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几点思考
2014-10-21陈志强
陈志强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内容深,知识点密集,知识间的联系比较紧密,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设计好问题是至关重要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知识,反馈学情,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钻研创新能力,也能使学生减少接受和理解知识的困难,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以下就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谈几点设想。
一、问题设计要遵循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中心的原则
这里的教学重点是指一节课学生必须掌握、理解的知识。课堂上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层层递进,逐步展开。如讲解“一次函数性质”时,这节课的重点是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中可以围绕这个重点,在前面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依次提出如下七个问题: (1)前面我们初步学习了一次函数,你能写出两个具体的一次函数解析式吗?什么叫一次函数?(2)前面我们学习了正比例函数,能说说正比例函数y=kx的性质吗?是怎样获得这些性质的?(3)针对y=kx+b大家想研究什么?应该怎样研究?(4)让我们从具体的一次函数y=2x-1的性质研究开始,先要画图象,怎样画?(5)对于一般的一次函数y=kx+b它的图象形状是什么?(6)既然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在几何中直线是怎样确实的?由此,能得到画一次函数图象的简便方法吗?(7)学习正例函数时,我们通过画k的符号不同的若干具体函数图象,观察发现了函数增减性与系数k的符号关系,在一次函数中能否也这么办?试一试!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答完这些问题,也就掌握了这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问题设计要遵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
合理设计好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和巩固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記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运用,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探讨对象上,它既是教师调控教学程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又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学“课题学习选择方案”时,教师依据教材导入新知后,适时提问:“同学们,我们本地有名的景点有哪些?”学生列举后,教师引导性地提问:“那么,我们班准备到阁山秋游,门票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门票,价格为每张20元;另一类是团体门票,一次性购票60张及以上,每张门票价格在个人门票价格基础上打九折,根据我们班现有人数56人,如果由你负责购票,你认为该购多少张票,付多少元钱?”毫无疑问,这种根据实际生活的提问,一定会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学生在极大的兴致中,积极探讨购票数量和金额,从而对方案选择这一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问题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
提出问题要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诱导,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如教学“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依次提出如下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回答。(1)过一个点可以作几个圆?(2)过两个点又可以作几个圆?(3)过三个点呢?通过这种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的方法,学生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好新知识。
四、问题设计要遵循直观形象,富有启发性的原则
从直观到抽象思维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在设计问题时,可以结合一些生活实例,引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特点。例如,在讲有理数比较大小这一部分知识时,关键是使学生充分理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的实际意义。为此,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例如,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为-5℃,二月份平均气温为-2℃,哪个月份平均气温高?显然二月份平均气温高,即-2>-5。
总之,问题设计要抓住课堂教学重点,力求从学生接触过的事例引入。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更重要的是能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有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