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青年教师兼任专业班主任的优势与问题
2014-10-21王华山于秀春
王华山 于秀春
摘 要:高校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在大学生培养和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青年专业教师来兼任班主任,因其独有的年龄特点和高学历的专业背景在大学生的成人和成才教育中具自己的优势;但其非师范专业的身份和有限的社会阅历使得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又存在着不足。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班主任;优势;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7-0254-02
“‘大扩招后,高校本科生培养工作整体上急需从‘粗放经营走向‘精耕细作,‘质量提升成为高校面临解决的首要问题”[1]。为此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纳专职辅导员与兼职班主任并用的方式来进行大学生成人和成才教育。同时,为满足“扩招”需求,高校大量的引入青年教师,并安排青年教师担任专业班主任工作,也有些高校把这个岗位定义为本科生导师。
专业班主任,是指由专业课教师担任的班主任,他们所学专业与学生相同或相近,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不要求参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具体事务管理。笔者所在的燕山大学的专业班主任大部分都是由青年专业教师兼任,下面就结合本人的班主任工作探讨青年教师兼任专业班主任具有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
1.青年教师自身学历相对较高,为学生的专业指导提供前提条件。目前高校的青年教师大多毕业于学科层次较高的国家重点大学或科研院所,普遍持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经过多年的学习、积累,其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扎实,科研潜力可观。
2.年龄特征明显。青年教师精力旺盛,富有激情、热情;思想活跃,有干劲,教育观念新颖;现代意识和创新能力强,精通新媒体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大学生年龄相近,成长的环境、经历相似,对于学生的价值取向,心理特征等有共同的体验,“与学生间容易产生共同语言,便于师生的交流与探讨”[2]。
3.青年教师从高校毕业的时间不长,他们有着学生和教师双重身份角色。对于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来说,从一名学生过渡到到教师时间只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加上培训的时间一般也不超过半年,因此自身教师角色的认同感不够稳定,存在学生和教师双重身份角色,完全进入教师角色仍需要一个过程来实现转变。而对于大部分青年教师来说,他们走上社会时间短,社会经验和阅历不足。
二、青年专业班主任的优势
1.新生入学教育时具有专业优势。高校的入学教育大都是泛泛介绍学校、院系、专业情况,时间短、覆盖面广,学生对于专业的认识很肤浅,对于学习目标充满困惑,更谈不上树立专业理想。这时同样也经历过专业困惑青年班主任可以把自己的专业成长历程与学生分享,使那些处于迷途的学生茅塞顿开。同时,青年班主任教师也可以将自己了解的本专业的具体情况和最新的发展动态传授给学生;为学生挑选出好的专业书目,引领学生提前接触学科前沿知识;指导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学习方法和科研方法,促使学生从入学之初就把自己的学习与未来的专业理想结合起来,以便适时地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
燕山大学实行入学一年后择优调整专业的培养方式,笔者所在的热能工程专业属于新成立的冷门专业,以往学生转专业比例较高。而作为热能工程1班新生班专业班主任的我,利用班主任这一“特殊”身份,从新生入学接待那天便开始了广泛与学生接触,为学生系统的讲解本专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以解他们的疑惑,促进他们对专业的了解。经过引导,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更加全面,对专业发展的信心明显增强。我们班共计29名学生,截止大三年级时共有12人具有调专业的资格,实际仅1人转专业。这大概是入学后专业教育所发挥的作用。
2.精力投入的优势。目前高校本科教学改革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全面推行学分制,核心工作是选课。选课的一般做法:要么是请授课教师在选课前提纲挈领地介绍一下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的知识体系,要么就是将拟开设的任选课的课程及任课教师简介公布在教务网站,然后学生自己进行比较、判断、取舍、选择。然而,处于本科生阶段的学生由于专业基础较浅,大多对学科并不了解,对于应该选择的课程认识不够清晰,各课程之间联系把握不准,因此在选课过程中盲目性较强。经常出现盲目跟风,避难就易,混学分的现象。这样的选课极易造成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完善,甚至会出现课程内容链接断档的严重后果,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而青年专业教师相对老教师一般没有研究生导师和行政等其他工作,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科研和学生的专业学习的指导,因此对于学生的指导精力更充沛;同时他们对工作有足够的热情和干劲,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知识体系的需要和前沿的趋势,有针对地为所带班级的学生制定出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规划。
青年教师有更多机会,抓班级管理工作。例如:笔者所在学校要求青年教师听课学习,以促进其适应岗位,转变角色。本人做法是采取跟班走听课的形式,利用自己空课的时间尽力将学生所上课程完整听一遍,听不同老师的课这不仅可以学到优秀的教学方法,而且能观察到学生的课堂的真实表现,从学生的视角去分析思考学生的问题,及时发现课上不够遵守纪律的学生,课下与这些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同时还可以进行必要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帮助这些学生走出思想误区,重建学习的信心,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以保证专业课学习质量。
3.心理距离优势。随着21世纪的到来,“90后”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相对过去的学生,除了更明显的个性需求:喜欢推陈出新,反对传统束缚;喜欢网络新媒体,反感传统说教。而青年教师,和学生年纪相仿,经历相似,兴趣相近,更善于驾驭新的媒体形式,使用网络平台与大学生沟通交流,这为了解学生验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例如,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我设立班级QQ群和微信群,鼓励学生在群中“晒一晒”自己了解的与专业相关的材料,设立适合学生的专业学习的话题进行课下讨论,并进行评价和总结等,这样既促进了生生交流,又促进师生交流。对于在群中较为“活跃”且发布信息具有一定价值度的学生给予物质或行政方面的奖励,以此来鼓励和激发参与的热情。这种借助网络空间的方式,不仅可以随时了解到学生对专业认知的情况,搜集到学生中对改进教学有益的信息,还可以感受到学生的思想动态,感受年轻人的蓬勃生气等,拉近专业班主任与学生的距离。
