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二叶亭四迷的第一次中国之行

2014-10-21冯裕智连永平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中国

冯裕智 连永平

摘 要:二叶亭四迷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启明星,其代表作《浮云》被誉为日本近代小说的先驱,开启了日本近代文学的新时代。二叶亭四迷曾经在1902年5月至1903年7月间滞留中国,先后在哈尔滨、北京等地工作,并游览了中国北方各地,期间写有《游外纪行》《光绪廿九年二月中纪事》等纪行文章。本文拟以这些纪行文章及相关史料为依据,简论二叶亭四迷的第一次中国之行。

关键词:二叶亭四迷 中国 纪行

二叶亭四迷,本名长谷川辰之助,1864年2月28日出生于江户(今东京)。二叶亭四迷是其笔名,关于“二叶亭四迷”这个笔名的由来,二叶亭四迷自己在很多场合都谈到过。比如石光真清在自传性回忆录《旷野之花》中谈到,在哈尔滨遇到二叶亭四迷时,曾询问这个笔名的由来,当时二叶亭四迷回答说:“实际上我家老爷子非常讨厌无聊文人,生气地对我说,像你小子这样的家伙干脆去死吧。这么说就如同断绝父子关系一样。去死吧!被父亲这么一骂,如同尖刀一般嗖的一声扎进我的胸膛。每天都在心中反复想着这句话,在这个过程中くたばってしまえ(见鬼去吧!)就变成了ふたばていしめい(二叶亭四迷)。”①二叶亭四迷的父亲对他从事文学创作非常愤慨,大概主要还是因为当时文学家地位不高,从事文学创作被抱有旧观念的人认为是没有前途的。“くたばってしまえ(见鬼去吧!该死的!)”,这句话与二叶亭四迷的日文发音(ふたばていしめい)近似,所以他就采用了这样一个笔名。1887年发表小说《浮云》第一部时第一次采用了“二叶亭四迷”这个笔名,大概也有自嘲的成分。现在看来这个笔名可能也反映出当时二叶亭四迷并没有完全认识到文学的价值,这为他以后在文学创作上产生思想动摇埋下了祸根。《浮云》是二叶亭四迷的代表作,被誉为日本近代小说的先驱,借此二叶亭四迷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二叶亭四迷曾经在1902年5月至1903年7月间滞留中国,先后在哈尔滨、北京等地工作,并游览了中国北方各地。正是这次中国之行,向人们揭示了作家二叶亭四迷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一、殖民主义思想的萌芽 二叶亭四迷在中學时就立志要当一名军人,而且从1878年开始连续三年报考陆军士官学校,但是均未被录取,据说高度近视是二叶亭四迷落选的主要原因之一。1881年5月,二叶亭四迷考入东京外国语学校俄语科。当时的东京外国语学校开设有英、德、法、汉、俄、朝鲜语六个语种,其中汉、俄、朝鲜语三个语种实行助学金制度。当时正值俄国势力扩张之时,俄语翻译需求激增,再加上有助学金,所以报考俄语专业的学生有很多。但是二叶亭四迷的入学动机却有所不同。1875年,日本和沙俄签订了《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条约规定日本完全放弃库页岛的主权,全岛归沙俄管治。日本以此获得堪察加半岛以南的整个千岛群岛的主权、鄂霍次克海的捕鱼权和其周边俄罗斯港口十年的免费使用权。日本一直视库页岛(日本称桦太岛)为本国的领土,因此该条约的签订引起了国内民众的不满,同时沙俄的领土扩张也引起了国内部分民众的担忧。这一事件对二叶亭四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后来二叶亭四迷在《我半生的忏悔》中坦言,当年自己之所以报考俄语专业,是因为受到《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签订后社会舆论的影响,意识到将来日本的心腹大患必定是俄国。而要有效地抵御俄国的扩张,确保日本在亚洲大陆的权益,俄语是必须要掌握的工具。报考东京外国语学校时二叶亭四迷刚好十八岁,可以说从那时起,殖民主义思想的种子就已经在他内心萌芽了。

