而且直系、旁系、尊卑、长幼关系均十分明确。汉语亲属称谓即属叙述型。因此,从亲属称谓语的角度研究一种方言的特点及其文化底蕴是一个崭新的视角。
一、宁县方言中亲属称谓语的分类
根据亲属关系的分配,亲属称谓语通常可以被划分成宗亲(父系亲属称谓语),外亲(母系亲属称谓语)以及姻亲(婚姻亲属称谓语)。而在称呼的时候又得区分背称和面称。调查研究,宁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语虽与普通话中的差异并不大,但也有其独特的地方。由于宁县辖8镇10乡,257个行政村,其村与村之间的方言也略微有着细小的差异,所以笔者将选择宁县县城的方言作为研究的对象。
1.宗亲称谓语。宗亲称谓语,即父系亲属称谓语,是以自己为核心,对与自己及父亲拥有浓厚的血缘关系的亲属的称谓。而宗亲称谓语进一步又可分成直系宗亲和旁系宗亲。直系宗亲是指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儿女,孙子一类的亲属,而旁系宗亲是指伯父,叔父,兄弟姐妹等。在直系宗亲称谓语的表达中,可出现以下称谓,曾祖父:太爷/老爷;曾祖母:老太/老奶;祖父:爷;祖母:奶;父亲:老人/父亲/大(二声);母亲:老人/母亲/妈;儿子:娃/名字;女儿:女子/名字;孙子/孙女:乳名/名字。 而在旁系宗亲称谓语中,则出现了以下称谓语伯父:大伯/伯;叔父:大大/#大;姑母:#姑姑/ 娘娘;哥哥:#哥/掌柜的;姐姐:#姐/姐;弟弟:兄弟/老#;妹妹:名字/#妹子;侄子:名字/ 侄儿;侄女:名字/侄女。
2.外亲称谓语。与宗亲称谓语相似的是外亲称谓语,即母系亲属称谓语。它也是以自己为核心,对与自己及母亲拥有浓厚血缘关系的亲属的称谓。它又是血亲的另外一个分支。在外亲亲属称谓语中可以见到以下称谓,如外曾祖父:老爷/太爷;外曾祖母:外老奶/外老太;外祖父:外爷;外祖母:外奶;舅父:#舅舅;姨母:#姨;表兄:表兄/表哥;表姐:表姐;表弟:表弟/名字;表妹:表妹/名字;外甥:外甥/名字;外甥女:外甥女/名字;外孙:外孙子/ 名字;外孙女:外孙女/ 名字。
3.姻亲称谓语。姻亲称谓语,又称婚姻亲属称谓语。与宗亲和外亲不同的是,姻亲是由于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属关系网。具有姻亲关系的亲属之间并无血缘关系。而分析姻亲称谓语又需要分析夫系姻亲称谓语以及妻系姻亲称谓语。
(1)夫系姻亲称谓语。此类称谓语是以女性为核心,对配偶及配偶亲属所形成的称谓。如夫父:公公/婆阿大;夫母:婆婆/婆阿妈;夫兄:婆阿哥;夫嫂:#嫂子/先后:夫姐:婆阿姐;夫姐夫:姐夫#姐夫;夫弟:婆阿兄弟/ 小叔子;夫弟媳:弟媳/先后/名字;夫妹:婆阿妹子;夫妹夫:妹夫/名字。
(2)妻系姻親称谓语。此类称谓语是以男性为核心,对配偶及配偶亲属所形成的称谓。如妻子:屋里人/儿女名字+他妈;妻父:老姨夫/老丈人;妻母:老姨/丈母娘;妻兄:妻哥/#哥;妻嫂:#嫂子;妻姐:妻姐/#姐;妻姐夫:一挑担/一担柴/#姐夫;妻弟:妻弟/名字;妻弟媳:弟媳/名字;妻妹:妻妹/名字;妻妹夫:一挑担/一担柴/名字。
(3)其他姻亲称谓语。其他姻亲称谓语是指自己血亲的配偶,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的配偶、自己兄弟姐妹的配偶、堂兄弟姐妹的配偶、孙子女及外孙子女的配偶等等。如在其他姻亲中,伯母:大妈;叔母:#娘/#妈;舅母:妗子;姑父:姑父;姨夫:姨夫;嫂子:嫂子;儿媳:儿名字+ 媳妇/ 名字;女婿:女儿名字+女婿/名字。
二、宁县方言的形式特点
笔者在第二部分中罗列了宁县方言的亲属称谓语,经过对比,发现宁县方言形式上存在以下几个特点。(1)重叠词的运用;(2)缀词“子”的运用;(3)“老”的运用;(4)一词两意的运用。
1.重叠词的运用。从第二部分的亲属称谓表中,不难看出重叠词的称谓形式在宁县方言中是普遍存在的。在宗亲亲属称谓中叔父的表达方式是“大”的重叠“大大”,姑母的表达方式“姑姑”或“娘娘”。外亲称谓语中“舅”的表达方式是“舅舅”。姻亲称谓语中对夫父,夫母的表达称呼则为“公公,婆婆”。这些具有重叠词的亲属称谓语在宁县方言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宁县方言一大特色的体现。
缀词“子”的运用
2.“子”的运用。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经常是以轻声为主,放在主词之后,即“主词+子”的形式,并没有特别的含义。而在宁县方言中“子”的也是一种地方特色,运用非常普遍的,尤其是在亲属称谓中。例如“女儿”的称谓在宁县方言亲属称谓语中则是“女子”,词根是“女”,“子”是词缀。在如“舅妈”的称谓在宁县方言中则是“妗子”,词根是“妗”,子是缀词。还有夫弟的表达方式“小叔子”,同样也是缀词“子”的运用。“子”在宁县方言的亲属称谓语中虽然没有特殊意义,却是一种流传下来的普遍语言现象。
3.“老”的运用。宁县方言中另外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则是亲属称谓语中 “老”的运用。在宁县方言中通常会看到“老”字的两种用法。一是“老”字作为缀词经常会与数量词“二,三,四”组合来表示排行的结构。如“老大”、“老二”。 第二种用法则是“老”字当形容词来用。在日常对话中,通常能听到对爷爷奶奶的表达有时会成为“老爷”,“老奶”,这不仅是对爷爷奶奶年纪大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对爷爷奶奶的一种尊称。
4.一词两意的的运用。在宁县方言的亲属称谓语中,一词两意的现象也是一种比较独特的称谓语特征。如“大”字的用法,“大”字作为单个一词表达的是父亲的意思,与“达”同音。但将“大”变成“大大”,同样是一个字,“大大”却在宁县方言中表达的是叔父的意思。另如“娘”字的用法。在宁县方言中,“娘”作为单个词表达的是母亲的意思,这一点和普通话并无差距。但同一词变为叠词“娘娘”时,在宁县方言中却表达的是对父亲的姐妹的称呼“姑姑”的含义。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当单词变为叠词要表达不同的意思时,词的音调则会发生变化。
总之,称谓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的會折射出语言所具有的形式特点,文化底蕴等。因此,本文选择从亲属称谓语的角度分析了宁县方言的形式特点。它在与普通话较为接近的同时,由于所处的三省交界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关系,它的语言深受周边语言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历史上一度统治宁县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宁县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方言。
参考文献:
[1]丁树声.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 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李芳元.汉语称谓语说略[J].枣庄师范学报.1996.
[3]于祖培.先周历史文化新探[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