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伊斯坦布尔的幸福》中伊凡的精神之旅

2014-10-21李丽花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伊凡布鲁姆玛丽

李丽花

摘 要:当下社会人们越来越开始关注现实、关注自我,关注人生。一些不愿安于现状的人开始探寻人存在的内在价值。土耳其当代著名作家李凡纳利便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小说《伊斯坦布尔的幸福》中的伊凡也是这样的人。本文主要通过三个部分:伊凡的恐惧、伊凡与玛丽和伊凡与雷奥波尔·布鲁姆来分析伊凡这个人物。通过探究伊凡恐惧的原因,知道他为什么会抛弃一切离家漂泊,去寻找生命的内在价值;玛丽在他人生中的出现,使伊凡精神的踏上回归的旅途;通过伊凡和布鲁姆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当代人知识分子的进步性。

关键词:伊凡;玛丽;布鲁姆;生活价值

《伊斯坦布尔的幸福》被公认为是李凡纳利出版的六部小说中最重要的一部,该小说在土耳其高居畅销书榜首,近年来也成为国际畅销书。小说主要以三条线索交替叙述三个人的故事。一场“荣誉谋杀”牵涉了一个十五岁的天真少女玛丽和一个在东部山区与库尔德工人党游击作战后退役的军人西玛尔。一个是被杀者,一个是被赋予家族使命的杀人者。另一位主人公是伊斯坦布尔大学的教授伊凡,因为不堪生活的乏味,决定抛弃一切出走。一次海湾停泊时,伊凡和玛丽与西玛尔相遇,三个人的命运碰撞后,又开始了新的生活。三个人代表三个不同的人生,笔者最关注的是被称为上层知识分子伊凡的人生。伊凡精神上的的经历可能是土耳其的知识分子都曾有过的,作者写的这个人物也带有普遍性。伊凡所关注的人生问题也是我们大多数人要关注的,然而这些问题的终结点是:我是谁?

伊凡的恐惧

伊凡是一个有名大学教授。由于种种关系,他常常出现在电视节目里,所以被人熟知。伊凡从社会的底层爬到上层,一个原因,他有一位有钱又漂亮的妻子。他们频繁光顾高档的娱乐场场所,从开始的新鲜到后来感到麻木,到慢慢为自己千篇一律的生活方式,感到恐惧和不安。本来“一个人的命运应该永远是个秘密,没有人坚强到能够准确无误地了解生命的全部安排,包括何时会发生意外,或是死神会以何种模样到来”。然而他感觉到了,他预知了他的命运。为此,他恐惧的整夜整夜的失眠,他的痛苦比沉睡的恩底弥翁还可怕。

伊凡虽是一名高级的知识分子,但是伊凡认为“他和所有的土耳其知识分子一样,是荡秋千的空中飞人,在东西方文化之间荡来荡去,他就是个荡秋千的艺人,已经松开了东方的秋千把手,却仍然在空中飘荡,没能落在西方的接网上。”他在这种文化的真空中饱受煎熬,找不到归属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人。

伊凡找不到精神的归宿。以前生活在地中海沿岸的居民讲的是众神的故事,那些神具有人性,他们的故事也总是那么激动人心,现在的一神教总使伊凡感到枯燥。然而现在的人也有了新的男女众神,可是他们不是来自奥林匹斯山,而是来自伊斯坦布尔的贫困区。他们从事的不再是冒险工作而是争着抢着上电视。演员、足球明星、模特、政客、网球运动员充斥着各大媒体杂志,“土耳其社会阶层之间有着深刻的隔阂;但是工厂老板和他的工人,高管和他的司机,一家控股公司的创始人和一个乞丐,全都在电视机前联系起来。所有的人全都追随同一批男女众神,看他们的照片,看他们的表演” 伊凡不明白这些人的趣味怎么会相同,伊凡感觉到,那些自称是伊斯坦布尔的精英们是一个有钱而没有文化的群体。

而他就混在杂合个群体之中。复杂的人际关系令他窒息,他不能忍受,他想冲进系主任的办公事给他一拳,让他的嘴里掉几颗牙齿,看他还敢不敢在背后诋毁他污蔑他。然后幻想这一举动后的后果,他沉浸在其中,觉得自己终于扬眉吐气,然而结果是他不仅没有那样去做反而比平时还愚蠢。伊凡在夜里是堂吉柯德,白天就是 桑丘·蕃沙了。他也并不是一个好的变色龙,他是一个无能的变色龙。

伊凡与玛丽

生活的乏味,千篇一律,甚至死亡悄无声息地到来时,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生活在文化的真空中,没有归属感,找不到自己的内在价值。于是伊凡开始逃离,扬帆起航驶向大海寻找生活的真正价值。

