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高效教学新模式,提高思品教学有效性

2014-10-21李雪梅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10期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情境

李雪梅

摘 要:思想品德是一门融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诸多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它无论是对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公民意识的培养,还是对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广大思品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这门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将创设高效教学新模式、提高思品教学的有效性当作孜孜不倦的教学追求。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情境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际经验,对有关提升初中思品教学成效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改革传统教育观念,实施讨论式教学法,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在目前初中思品课堂上,部分教师依然沿用传统“注入式”“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储存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与教师之间没有一点交流和互动,甚至连自主思考的时间都没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鉴于此,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尝试实施讨论教学法,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供有效条件。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清是非”中“心中要有杆秤”这节内容时,我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假如今天我们班负责检查学校卫生,如果一班负责的区域打扫得不是很干净,我们会给评个良,但到了我们班,发现我们班的区域也没打扫干净,那我们是给优,还是良呢?”然后,我让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给优吧,毕竟是我们自己班,否则这周的流动红旗又泡汤了。”“给良,如果给优的话对别的班不公平。”……就这样,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讨论,待学生讨论完毕后,我也顺势引出了公平的意义。而后,我又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所遇到、见到的不公平的事,谈论不公平的后果,并提出解决不公平事的意见和建议。如此,我便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二、设计有效的课外实践活动,加强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即达到所谓的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所以,对于初中思品这门课程而言,我们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去体验和感悟思品知识。比如,我们可开展有趣且高效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思品知识的实际教育意义和价值,并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比如,在学习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这节内容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课外实践任务:回家后询问周围人是否在商品交易中上过当,上当之后是维护自己权益还是自认倒霉,如果进行了维权,是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没有维权的,运用所学知识向他们普及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的相关知识。第二天来到学校后,让学生对自己所做的调查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交流,以此加强和巩固他们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和技能。这样,我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实现了学生有意义的个性化学习,促进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创设生活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思品课上,我们不能只是死板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生活式教学情境,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比如,在学习“和父母平等沟通”这节内容时,我为学生念了一则由一名初中生写的日记:自从升入初中之后,我跟爸爸妈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明显减少了,关系也好像疏远了很多,因为只要爸爸妈妈问我有关学习的情况,我就会变得不耐烦,对他们的话不愿意回应,让爸爸妈妈很不高兴,慢慢地,他们也就不问我了,每次跟我说话也是小心翼翼,这不是我想要的,我到底应该怎么办?念完之后,我问班里学生是不是也有这位同学的经历和感受,大部分学生回应我说“有”,然后,我趁这个时机对学生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影响我们和父母沟通的原因,并教会大家如何克服这些障碍,学会与父母沟通。”这样,我通过引入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逆反心理,掌握與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总之,我们必须寻找能够真正实现初中思品有效、高效教学的方法,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高书群,刘永革.初中思品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2(8).

猜你喜欢

讨论式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情境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讨论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讨论式教学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