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恐怖符号浅谈
2014-10-21唐文玉
唐文玉
摘 要:每个国家的文化中都有其象征着恐怖意义的符号范畴,20世纪80年代香港电影中的僵尸形象之所以能让中国人产生视觉上和心理上的恐惧,成功地生成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国文化恐怖符号。本文欲通过分析,揭示恐怖符号——“僵尸”形象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内涵。
关键词:恐怖符号;僵尸;中国文化
说起中国的恐怖电影,影响最大的非香港20世纪80年代的僵尸片系列莫属,香港僵尸电影以其将恐怖、搞笑合二为一的独特风格在中国乃至东南亚影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获得了观众的肯定。“身穿清朝官服,身体僵硬,两手前伸,蹦跳行走”[1]的僵尸形象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如今人们只要一提到僵尸,脑海中浮现出的就是香港僵尸片中的僵尸形象。为什么这样的僵尸形象会比西方电影中与此有些相似的吸血鬼形象更让中国人觉得可怕呢?这与其所隐含的,同时存在于中国人潜意识中的文化内涵有关。
一、僵尸形象的来源
僵尸形象来源于古代的鬼神小说。僵尸早在先秦重要古籍《山海经》中就有记载,但是直到明朝中叶以后和清朝时期,僵尸之说才开始盛行,出现了大量记录僵尸故事的小说。清代袁枚《子不语》:“人之魂善而魄恶,人之魂灵而魄愚,魄主宰人身,当魄离开人体,便会沦为恶鬼僵尸。”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对僵尸的外貌作出了描述:“白毛遍体,目赤如丹砂,指如曲勾,齿露唇外如利刃接吻嘘气,血腥贯鼻。”除此之外还有《玉芝堂谈荟·死尸起舞》,《耳谈·尸异》,《述异记·僵尸鬼》,《续子不语》中的《僵尸食人血》、《僵尸贪财》,《聊斋志异》的《尸变》等。[2]
僵尸形象不仅来源于文学作品,也同样来源于现实,即湘西地区的巫文化——“赶尸”。“赶尸”是湘西地区苗族的民俗,又称“移灵”,属茅山术祝由科,发源于湘西沅陵、泸溪、辰溪、溆浦四县。[3]在清朝时盛传湘西“赶尸人”使用奇异的技术能让尸体直立行走,将客死异乡的人的尸体送回家乡安葬。据记载尸体披着黑色的尸布,头戴高筒毡帽,额上贴着书写咒语的黄色符纸,“赶尸人”扔黄纸,摇铃铛,在夜间领着尸体前行。
二、僵尸形象所包含的中国文化
1.“赶尸”民俗
有学者和媒体对湘西“赶尸术”的真实性提出过质疑,很多研究说法认为“赶尸术”并不存在,是采用竹竿穿过尸体衣服的袖子由前后两人抬架运输尸体,或一人躲在尸体的尸布中背着尸体前行,而不是尸体真的自己行动。但是无论如何,“赶尸人”都在夜晚“赶尸”,扔黄纸和摇铃铛也营造出了恐怖氛围,加之人们本身对于尸体、巫术有畏惧心理,这就已经给僵尸形象蒙上了一层恐怖的色彩。
2.面色和牙齿
香港僵尸片中的僵尸形象面色惨白有獠牙,这符合从古至今人们心目中对鬼怪形象的定义。明代汤显祖的《还魂记·圆驾》中记载:“似这般狰狞汉叫喳喳;在阎罗殿见了些青面獠牙;也不似今番怕。”“青面”很好理解,因为人死后由于血液由流动转为固化,皮肤在一段时间内会呈现青灰色,所以说白了“青面”就像是死人才会有的肤色,所以会给人很不舒服的感觉。
至于“獠牙”,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未见过的鬼神形象的想象都取材于现实中存在人或者动物等,几乎找不到完全凭空想象没有根源的例子,比如中国道教文化中的玉皇大帝等神仙都具有人的相貌,再比如中国人的图腾“龙”具有马头、鹿角、蛇身、鱼鳞、鹰爪。鬼怪的“獠牙”也可以找到现实原型,有“獠牙”的一般是动物,狼、野猪、恶犬等都有獠牙,而这些动物都是会威胁人们安全的凶猛动物,鬼怪在人们心中具有同样的性质,可能因此便给予了鬼怪“有獠牙”这一特征,反过来人们看到“獠牙”也会产生心理上的刺激反应。
3.服装
香港僵尸片中的僵尸大多为男性,身着清朝官服,偶尔有女性,从着装上看也是满族贵族的服装,甚至连小孩都穿着清朝的官服。这一点就“僵尸文化”而言不具有合理性,从以上关于僵尸的文学和“湘西赶尸”习俗的论述来看,“变成僵尸”并不都是官员和贵族才有的“特权”,当然会有平民布衣,也不可能单单只有清朝人会变成僵尸,小孩身着清朝官服也更加不合常理。当然,这有其特殊的原因,一说是因为香港是在清朝时割让给英国的,因此香港人对清政府心存怨恨,于是调侃、嘲讽清政府成为了香港文化的一部分。但从恐怖元素来说,清朝官服直统统的,除了胸前图案,其他部分都是石青色或蓝色,这种较深的冷色系色调在中国文化中带有压抑、沉闷的味道,而且清朝等级制度、监察制度森严,清王朝迂腐保守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就此而言,选择清朝官服作为僵尸形象的一部分确实有助于增加僵尸形象的恐怖色彩。
三、结语
香港僵尸片中的僵尸形象之所以在香港僵尸片不失搞笑的风格中仍会给造成人们视觉上和心理上的恐惧,原因离不开形象中所包含的民俗、鬼神和色彩文化,这也正是其形象塑造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众多影迷感叹为什么近年来香港不再拍僵尸片,有说因为香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拍了很多,已经没有新的题材;另有说现在的政策要破除封建迷信,不准再拍等等。无论如何,当年香港掀起的“僵尸热”会永久记录在影视界的史册中,香港人塑造的僵尸形象也将一直是中国文化恐怖符号中的经典符号之一。
参考文献:
[1]黄鹂.当德拉库拉遭遇茅山道士——中美吸血僵尸类型片比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2]王玲玲.明清文言恐怖小说研究[D].宁夏大学,2003.
[3]钟蔚.论当代香港僵尸影片的心理景观[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