1885年,由于学制改革,东京外国语学校被废除,俄语科被并入了当时的东京商业学校(今一桥大学)。因为对这种改革不满,1886年1月二叶亭四迷从东京商业学校俄语科退学,之后曾经在内阁官报局工作。1899年9月在老师古川常一郎的举荐下,二叶亭四迷被新成立的东京外国语学校聘请为俄语教授,一直工作到1902年5月。这几年是二叶亭四迷一生中比较幸福的时期,收入颇丰,对职业也很满意。二叶亭四迷俄语造诣深厚,与自己原来的老师市川文吉、古川常一郎一起被誉为东京外国语学校的“俄语三川”,深受师生爱戴。但是,如前所述,在少年时期二叶亭四迷的内心就埋下了殖民主义思想的种子。在这一时期,由于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这颗种子开始萌芽生长了。1900年八国联军悍然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俄国趁机侵占中国东北地区,俄国的侵略威胁到了日本在华利益,日俄关系逐渐紧张。二叶亭四迷对俄国的行径异常愤慨,对日本的命运忧心忡忡,完全忽略了日本也不过是侵略瓜分中国的列强之一。据说他曾经一本正经地提出利用妓女对抗俄国的计划。他认为“她们(指妓女,笔者注)所到之处,日本的商品就可以随之而推销,日本的地盘亦可以得到巩固。……这些女人落籍俄国者甚多,当中有些人会意外地成为良家妇女,不仅家庭中洋溢着日本情趣,而且还生出一半日本血统的混血儿。……那么过了几代以后,完全可以期待整个西伯利亚都将日本化”②。当然,这种荒唐的计划最终并没有实施。1902年虽然日俄战争还没有爆发,但是日俄关系已经相当紧张,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在这种情况下,二叶亭四迷产生了去满洲投身实业的想法,想借此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1901年同学佐波武雄从浦盐(即海参崴)回国,二叶亭四迷和他初次商谈了去满洲的计划。1902年初,二叶亭四迷通过佐波武雄引荐认识了德永商会会长德永茂太郎,决定去德永商店哈尔滨支店当顾问。同年5月2日,二叶亭四迷正式向东京外国语学校提出了辞呈。放弃工作稳定、待遇优厚的俄语教授的职位,远赴海外去充当一名私人商店的顾问,这在周围的人看来,无异于是一个疯狂的举动。可是二叶亭四迷决心已定,同年5月毅然离开新婚不久的妻子、年迈的母亲以及需要照料的孩子,开启了自己的第一次中国之旅。

二、二叶亭四迷的中国东北之行 二叶亭四迷的

第一次中国之行始于1902年5月3日,一直到1903年7月23日返回东京,历时一年有余。期间写有《游外纪行》《光绪廿九年二月中纪事》等纪行文章。《游外纪行》最初写在记事本上,后来手稿被发现收录进全集。该纪行主要记录了从1902年5月到1903年7月二叶亭四迷在中国的行程经历,还详细地记录了各种开销。《光绪廿九年二月中纪事》虽然题目是“光绪廿九年二月中纪事”,但是内容并不限于2月,而是记录了从1903年2月底到7月中旬二叶亭四迷在北京警务学堂的经历。根据这些纪行文章以及其他相关资料,我们可以大体上还原二叶亭四迷的第一次中国之行。

1902年5月3日,二叶亭四迷乘火车从新桥出发,先后到达了日本国内的横滨、名古屋、大阪等地,在临行前拜访了各地的亲朋好友。5月10日下午6点到达福井县新兴的港口城市敦贺,经过短暂的停留之后,5月12日下午4点20分乘船出发。经过两天的航程,于5月14日下午4点30分到达海参崴,受到当地德永商店店员的迎接。二叶亭四迷在海参崴滞留期间对当地的贸易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查,并拜访了一些当地的朋友及实业家。值得一提的是,二叶亭四迷在5月19日拜访了精通世界语的俄国学者波斯特尼科夫,接受了关于世界语的初步的辅导,同时接受了世界语使用者大会的邀请。5月22日参加了世界语使用者的聚会,6月1日他成为俄国世界语协会的会员。二叶亭四迷和波斯特尼科夫约定将来要在日本推广世界语。二叶亭四迷没有食言,1906年在日本出版了世界语的教科书《世界语》和《世界语读本》,为世界语的普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6月7日二叶亭四迷乘火车从海参崴出发赶往哈尔滨,中途时走时停,6月14日左右到达哈尔滨。早在海参崴的时候二叶亭四迷就感受到了日俄关系的紧张,当时海参崴几乎处于戒严的状态,晚上会时不时传来枪声,当地的日本人相互告诫不要晚上出门。到达

