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2014-10-21孙祖碧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5期
关键词:感恩宽容挫折

孙祖碧

摘 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育;成才观;宽容;感恩;挫折;心态

中职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是指语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要求,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的教育。中职学生普遍文化知识水平偏低,道德品质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在当今“唯分数论”“重高学历”的社会大背景下,他们感到自卑,常于处自我放弃又不想放弃的矛盾中。如果没有科学的教育引导,极容易使其丧失学习兴趣与进取心。作为中职语文教师,我们要清楚了解中职生的心理特征,正确认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语文教学中更多地渗透情感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解读教材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了中职学校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其中指出:“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说明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中职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优秀的篇章浓缩着作者的情感精华和人格魅力,是作者生命情感的个性表征,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或忧国忧民,或诗境画意,或博爱感恩。真挚的情感体验最能打动读者,教师应该以这些真实的情感体验为载体,把情感教育巧妙地渗入课堂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学生的修养和文化品位,

不断升华人格,完善道德品质。

2.解析学生

中职生的年龄普遍集中在十五六到二十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情感方面存在总体情感意识较为薄弱的心理特点,对亲情感恩不深,对友情分寸把握不够,对爱情认识肤浅。一个人的个性与情感的形成与身处的环境和受到的待遇密切相关,在现实生活中,学校和家长更多地关心学生的分数,关注他们在学业方面的成效和成就,而较少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价值取向。中职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父母、老师、社会对他们的评价往往是负面形象。在他们的生活中,缺少欣赏与赞美的眼光,缺少关注与鼓励。在狭隘的环境中成长,容易形成自卑、“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对社会和他人冷漠、厌恶,甚至憎恨,产生孝心减退,亲情淡化,感恩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感冷漠,事事以自己为核心,处处事不关己,与他人产生矛盾不能宽容对待,动辄拳脚相向等不良品质。针对这些种种现象,如何教会学生做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体悟生命,形成健康的价值取向,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中职语文教材是审美情感的载体,选取的文章文情并茂,充溢着丰富的情感意蕴。有的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的歌颂矢志不渝的追求与精神,有的模写壮观神奇的祖国风光,有的鞭挞假丑恶……教师要深入挖掘,咀嚼文章,以文传情,通过恰当的方式引导和启迪,让学生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留下自己的体会和领悟,引发思想上的认同、情感的共鸣,避免空洞的说教,实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心灵深处的道德底蕴。

1.培育正确的成才观

中职语文课程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强调学科实用性,淡化了学科的学术性,不盲目追求学科知识深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倾向对学生健康人生观念的培育,成为学生构建精神生活,培育正确的成才观,积极的个人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目光看待自己,认识到自己是这世间特殊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有极大的潜能,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个体;要认识到,任何人生在世界上都是有一定价值的。语文出版社的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下册中选取了林清玄的《生命的化妆》一文,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提出问题:化妆的层次尚且有三层,那么成功的标志呢?怎样才算成功?判定成功的标准是不是也应该多元化?学生对此展开激烈的讨论,深入思考,最后明确:一个和谐的社会,应该有积极的主流价值观。只有不唯分数、工种论身份贵贱,不以财富多寡、职位高低评价价值大小,才能正确衡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意义。在这样的深入探讨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成功观、价值观,有了正确的成才观念,学生才会从“考不上高中,不能读大学,就不为人才”的错误观念和自卑阴影中走出来,树立勤奋努力,为将来就业创业奠定良好基础的学习意识。

2.培养感恩的情感

感恩教育是中职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中职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而生动的感恩素材,所涉及的感恩范围相当广泛,涵盖了自然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和养育之恩等内容。语文课中实施感恩教育,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以景物特点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物的意义,感知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父母之恩。比如教学《我的母亲》(同题散文两篇),通过对比学习,学生感受到无论是中国母亲还是外国母亲,对孩子的关爱,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是情感却是共通的,认识到母爱不分国界,是人类最无私、最伟大的情感。教学完课文,我让学生延伸阅读朱自清的《背影》,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父亲和母亲一样,为了家庭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明白父母的关爱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伟大而高尚的情感,学会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3.培养宽容、豁达的心态

叛逆心重、脾气急躁是处于青春期少年的普遍特点,近几年,在中职学校里,因为学生发生矛盾纠纷而导致的校园伤害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培养学生宽容、豁达的心态是中职语文情感教学目标的一个难点。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要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赋予学生善良博爱的气质。中职语文新教材选入了古今中外优美的诗歌、抒情散文、精品剧本,教学这些文章,教师要把情感教学目标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熟读与精思,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教学《威尼斯商人》选场,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中的精彩对白,让学生不断置换角色,带着感情色彩和表演性质反复朗读,体会“善良正义”与“疯狂仇恨”两种完全相反的情感在心中交织时的感受。学生在反复诵读时,情绪时而紧张,时而放松,交替反复间,渐渐认识到,心怀仇恨时,人的面目是如此可憎,心态行为如此可笑,在笑声中,领悟到以宽容、豁达的心态正确处理生活中的矛盾纠纷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应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

中职生受生活环境和社会评价的影响,在情绪上往往存在着两种极端现象:一是非常自卑;一是畸形自尊。自卑表现为丧失学习信心,自尊则表现为用“刺猬”一样的心态对待社会的负面评价。他们逃课,抽烟,结拜弟兄,打架斗殴,用一副“你能奈我何”的态度对待家长教师的指责,从与家长教师的对抗中找到成功感和存在的价值,获得满足,这都是对生活中的打击与挫折不能正确面对的消极处理方式,是一种畸形的维护自尊的方式。学生面对挫折感情脆弱,是因经历浅薄,缺乏挫折教育,导致意志脆弱,没有承受挫折与困难的勇气,所以容易走极端。为此,教师应该把对学生进行应对挫折和困难的教育,作为语文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拨开学生心中的阴霾,让他们感受生活的阳光,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比如学习梁实秋的《雅舍》,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虽身居陋室,却怡然自得的乐观心态,品味作者“苦中作乐,以苦为乐”幽默风趣中蕴藏的蓬勃生命气息。介绍北宋词人苏轼,我特别介绍了苏轼在遭到贬谪流放时,依然奔放豁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口腹之乐淡化事业的失意,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样的佳句。让学生从自然和事业等层面充分感知作者那超乎寻常的坚毅和刚强、执著和热烈,启发学生意识到,不管人生多么艰辛,命运多么坎坷,都不能放弃自己,随波逐流,都必须坚韧不拔,向命运挑战,这样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爱与美的领悟与熏陶过程,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日积月累,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学生的行为与气质。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应立足于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为教学插上“情感教育”的翅膀,让语文课堂成为知识与道德传播的讲堂,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 贵州省余庆县中等职业学校)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感恩宽容挫折
挫折使我更坚强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尊重、理解、宽容让他重新起步
我努力读懂“宽容”这首诗
宽容在班集体教育中的作用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