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应用于高校财政经费投入
2014-10-21槐颖
槐颖
摘 要:人才竞争日益激烈,随着高校办学层次的提升、办学条件的改善、办学经费来源的多样化,财政资金对教育、教学事业的投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政投入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也就成为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重要手段,高等教育是国家科技发展和人才资源开发的主导,绩效评价管理思想的引入,为我国高等教育绩效拨款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 绩效管理 财政投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000-00
当今世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人才建设正历经快速发展,使得高等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随着高校办学层次的提升、办学条件的改善、办学经费来源的多样化,财政资金对教育、教学事业的投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政投入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也就成为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重要手段,更是反映高校经济运营活动的一面镜子。
1绩效管理应用于高校财政经费投入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已由"基数加发展”逐步转变为"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以住的拨款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两种拨款模式,着眼的是高等教育经费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而忽视了高等教育经费财政资金的产出和结果。有效配置和利用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各高校探索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的基本出发点。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关于“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要求。2005年财政部出台了《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2009年财政部印发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中明确提出“加强高校经费管理的要求: 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财政拨款绩效评价的实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怎样完善高等学校拨款模式,已然成为我国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
2我国高校现有财政经费投入核算方式及拨付模式
2.1高校财政经费投入核算方式
2.1.1定员定额核算方式
定员定额的核算标准是依据学校在籍学生人生、编制内教职工人数、教职工薪级认定标准以及学校的硬件設施及配套规模加以计算。通常分成三项,即工资福利类经费、商品服务类经费和个人家庭补助类经费。
2.1.2定额加专项补助核算方式
定额加专项补助核算标准是以各高校在籍学生为基数计算,确定生均成本后,核算总的定额拨款额度。另外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各高校的发展需求考虑特定因素,给予一定的特殊专项补助。
2.1.3公式拨款核算方式
公式拨款核算标准是以成本为主要对象,结合各种考核因素以特定公式计算衡量,且以总预算金额来控制实际投入的教育经费。
2.2高校财政经费拨付模式
2.2.1零基预算拨付模式
零基预算模式是通过各高校根据人员、硬件设施等各种教学经费从零开始制定预算,不受先前实施情况的影响,从头确认本年度预算执行数即实际拨付额度。这种模式实际核算较为复杂,不确因素大,因此适用范围不广。
2.2.2协商拨付模式
协商拨款模式是通过学校与财政、教育主管部门双方协商确定, 依据学校与主管部门及拨款部门之间的政治联系,容易出现舞弊和资源乱用的情况,拨款额度与实际需要不完全相符。另外此种方式没有具体的实施标准,难以核查,因此实施效果不佳。
2.2.3公式拨付模式
公式拨款模式是以成本分析作为重要核算手段拨付实施, 拨款定额单位通过对学校的需求及教学活动进行综合分析后,获得学校 认可,依据学校实际情况科学地确定其拨款公式,核算拨款额度。此种方式公开透明、具有评估其合理性,对高校督促作用大。
2.2.4增量拨付模式
增量拨付模式与零基预算拨付模相反,根据学校上年度拨款额度,评估资金利用效率,再核定学校本年度实际需求,是否存在追加项目,将二者的总额确定为最终拨付额度。这种方法执行中会受到人为主观判断的干扰,无具体的衡量指标,在某种程度上易出现资源乱用现象。
2.2.5绩效拨付模式
绩效拨付模式相对投入拨款模式而言,根据一定的产出指标来优化配置资源,也被称作产出拨付模式。可从如下三方面阐述:
(1) 将绩效评分纳入到拨款公式之中,根据绩效评分确定高校应该获得的财政资源。
(2) 将高校最重要的产出指标即有效学生产出数作为财政拨款的唯一依据。
(3) 将有效学生产出指标和投入拨款机制重新进行绩效拨款。
3绩效管理体系在高校财政经费投入中的应用
3.1建立科学、合理的高等学校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在关注高等学校产出的同时又要关注高等学校财政资金的投入,以科学的绩效拨付模式为前提,建设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合理地评价高等学校的教育经费问题。将高效性和公共性、客观性和人文性、现实性与发展性相结合,以长远的眼光解决问题,让高等教育绩效评价体系得以长久发展。
3.2制定“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的高等教育拨款公式
参数作为拨款核算的核心因素,它不仅体现绩效拨款的目标,也将发展纳入考虑范围。以师生数量与质量、管理人员结构、师生比等有效数据,根据不同高校参数的数值计算出合适的拨款金额,才能保证绩效拨款公式的公平公正性。对政策参数越来越多的关注, 才能恰当的对高等学校进行综合的评价分析。
3.3建立适合我国的高等教育基金制度
如何平衡政府与高等学校之间的关系,控制拨款方式的弊端现像,体现政府部门对高等学校拨款的高效性和公平性。捐款作为高等学校短时间内聚集大量资金主要渠道,由第三方教育基金机构负责运营,使教育基金不断地保值增值。在政策为基础的导引下,转变成自主办学机制,使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由直接管理逐步转变为间接管理,促进教育的发展。
3.4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激励机制
教育事业是保证人才供给,保证经济高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不断加大对国家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金投入的同时,解决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等诸多问题。改革高等教育拨款公式和激励措施,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
4结语
高等教育是国家科技的发展和人才资源开发的主导,绩效评价管理思想的引入,为我国高等教育绩效拨款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高等教育绩效拨款模式,以建立绩效评价管理为基础已成为大势所趋。对于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莉华.《中英高等教育绩效拨款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年 6 月第一版.
[2] 张小萍.公共财政体制下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优化研究[M].中国市场出版,09 年 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