哈尔滨之后,二叶亭四迷感到俄国人的暴行比起海参崴来有过之无不及。俄国人四处设卡,态度蛮横,还时常无故抓人。有人仅仅因为在马车中欣赏寺院照片时偶尔被俄国军官发现就被拘留了十天。他自己曾经因为被怀疑违反了严禁养狗的禁令而被短暂羁押在拘留所,幸亏经人担保才逃脱牢狱之灾。这次不幸反倒给二叶亭四迷提供了一次机会,他在写给坪内逍遥的信中曾经提到:“且不说俄国拘留所的肮脏,而警察对于被拘留者的粗暴实在无法形容。……我对这些情景颇为厌烦,但我想这是一个观察俄国黑暗的大好时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在其间独自默坐,仔细地倾听着。”③不可否认,二叶亭四迷的经历及纪行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时俄国人在中国东北的暴行。另外,二叶亭四迷后来在回国后发表的《哈尔滨通信》中,也重点谈到了俄国将领的腐败。但是正如学者王中忱所说:“二叶亭四迷在哈尔滨期间写下的书信和笔记,虽然多次抨击俄国官宪管制的暴虐,却决口不提确实有日本军事侦探潜入哈尔滨活动,而他经常出入的菊地照相馆,其实就是日本军部设在哈尔滨的一个情报站,照相馆的主人菊地正三,就是日本著名的军事间谍石光真清的化名。对此,二叶亭当然心知肚明。”④其实当时的满洲主要由俄国人控制,但是日本的势力也渗透其中。二叶亭四迷从极端民族主义角度出发,对在满洲的见闻进行了选择性的记忆和表述。

到达哈尔滨之后,为了实现自己通过振兴在华实业抵御俄国的构想,二叶亭四迷特地对蒙古东部的贸易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制定了当地特产羊毛和牛皮的出口计划。但是他在哈尔滨的生活和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二叶亭四迷出国之前没有深入考虑在满洲可能发生的实际困难,甚至同德永商店连月薪也没有完全谈妥,就匆匆奔赴满洲,这就为以后在满洲的尴尬处境埋下了隐患。抵达满洲之后,德永商店支付的薪水只能维持他最低的生活水平,日常生活捉襟见肘。而且他发展实业的计划进展得并不顺利,期间与德永商会会长德永茂太郎发生了不睦。二叶亭四迷在8月27日写给坪内逍遥的信中提到:“当地支店的老板是个相当老练的人,在商界已经厮混了四十五六年,通晓人情世故,无奈他没有受过教育,竟连报纸都看不太懂,目光短浅,唯利是图,无论如何也不能成大气候。假如我此时放弃经营满洲的空想,就会变成一个唯利主义者,圆滑世故,四处钻营。因当地尚无一人精通俄语,可以受到器重,以后也必须圆滑地处世,换得终生成为德永商会的可怜巴巴的食客,这种处境是我不能容忍的。既不能容忍,又不能实行久有筹划的话,那么我可断言必定会发生左支右吾的冲突。”⑤

三、从哈尔滨到北京 由于和德永商店的矛盾日

益加深,二叶亭四迷决定进行一次漫长的调查旅行。1902年8月31日晚上7点50分二叶亭四迷乘火车从哈尔滨出发,9月3日到达营口,9月8日抵达旅顺,在旅顺会见了三井物产公司驻关东办事处的同学中泽房则以及其他几位旧友。刚开始时大家对他十分热情,但是没过多久就冷淡了下来,二叶亭四迷感到人情的反复无常,于是决定离开旅顺。9月28日二叶亭四迷从旅顺口出发,9月29日上午6点到达芝罘(今烟台),在芝罘拜访了三井事务所,会见了东京外国语学校毕业生平贺贯一郎,午饭后乘船赶赴营口。10月3日乘火车从营口出发,经锦州,晚上12点左右到达山海关。10月4日二叶亭四迷拜访了守备军司令部,之后绕道秦皇岛回到山海关,次日参观了长城。10月6日上午7点乘车赶往天津,并于同日下午3点左右到达天津,在天津访问了领事馆。10月7日下午3点左右从天津出发,傍晚时分到达北京。10月8日二叶亭四迷拜访了时任北京警务学堂校长的川岛浪速,这次会面对二叶亭四迷来说可以说是一次人生转折。

川岛浪速是著名日本间谍川岛芳子(本名爱新觉罗·显■,清朝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第十四女)的养父,在中国各地长期从事间谍活动,并试图分裂中国,策动满蒙独立运动。一直以来,川岛浪速把沙俄看成日本在中国东北、蒙古地区扩张的最大敌人,这一点与二叶亭四迷不谋而合。川岛浪速和二叶亭四迷是东京外国语学校的校友,虽然二人同时在东京外国语学校学习过,但是因为川岛浪速属于汉语部,二叶亭四迷属于俄语部,所以在校期间彼此并不是十分熟悉。但是二人在北京却一见如故,谈得甚是投机。因为川岛浪速感觉身边缺少共襄大业的朋友,所以热情邀请二叶亭四迷担任警务学校的事务长,处于困境的二叶亭四迷于是欣然接受。10月24日二叶亭四迷从北京出发返回哈尔滨,向德永商店辞职。

