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对东莞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研究
2014-10-21黄锐洪
黄锐洪
摘 要:农业科技的发展对东莞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科技对东莞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出现了许多与新形势不适应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个问题,作者采用文献查阅的方式,对农业科技对东莞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东莞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技;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农业技术推广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手段,成为了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系统和农业科技接受系统的桥梁,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着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农业产业化进程,具有重大的作用,而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作为农技推广成功的关键,成为了农技推广的重要支柱。目前,农业科技的推广对东莞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农业科技作用的发挥。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个问题,作者采用文献查阅的方式,对农村科技对东莞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作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
1 关于农业科技的创新、推广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研究
通过文献查阅可知,关于农业科技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研究文献:戴小枫(2000a)在其《关于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设想》文章中写到,只有和国家需求的目标相一致,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以及农业科技的特点,根据要求不断的调整农业科技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点,改革和创新农业科技组织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保障体系,充分利用农业科技资源,使其优化配置,根据不同功能进行分类管理与运作,充分调动全国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辐射作用,是建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制的原则。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2005)在“加快农业科技体制创新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主题发言中认为,我国农业科技的培养体系在其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以及运作程序中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并且日益突出。主要是表现在其机构的设置和布局不合理,条块不衔接,投入不足等,使得现有的农业科技力量及资源无法合理配置,达到经济化最优,规模效益降低,影响了整体科研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农业部部长杜青林(2006)认为:我们要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应用体系,但不是把现有的农业科技体系完全否定,而是必须在现有的资源以及组织机构之上进行创新和完善,最重要的任务是解决能力和效率问题。戴小枫(2000b)认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任务应是:进行农业科技体制的深化改革,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一致并相适应的农业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外部发展环境,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支持体系。在2005年又提出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功能结构必须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分中心、国家农业综合试验站为三级体系。李远,孟晓宏(2000)认为合作农业推广体系由联邦农业推广局、州推广站和县推广办、县推广理事会三个层次组成,其中,州農业推广占居核心地位。
安杰,孙境鸿,刘顺(2010)认为,在美国已经建立了由联邦农技推广局、各州农业技术推广站、县推广办公室和农学院四个层次组成立的体结构体系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州农业技术推广站归属于各州赠地大学农学院,是美国合作推广体系的核心真正所在。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作为农业科技推广的最直接最终目的的基层组织,是农业科技体系与农业的直接联系点,是最终要发挥的并推广实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地方。范定先认为农学院的合作推广站负责全州的农业推广工作。推广人员由农学院各系、各学科教授组成,教授们大都为教学-推广、科研-推广双重任职,或教学-科研-推广三重任职。农学院内的推广专家,根据各自专业特长,分别参加到推广站的有关项目组,由项目主任组织大家制定推广计划,设计推广方案,实施推广项目。
2 关于农业科技对产业转型升级作用的研究
通过文献查阅可知,关于农业科技对产业转型升级作用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研究文献:
许世卫等(2000)认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以农业科研为基础,以农业推广为纽带,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特征,以人才使用为核心的总体创新体系,把人才的作用提高到了应有的高度。奉公(2005)指出:在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的构建中,中央与其各层级之间的联系的构建方案有很多,并且选择多样性,但是对于省区域之间的科技联系的构建及推广、借鉴的建设来说更应该考虑其多样性,好的方案可以得到更多的应用和传播。奉公教授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看待戴小枫(2005)的农业科技创新观点,认为我国更应该对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科学、合理的规划。
钱克明(1997)研究提出,农业科技研究应该具有更高的回报率,其产出应与其投入成倍数关系,政府如果增加1元的农业科技研究的投入,则农户就可以减少9.35元农业种植的投入;科技>教育>基础设施才是我国农村公共投资分配政策的优先序。我们在目前的公共品的投入比例中,应加大对科技教育的重视。
张浩(2005)在《现阶段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一文中也提出,农业技术的创新一般是需要内在动力以及外在动力的共同作用,并共同促进,获得重要的成果。所以我们应对科技机构、科研基地、科技机制以及科技资源和外部环境进行创新和建设,建立其具有重要效益的科技机制,发挥高效精干、素质优良、富于创新精神的农业科技队伍,使我国农业实现更好的现代化,促进农民的富裕以及国家的富强。
黄季馄等学者从农业、农业科技、农产品各种特征论证了政府是农业科技投资的主体和农业科技产业化的主体,要建设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必须获得国家的公共投资来做支撑。李放、朱薇薇(2002)等在《农业科技创新与财政投入机制》一文中也认为政府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投资者是农业科技创新的特点决定的。
宋维杰(2003)则认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主体应该是政府的公共研究部门或是应以政府的公共研究部门为主;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以后以及未来相当长的一个阶段内还必须是政府的公共研究部门;企业无法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主体,需要很多条件企业才能完成。
3 国外关于农业科技推广、对产业升级作用的研究
3.1 从联邦立法的观点出发研究美国农业高校“教学、科研、推广”体系的建立及发展历程
卡伯莱(EllwoodP.Cubberley)著作了《美国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一书,在其中对美国政府通过立法、拨款兴办农工学院,怎样促进农业教育发展作了进行了表述。
克尔和诺伍德(Kerr与Norwood)合著的《遗产:农业试验站 1887~1987的百年历史》一书中,介绍了在这一历史阶段,政府通过进行大量资金的投入,建立能促成农业高校“教学、科研、推广的”体系,因此极大的推动了美国农业的高质快速的发展。
斯丁浩斯(Stenhouse)在《启蒙研究标准的问题》 (The Problem of Standards in Illmuminative Research)一书中,论述了内战后美国农业在深度和广度上获得巨大发展得益于“莫雷尔法案”的颁布以及据此建立起來的农工学院,为美国农业培养了大批实用技术人才。
3.2 对美国农业高校“教学、科研、推广”体系运行机制的研究
目前国外研究美国农业高校“教学、科研、推广”体系运行机制的学者并不多,在其搜索中主要有:美国学者Shirley Wood撰写的Agricultural and Agricultural Education in the U.S.。该书不仅仅介绍了美国农业以及对美国农民关于农业知识的教育培训情况,其中包括农学院的兴起、农业教育方向的变化、课程、农学院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农村青年组织和职业教育等外,还专门介绍了美国农业在其教育、科研、推广系统中是如何运作。该书是较全面介绍关于美国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体系的一本著作,但该书停留于现象的描述较多,没有展开专门的论述。
4 结束语
纵观以上文献,学者大多是从农业科技、推广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创新力度不强,作用发挥不够理想等问题,提出的对策主要包括增加投入、加强培训、制定长效发展机制、提高待遇等,因此,作者拟对农业科技对东莞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发挥情况进行研究,以期为东莞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安杰,孙境鸿,刘顺.美国农业推广发展及启示[J].商业经济,2010(7).
[2]李远,孟晓宏.美国合作农业推广体制[J].世界农业,2000(2).
[3]黄天柱.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4]高启杰.农业推广组织创新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Colin Clark.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s Progress[M].St. Martin's Press,1957.
[6]Akamatus Kaname.A Theory of Unbalanced Growth in the World Economy[J].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1961(86).
[7]Akamatus Kaname.A Historical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The developing Economies,1962.
[8]EllwoodP Cubberley.Public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