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音乐途径提升青少年的美和善
2014-10-21朱晓玲
朱晓玲
中学音乐教育面对的是正处于情感萌动期的十几岁青少年,如何通过音乐课堂中的审美教育和道德思想的传达把青少年培养成美和善的,使他们具有丰富而高尚的情感,提升对美的审视能力,享受音乐的同时得到性情的陶冶、精神的冶炼,是摆在每个音乐教师面前现实而又有待探讨和解决的课题。教师以丰富的语言、真实的情感进行启迪、描述,崇高的感情便情不自禁地融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使情感得到体验与升华。热爱祖国、热爱生活、追求真理便是由此撞击出的一束束精神火花。
一、培养学生理性认识音乐的重要性
在音乐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首优美的音乐,有的学生能为之倾倒,如醉如痴,而有的学生则无任何共鸣产生。纵观课堂,我们的学生并非没有音乐感,只是因为各人所具备的音乐能力参差不齐。且不说音乐的创作和演奏能力需要长期的技能和技法的学习和训练,简单的听唱活动也仅靠每周一节的音乐课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又谈何容易。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听唱流行音乐时却没有丝毫的退缩、明显的喜恶,总能很快融入其中,也能很快把握住旋律。可见,音乐教师还是有极大的机会利用音乐课堂因材施教地予以正确引导,让青少年在接触流行音乐文化的同时感受到高尚艺术的修养提升和熏陶,学会理性的认识音乐,并融汇于感性的体验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让学生欣赏一些与时代并进的经典音乐,共同探讨流行音乐美在哪儿?最触人心弦的旋律特点是什么?并借此讲解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共同分析音乐的良莠、美丑、正邪。因为特殊的事件涌现出的音乐,学生喜听善唱,并能从绚丽多彩的音乐作品中关心时代的变迁、世界的美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二、让健康音乐浸润校园的可行性
充分利用校園广播传达健康励志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每天步入校门都能听到符合其身心特点的音乐声,让不同风格的音乐充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例如,在学生步入校门的时刻,欢迎他们的会是轻松、愉悦的音乐,如《校园多美好》《小小的我》等歌曲,让同学间、师生间的会面有一种亲切感、奋进感,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新一天的学习生活。而当《我相信》《飞得更高》的旋律响起时,学生们立刻能感受到自信、昂扬的斗志,戎装整齐地汇聚操场参加体能锻炼。在音乐的陪伴下练就强健的体魄,应对紧张的学习可以轻松不焦躁。上、下课的铃声也根据师生的身心特点进行选择。一天当中系列音乐的科学安排去除了枯燥单一的电子铃声,既改变了校园的文化氛围,又为学生创建了一个欣赏经典音乐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丰富审美情感,道德修养也因此得到升华。有了辨别真善美的能力,狂妄自大、学习不刻苦、拉帮结派的学生会在无形中一改往日习气。总之,校园音乐的无限存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内涵修养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更逐步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三、享受音乐世界的丰富性
音乐的情感体验是通过人的实践产生的音乐活动,使人和音乐产生生理、心理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内在的音乐感受。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情感需要有所控制的收放才能完成课程的安排,而这极大束缚了学生的情感涌动与表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填补时间上的不足带来的弊端,既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各施所长,亲历体验和表现的快感,更使其综合素养得到更大拓展。而当这种感觉与满足达到高峰时,他们的心灵会受到强烈震撼。所以,调动学生的音乐积极参与性,能让学生更进一步在音乐实践中体味人生的哲理、情感的升华和理想的追求,更能达到启迪音乐审美情感的目的。
雨果说:“音符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一把钥匙。”这一名言道出了音乐教育在全民族教育中的重要性,即音乐教育不只是培养富有情感的音乐家,不只是在课堂上学会唱出很难的音程、几个升降号的音,而是指让所有的教育对象都受到美的熏陶,能对音乐的“灵魂”——音色、表情、力度、情感等有更直接的体验。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的情感表现常常受到压抑或阻碍,而艺术给人类情感提供了栖息和成长的绿洲。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使学生得到审美体验、情感升华、心灵净化,这样获得的音乐教育要比任何说教都来得自然与真实。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想真正担任好音乐情感的传播者,更需要师生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学习,从而使处于新时代的这群孩子最终成为具有丰富而高尚情感的性情中人!
参考文献:
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