1901年11月1日二叶亭四迷从哈尔滨出发,8日返回北京。自此一直到1903年7月21日离开北京为止,二叶亭四迷一直在北京警务学堂担任事务长,这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为得意的一段时期。不仅待遇优厚(月薪250银元),而且得到川岛浪速的信任与重用。“事务长履行总务会计的一切职能并负责所有人事以及学堂之外的应酬,称得上是学堂管理方面的负责人”⑥,不仅如此,川岛浪速“委托他全权处理事务的内幕,是要与他一起图谋国事,积极开展对俄、对清工作”⑦。因此二叶亭四迷感觉在北京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也乐意协助川岛浪速。为了适应新的工作,1902年11月16日开始二叶亭四迷还雇了老师专门学习汉语。1903年3月8日二叶亭四迷收到了坪内逍遥寄来的一些政治经济书籍,如《社会经济原论》《最新经济论》《政治罪惡论》《经济史眼》,可以想见,这应该是坪内逍遥应二叶亭四迷的要求寄过来的书籍。总之,各种迹象表明,二叶亭四迷当时确有打算长期在北京工作以施展自己的抱负。

但是由于二叶亭四迷和川岛浪速在教养和气质方面各不相同,在处理具体问题上面的分歧逐渐显现出来。而且在二人周围形成了所谓的“监督派”和“事务长”派,矛盾日益尖锐。二叶亭四迷在1903年5月10日写给坪内逍遥的信中提到了和川岛浪速的矛盾:“这出乎意外的事态令我大惑不解,而川岛与我的行为孰是孰非仍然不得而知。反对派提出的意见不得不承认有一定的道理,很多时候我介于川岛与反对派之间而进退两难……出于旧友的情谊曾多少给他以忠告,不料他听后无动于衷,真是病入膏肓不可救治,使人绝望。”⑧最终二叶亭四迷选择了辞职,并于1903年7月18日正式提出辞职,7月21日7点乘火车从北京出发赶往塘沽,几日后在塘沽乘轮船回国,结束了第一次中国之行。

四、结语 明治时期来华的日本作家,大都是受委派或受邀请来华,身份多为士兵或记者。但是二叶亭四迷既没有得到委派也没有受到邀请,而是自己主动来中国“一展抱负”,这一点与其他来华日本作家有显著的区别。而且他主动来中国的动机是要振兴在华日资企业,实业抗俄。而这一动机又根源于他的殖民主义思想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想。二叶亭四迷在中国滞留一年有余,期间他所关心的重点一直是如何抗击在中国的俄国势力、扩张日本的势力范围。在他眼里,中国只不过是一个可供瓜分的对象,中国及中国人所经历的苦难并没有真正进入他所关心的范围。当我们研究日本近代文学时,在肯定二叶亭四迷作为日本近代文学先驱对日本文学作出贡献的同时,我们不应忘记二叶亭四迷的殖民主义倾向及其中国之行。① [日]清水茂:《近代文学■座(第一卷)·二■亭四迷》,角川■店,1967年初版,第6页。

②③⑤⑥⑦⑧ [日]中村光夫:《“不如早死好”——二叶亭四迷传》,刘士明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83页,第205页,第205页,第202页,

第202页,第206页。

④ 王中忱:《越界与想象——20世纪中国、日本文学比较研究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页。

参考文献:

[1] 清水茂.近代文学■座(第一卷).二■亭四迷[M].东京:角川■店,1967.

[2] 中村光夫.“不如早死好”——二叶亭四迷传[M].刘士明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3] 王中忱.越界与想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 [日]二■亭四迷.二■亭四迷全集(第四卷)[M].东京:筑摩书房,1986.

[5] [日]志贺直哉等.世界纪行文学全集(第十一卷)·中国编Ⅰ[M].东京:修道社,1959.

[6] [日]小田切秀雄.二■亭四迷——日本近代文学の成立[M].东京:岩波书店,1970.

项目基金: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认识研究:基于近代日本作家访华游记的视角(HB12WX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52038)

作 者:冯裕智,硕士,宁波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连永平,硕士,河北经贸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

編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

猜你喜欢

中国
负面清单的管理研究
解析“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贸易分析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