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生花

2014-10-21袁丽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传媒文学性多元化

袁丽

摘 要:随着复杂多元的社会状态的产生,经济技术的飞跃,当今文学所处的文化生存环境使得文学的生存方式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图像、文字、视听结合的多元传媒方式为文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文学性呈现方式丰富化。其次,传媒的发展联系了社会各个阶层,将草根文化、象牙塔文学等多种文学形式融合,作家个性化叙述立场凸显。最后,读者群体的变化和现代传媒功能性的自我完善,影响着文学作品、文学语言的发展。

关键词:传媒 文学性 多元化 语言

正如半个世纪前,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文学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便与传媒相互依存,相互促进。90年代以来,传媒对文学的生产与传播已不再是单纯的载体,它的快速发展使得文学与人们之间的相处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毋庸置疑,多元化的传媒设备在积极地融入生活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新兴传媒的作用力下,传媒通过媒介(一般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电视、电影、广播和网络等)影响着文学的发展,科技带来的传媒的变化也势必影响着文学发展。

一、凤凰涅■:20世纪90年代后的文学转型

电视、电脑、手机等多媒体设备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在时代大背景下不断更新着自我功能,以求更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随着这种复杂多元的社会状态产生,社会经济技术的飞跃,文学所处的文化生存环境、生存方式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媒设备已凭借其独特的图像、文字、视听等多元化的技术力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本文学的纯文学状态在视听文学方式中涅■,新的文学方式不再只依附于抽象的文字形式,而是把多彩的世界交融于新型载体和媒介语言。

传媒的多元化与观众之间产生的心灵互动,使得文学性的表现方式日益丰富,文学作为心灵与心灵交流传感的一种媒介的艺术功能性也得到强化。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雅各布森曾说:“文学性”就是“使文学成为文学的东西”。打开电视或者网络,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节目以文学的构思来组织、铺叙内容,图像视听的传媒方式将文学所表现的意境与情境,加以图像化的重构与解析,配以文学化的语言风格,传媒特有的图像视听表现方法创造性地完成了感官的文学欣赏,改头换面的文学性带领我们进入新的文学阅读之旅。先不说《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的电视文学改编,《千山暮雪》《来不及说我爱你》等网络小说的大红大紫,亦或者电视剧《还珠格格》《宫》等,由小说到剧本,或者影视到小说,完全独立地作为新文学题材而存在下来。新传媒方式的异军突起为文学性提供了更广阔、更前卫的舞台,在传媒强大的影响力下,传统的文学在文本模式上有所改变,纯文学或者说是文本文学影响力的下降与视听、图文并存的文化崛起,成为了现当代文学中备受瞩目的文学现象之一。新媒介方式的强势介入使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样式呈现缤纷色彩,银屏上多彩画面、音响、文字、文学的完美结合,成为罗兰·巴特所认为的“跨”学科的“交织物”或“纺织品”。

二、繁花深丛:文学个性的彰显

20世纪80年代,国家权力意识形态下的主旋律作品、知识分子关于现实战斗精神的传统作品和民间文化形态三者并存,它的文学思潮大体线性呈“伤痕”—“反思”—“改革”—“寻根”—先锋思潮—新写实。进入90年代后,当代文学成了让人眼花缭乱的万花筒,中国社会形成了“无名”状态:一个时代并存多种主题,多样的文学艺术作品都只能单独地反映时代的某一部分主题,却又不能达到“共名”状态。

在视觉媒体的逼真再现和平面媒体的话语透析的两头夹攻下,作家在文学创作上逐渐放弃了宏大的叙事角度,叙事立场从共同社会理想转向个人叙事立场。再加上社会包容性和进步性,作家崇尚个性的一面在新传媒将“无名”文化状态推向社会大众的同时开始日益凸显,作品的呈现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如张承志《心灵史》、史铁生《我与地坛》、张炜《九月寓言》、莫言《檀香刑》等。个性化的叙述延伸到之后的网络作品:天蚕土豆《斗破苍穹》、萧鼎《诛仙》、流潋紫《甄■传》等等。尽管作家们几乎有相同的社会历史观念,但在时代语境和新传媒的罅隙中,他们不得不开辟个性鲜明的私人艺术空间。其内心情感、思维方式的不同,个人情感的发展在文学作品中的影射也会不同,可以说几乎每一个比较优秀的作家,都拥有着自我独一无二的精神世界,他们都是不可复制、不可模仿的“这一个”。