4.担任专业班主任更有利于促进新教师角色转换,促进教学相长。对于初登讲台青年教师,“大约需要5年才能成长为‘成熟型的教师,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彻底转变”[3]。高校引入人才,大多具有博士学位,但拥有高学历不等于就拥有教学能力。现实中高学历的教师们由于多年的知识积累,面对本科教材大多会产生“这些内容很简单”错觉致使备教材不够深入;武断地认为“学生都会”——备学生不够客观。担任班主任工作后,因为具有这一“特殊”身份和“亲密”关系,学生敢于和乐于发问、质疑、探讨,教师则能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架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备学生”的环节更客观;同时反思自己,及时对教学内容(深度、难度、广度、进度)的做合理安排,教学方法适时改进,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效果,从而缩短“适应期”。
三、问题
在日前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教育部明确指出:新聘任的青年教师要有一定时间从事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能力。可见,承担班主任工作是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而青年教师的在担任专业班主任工作中也存在着先天的不足。
1.对学生的成人教育——思想引导,缺乏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支撑。专业班主任主要职责是专业指导,既负责学生的成才教育。但这种成才教育与成人教育在实际教育管理中总是交织在一起的。据调查,“学习目标不明确”和“自己努力程度不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最主要的两个因素,这与专业兴趣、学习态度相对应。这些非智力因素对学生专业学习的质量的影响,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引导教育。然而大多非“师范”出身的青年专业教师即没有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根基,又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可借鉴,所以在担任班主任的教育实践中便产生了“经验空白”与“负担繁重”的矛盾。
2.对学生的成才教育——学业指导,缺乏实践经验。青年教师在校学习期间,也同样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理论知识,虽然参与过校内实验和企业实习的具体实践训练,但由于受经费成本、时间、条件等原因的限制,得不到系统的工程实践的锻炼,自身经历的科研工作也很有限。研究生或博士毕业后,又直接到另一个高校或留校从教,从学校到学校,不曾深入社会,也就无法检验自己的知识在应用中的缺陷和不足,也无法了解社会对于人才能力和素质的需求;缺乏到具体企业加工程设计、技术改造、研究等接受实践再教育的经历。所以,青年专业班主任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教学:实验、实习以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时,难免会出现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操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的指导,因其缺乏对人才市场的深入认识和了解,与专业化的指导相距甚远。
四、措施
1.提高教育能力的措施。青年教师要充分利用岗前培训等机会,尽快像“师范化”转型。教育主管部门要求高校在新教工入职前举办岗前培训,非师范的青年教师应利用好这个时机,尽快熟悉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教育教学规章制度,学习学校的优良传统,明确教师职责,补修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及基本教育技能,提升教育理论知识水平。多与知名专家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交流,了解更多的教育案例,以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
青年教师发挥年龄优势,运用“情感”也就是“师爱”的力量,解决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心理学中的“情感”是指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体验;情感的活动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指挥人的实践行为。处于本科阶段的学生,刚刚离开父母的庇护,独立面对社会,有憧憬也有迷茫,有自信也有焦虑。情绪复杂,情感脆弱。而班主任是与他们接触最多、距离最近、年龄相仿的教师,给予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无私关爱;善于表现自身感情,与学生同喜同乐,同欢同忧,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首先,青年专业班主任要提升自己的情感修养,做到探索“师爱”,拥有“师爱”。其次,班主任要学会表达爱,重视自身活动的感染力。用自身的宽容与慈爱包容性格各异、能力有别的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会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第三,巧妙利用情感的迁移功能,设法促使学生将对教师的积极情感迁移到其所讲授的专业课上,即“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丰富青年专业班主任教师社会实践的具体措施。首先,培养教师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可以将青年班主任教师安排到本专业的具体岗位上去实习,使其经历具体的生产实践或流程,有助于增进对本行业特点的了解,掌握社会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这样有益于青年教师准确把握专业技能,快速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实践教育的责任心,促进其进入教育工作角色,肩负起教书和育人双项责任。其次,引导青年教师广泛参加社会实践。例如,青年教师多参与校企科技合作或参与资深专家的课题组科研实践,积累科研实践经验,深入了解社会、科研、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和人才的需求;逐步建立起与企业或科研院所的联系,为拓展实习基地,推进学生的就业和专业实践工作做好前期准备。也可以采取挂职锻炼的方法。让青年教师到专业对口的单位,承担具体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职务,使自身的理论知识在现实的业务活动中得到检验,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实践经验;也要适时的调整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为其顺利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提供长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何齐宗,蔡连玉.本科生导师制:形式主义与思想共识[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1):76-85.
[2]王燕,张立.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及培养途径探讨.高等教育研究,2011(2):73-75.
[3]杨四海.本科生班主任制的生存困境及发展出路[J].江苏高教,2008(5).