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

2014-10-21牛宏志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10期

牛宏志

摘 要:伴随着当下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推进,教学新理念深入人心,语文课堂的高效性也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了当前教育工作者的一大挑战。

关键词:乐于教学;钻研文本;精心提问

如何才能实现最终的“轻负担、高效率、低耗时、高效益”的高效课堂教学目标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反复的实践,最终总结出以下几点观点:

一、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乐于教学

一直以来我们教师头顶上有许多光荣的称号,但是教师在实际从事教学中要抛开这些“称号”客观真实地面对自己的这份工作,扪心自问我是否真的喜欢和热爱教育事业呢?只有将这份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才会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课堂才能真正用心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并且和这里的一切都融为一体。这样在上课时就会很自然地流露出激情饱满的热情,从而带动学生的情绪。

二、教师要在課前充分准备,深入钻研文本

首先是对文本的研究。课前,教师需要钻进文本里面,反复咀嚼研读,把文章的内容,文章体现了什么思想,文章想表达的内容一一通透。找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标记好。然后教师就该从文本里面钻出来了。

把文本里面的内容做好准备后还要对文本隐含的信息利用网络等现代便捷搜索工具,搜集出来做好充分的储备和掌握。因为我们都知道有很多文章都不是单独存在的,都会有一些当时写作的背景。所以很有必要弄清当时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文本包含的深刻意义。例如,在教授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这篇课文时就需要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在1929年6月下旬于闽西龙岩召开的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于是暂时离开了红四军的主要领导岗位。毛泽东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后,在闽西一边养病,一边指导地方工作。后来在到达上杭县城后,毛泽东看到上杭县城获得了解放,心情喜悦,因而诗兴大发,便在上杭县城情不自禁地吟成了这首《采桑子·重阳》。

三、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精心设计问题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键衔接点,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提问的设计。对于提问也是有一定要求的,教师必须对提出的问题反复推敲,选出的问题必须问在点子上。比如,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教师便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的儿子,就是我父亲的孙子。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写成‘惦记着他的孙子呢?”就从这样一个称呼上面的区别可能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用在本文,就有了它深刻的含义。学生就会带着这个疑惑继续听讲,于是,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到作者写父亲“忘却我的不好”,表现出了对“我”的宽容和牵挂,因为惦记“我”很深,所以连及“我”的儿子,如果说成“惦记他的孙子”那就显得与“我”无关了,也就不能深刻地表现出父亲对“我”深深惦记了。

课堂教学就如投石击水,击石发光一样。当你做好充分的准备,找准切入点,巧妙提问,就会使课堂气氛不再沉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也会被高度激活,从而在智力的震荡中,活跃气氛,调剂精神,促进思考,启迪智能,最终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参考文献:

刘卫青.PGP课堂教学平台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