正如钱理群先生所说:“随着现代传媒对人的现代生活的日益深刻的影响,散文小品、杂文、报告文学已经越来越深入到现代生活中,成为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样的作用与价值是其他非报刊文体所不能具有的;另一方面,当散文小品、杂文、报告文学这类文体越来越依附于传播媒介,其自身的变异是不可避免的,而这种变异既有积极的方面,同时也必然有许多消极的因素。”文学的文学性在报业等书面形式的弱化,使得作者们不得不寻求生存的罅隙转型,更贴近生活本身的个人叙事立场成为作家个性鲜明的旗帜。面向自我的写作实验被读者接受并广泛流行后,作家个人化精神世界获得的认同也越来越多。历史类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其作者当年明月本身的职业是公务员,因此作品主要依赖于工作后的个人时间,当年明月的写作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了独特的生活和工作的语境,依靠鲜明的个性化叙述赢得了大众的追捧。林白《一个人的戰争》、陈染《私人生活》等也是个人叙述立场的战场。

综上所述,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作家群体已不再完全是一种职业身份的存在,传媒的强烈冲击使文学的社会范畴倾向于更有利于作家在作品中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个人心理空间,而作家的范围扩大化,阶层间的界限模糊化使得文学作品更具个性化色彩。

三、万花丛中:文学的诗意栖居

20世纪80年代线性发展的文学史走向被90年代以来的传媒所带来的新传播语境所打破,传媒的新变化必然会引起文学文体的撼动。90年代以后,读者群体主要分布为城市市民、白领阶层等平民阶层,由于生活各方面的时空压缩,信息高速传播的社会语境往往让他们没有耐心去阅读长篇巨作或者文学性较强、专业术语繁杂的作品,因此短小精悍、趣味性的作品成其休闲阅读的首选。再加上文学“共名”环境的消弭,“快餐文化”的制作要求,文学语言、文体在时代冲击下悄然发生改变。

从内容上看,文学呈现出传媒語境下的消费性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的膨胀和传媒传播文化的快速化使写作具有了批量生产的规模,作品的功利性目的加强。功利性质稿约对于作家来讲是一种写作刺激,对于稿约稿费的过分追求,使得他们可以用惊人的速度制作出喜闻乐见、风格统一的作品。新闻语言在这方面表现得最为典型。

因为作品的内容、趣味需要考虑到消费者的爱好,浮躁与平庸的氛围也就有所凸显,但另一方面,文学的形式、语言反倒不会被现有文体所规范,它以新的语言形式深植大众群体,创造出新颖别致的语言文化,如流行语:“我是打酱油的”“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为什么要放弃治疗”“土豪我们做朋友吧”等等,已被广泛应

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另外,新华字典2013年度新编版字典还收录了三十多个2013年的网络流行词语,较典型并且被应用广泛的有:土豪(原指在乡里凭借财势横行霸道的坏人,后在ACG界引申为无脑消费的人民币玩家,现在通指有钱有势的人)、涨姿势(谐音:长知识)、十面霾伏(指阴霾重重,四面看不清,重度的空气污染)、人艰不拆(人生已如此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女汉子(弱化女性气质,男性气质较强的女生)等。传媒不可忽视的力量,使大多产品也在品牌文化概念上向新兴的文学理念靠近,比如苹果5s以土豪金命名。

从小说作品上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作品已经传达出个性与生活完整结合的势头。前几年比较大热的《明朝那些事儿》受到大众的追捧,其作者当年明月用自己独特个性的现代化语言,结合潮流术语(如行情、入股),将历史文化向读者娓娓道来。趣味性加上现代性,融合作家个性化叙述立场,对历史的书写也不再是一板一眼的官方性叙述。即便叙述某些地方有失偏颇,但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向我们展开了传媒影响下,90年代以来的现代社会环境中文本文学性表现方式另辟蹊径的语言、文体方式的发展走向。

有评论者认为当前“文学”在集体溃退,他们并没有看到文学与传媒结合下开辟出的新局面。传媒的发展对作家思维、写作经验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细致,可以说纯文学文本的低迷并不代表着“文学性”的退场,相反,在传媒的影响力下,文学的“文学性”得到了更大空间的扩展。文学与传媒相互依存,如双生花般生机勃勃地活跃在文学发展史上,使得文学发展的纵横面更加广阔,同时在传统基础上得到了更多的突破和延伸。

参考文献:

[1] 童庆炳主编.文化与诗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钱理群.反观与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

[4] 徐婷婷.视像时代文学与电视的互动[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7.

[5] 陈伟军.传媒视域中的文学[D].广州:暨南大学,2006.

[6] 曹怀明.大众媒体与文学传播[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4.

[7] 曹译文.傅宗洪[J].新闻世界,2009.

作 者:袁 丽,西华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

猜你喜欢

传媒文学性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
论《阿达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学性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梁亚力山水画的文学性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解析数字插画发展的相关因素
大众语言艺术与现代视听传媒
舞蹈毕业生在社会文化传媒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