在寻找的过程中,伊凡遇见了他想象中的女儿—玛丽。玛丽是一个天真的少女,然而身体却被道貌岸然的禽兽大伯蹂躏,不但得不到一点同情,反而面临的是要么自杀,要么被杀的事实。不但感受不到家人的爱,也感受不到真主的爱。直到她遇见伊凡。伊凡也对玛丽产生一种奇特的好感,他热情的帮助她,引导她,教她航海技术,教她阅读,教她游泳,很快玛丽从无知的村姑变成一位能够独立思考、处事冷静的成熟女子,同时也抛开了宗教束缚。伊凡爱玛丽就像爱自己的女儿一样,生活出现从未有过的活力。玛丽的生活也出现了奇迹,“这个有钱有学问的男人对她很关心体贴,令她内心震颤,开启了一扇情感复杂的大门,她平生头一次感觉自己受尊重,感觉自己聪明伶俐”他们互相治愈了彼此的伤口。他们的人生也找到了新的方向。等到玛丽的不幸被伊凡醉酒后澄清,伊凡遭受西玛尔的一顿暴拳,这次事件让伊凡抛开了脑袋里所有毒害人心的问题,他告诉自己“你被打败了”,他很开心,“屈服和失败的感觉是他不可名状的满足”他决定回家了,不是回到伊斯坦布尔妻子的家,而是回到妈妈身边,过平淡的生活。“从底层重新开始生活”,他的精神寄托开始起航回家。

伊凡与雷奥波尔·布鲁姆

李凡纳利笔下伊凡和乔伊斯笔下的雷奥波尔·布鲁姆在人物特点和情节结构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在对待妻子的态度上,二人都爱着自己的妻子,即使对于妻子的某些行为不满甚至恼火,但是最后还是克制住自己温柔地和妻子说话。另外,两个人都不是真的有才之士,伊凡自嘲虽然是教授,但是没有写过一篇有价值的东西,想写一本书,却迟迟开不了头;布鲁姆的平庸也在于此,出版社对他写的诗嗤之以鼻。最后,两个人寻找到另一个人,得到精神上的安慰。

然而伊凡和布鲁姆又有很多不同之处。

伊凡的自省与布鲁姆的平庸。布鲁姆唯唯诺诺,平庸浅能,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与乔伊斯塑造的布鲁姆这个小人物相反,李凡纳利写的伊凡拥有世人眼光中美满幸福的家庭,有钱有社会地位。但是这个身在“幸福”中的人却整夜失眠,对生活充满了恐惧。爱尔兰犹太民族的痛苦在布鲁姆的头脑中有过,在他为犹太民族辩护时可以看到,但是他的痛苦是短暂的,在不涉及这个敏感的话题时,他会把它放在一边,生活照旧的活下去,他没有一种自省与反省的意识,没有开始新的探索。然而,伊凡不能这样继续。他不恐惧死亡,而是恐惧在没有创造任何有意义的东西、没有留下能表明自己存在过的那怕最微小的痕迹时候死亡。他甘愿放弃一切名誉地位甚至是家庭扬帆起航去海上漂泊,寻找与活着相关联的那种欣悦人生真正的价值。

布鲁姆的精神治愈是暂时的,伊凡的精神治愈是永久的。布鲁姆有时也感到空虚,他一直想起他死去的儿子,他的苦闷无所寄托,后来他遇见了斯蒂芬,醉酒后的布鲁姆出现了幻觉,感觉斯蒂芬想使自己夭折的儿子,于是把他带回家。布鲁姆找到了自己精神上所缺乏的东西,找到了儿子。然而这种治愈是暂时的。在伊凡的身上也存有虚无主义,他觉得生活似乎没有任何价值让他去实现。一个人在海上漂泊,有时候感到孤独,可是他感觉自己寻找的就是这种感觉,感觉孤独的时候才是最真实的感觉。直到他遇到玛丽,生活才完全变了样。伊凡首先被玛丽的那双明亮的绿色的大眼睛勾住了思绪,然后又为其不幸的遭遇而愤怒不平。他意识到纯洁少女的不幸,无知军人西玛尔的不幸,旅途中各色人物的“不幸”以及自己的不幸,都是生活给的。生活为何?人生为何?有些问题就经不起叩问。一问就会有很多问题。最后伊凡在西玛尔的一顿拳头后清醒了。他“雄心勃勃的奋斗阶段已经结束了,带走了伴随的全部恐惧和毒害人心的问题,那些毒害人心的问题“自己是土耳其人?爱琴海人?地中海人?美国人?欧洲人?中东人?穆斯林还是无神论者?富人还是穷人?人还是非人?......”归根结底是要回答一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我是谁?” 伊凡要回去了,不再漂泊,他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了,他要回到母亲身边,她是世界上最疼爱他的,要永远守在她的身边,他要到父亲的坟前给他送上一束花,他要找一个不显眼的工作,他要过他父亲那样平淡的生活终此余生。他已经从人生的最大的失败中清醒过来所以他再也不惧怕失败,只有失败过,生活才变得真实了。只有真实的生活才知道我是谁。

参考文献:

[1]李凡纳利(O.Z.Livaneli)著;贾文浩译.伊斯坦布尔的幸福[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2.

[2]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著;萧乾译[M].上海:译林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伊凡布鲁姆玛丽
独一无二的伊凡
布鲁姆-特内教学提问模式在超声医学科教学读片中的应用
难忘的八个字
和我一起玩
剑齿虎⑤
基于“数字布鲁姆”理论的空间形态构成知识更新与慕课建设
枯叶蝶的秘密
基于混淆布鲁姆过滤器的云外包隐私集合比较协议
自私的公鸡
玛丽的怪兽美容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