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价值观现状研究
2014-10-21王睿
王睿
摘 要:通过对陕西省某高职学院学生多元文化背景下价值观现状的调查,结果发现,在复杂的社会转型阶段,大多数同学的价值观还是比较积极向上的,但少部分同学的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还存在一些偏离,这也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现象。只有通过大教育——社会、家庭、校园三环联动教育和小教育——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来使高职学生适应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多元文化;高职学生;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7-0289-02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职学生在价值观上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错综复杂的外界环境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应对由不同文化背景所带来的不同价值观之间的混乱与冲突,并且化解、调适,以重新构建一个和谐生存的社会环境,这是价值观教育层面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深入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价值观的现状,便于深入开展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继而促进高职学生形成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作者对高职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生活价值观和社会责任观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以陕西省某高职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采用自编的“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 200份,回收1 122份,回收率93.5%,有效问卷1 122份,有效率100%。对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为确保调查的客观性、科学性,在抽样过程中,结合实际状况,充分考虑了年级、年龄、性别、家庭情况、专业、政治面貌等因素。
二、对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价值观现状的思考
针对调查所显现出来的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的价值观现状,有几个问题亟待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正在改变
从对高职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无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来看,多数同学价值观并不那么明确,甚至出现极少部分同学价值观荒漠化现象。在价值观形成的影响过程中,家人、亲戚依旧占据最大的比例,朋友、同学的比重有些增加,老师所占的部分却减少很多。
(二)高职学生对校园生活感到失落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多元化和网络的冲击,有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消退,各种“诱惑”不断地考验着学生们的意志。从应试教育走出来的学生,突然间面对大学这个开放的学习与生活,避免不了会无法适应。社会文化的冲击,现实过早地呈现在高职学生面前,担忧和恐惧充斥校园生活。同时,社会多元化使得人们需要更加广泛的知识,可是教育内容与实际需要总有些脱节,这使得高职学生无法看到前途如以往那么光明。
(三)高职学生价值观仍不够成熟
其实,高职学生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虽然他们还是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但是大学成为一个小社会的趋势愈加明显,甚至有些学生只是把大学当成是拿到文凭的场所。在就业选择上,少数同学还只是好高骛远,片面追求大(城市)、高(收入)、好(享受),不能做到脚踏实地,从长远角度出发。
(四)高职学生利己思想增加
人生价值定位的基本原则是利益倾向性原则。从个人角度说,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定位是围绕着人自己心理认定的利益进行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良思想的腐蚀,有些人认为高职学生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缺乏社会责任感。一定要减少利己思想,高职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才会有所好转。
(五)重金钱轻道德倾向比重增加
当代社会上存在的严重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也给当代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同时,超前消费观念进入高职学生生活,道德底线在社会中一再被降低。这些现象打乱了高职学生对自身价值体现的看法,对社会贡献的伟大想法不断减少,而实现人生理想的人数逐渐增加,这意味着他们价值观变得个人化。
(六)个人能力培养不足
对于如何实现理想,这应该已经不是一个个人问题了。随着社会团队意识的深入,高职学生越来越觉得依靠兼顾自身努力和他人帮助来实现理想变得十分重要。可是这种意识同时也影响了某些人的个人能力发展,让一些高职学生的价值观中少了必要的主见,太过依赖他人的帮助。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对策
针对当前高职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对策,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大教育——社会、家庭、校园三环联动教育
1.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持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尤其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为当今大学生指明一条道路,或是建一盏指路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教育当代大学生,使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我国现时存在的城乡、工农差距过大,东西、沿海内陆差距拉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当代的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如果大学生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而是任其发展,必然最终导致社会全面失衡,必须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和高度重视。
2.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因素中,父母作为大学生最初的教育者,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老师作为大学生价值观的雕琢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生活中要多鼓励他们,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注意给学生多方面的启发。同时朋友、同学之间要多多帮助,要有诚信,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攀比。在学习、感情中有烦恼时,要相互引导向好的方面发展。
3.社会是大学生价值观真正形成的地方,其中的名人志士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对于他们,社会要辩证地接受,再反馈出来,给大学生正确的指导方向。对于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要严厉打击。对于社会不良思潮和市场经济的负面消极影响,社会要去避免。社会要提供大学生更多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不能让大学生对社会失去信心。
4.校园作为一个小的社会,应该阻止不良文化的入侵,虽然社会多元化是不可避免的,学校可以举办各种报告会,定期对师生进行“三观”教育。对于价值观存在的主体,我们要保持原有价值观中优秀的部分,抵制不良诱惑。加强大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的同时,应该注意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不能丧失自我奋斗的品质。
(二)小教育——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1.改变教育方式,让学生学会正确分辨什么是真正的价值观。在调查中,很多同学都谈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价值观教育作用的看法。他们大部分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只要老师讲得好,或者活动吸引人,他们还是很乐于参加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阵地之一的思想政治课,要直面现实,结合实际分析问题,更新教育内容、转变教育方式,营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充分讨论,养成独立思考、理性辨别各类价值观的能力。
同时,教师本身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研究高职学生善于独立思考但又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判断能力的这一特点,加强引导,让思想政治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此外,除了课程等显性教育的方式之外,加强开展高质量的团日活动、社会实践和校园文体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作用。
对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式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2.提高教育者本身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在思政课堂教育、辅导员一对一的教育中,教育者本身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是教育能否起到效果的关键所在。
3.充分发挥高职学生作为社会先进群体在价值观引领方面的积极作用,抑制或者消除其消极作用,发挥榜样的力量。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高职学生在关注自身利益的同时,并没有否定社会责任,他们追求的是“兼顾”而不是“损害”。同时,世俗化是高职学生价值观变迁的重要特点和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理想主义在高职学生心目中毫无地位,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执着并未减弱,只是没有了过去的那种宏大叙事般的虚幻理想。因此,我们要肯定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方面,充分发挥这些部分的作用,将之引导成为抑制或者消除消极部分的有效力量。这个时候只要加强引导,很容易起到积极的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高职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工作虽然艰难,但只要用积极的态度、采取正确的方式,充满信心,持之以恒,用热情和关爱激励和感化学生,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